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征地制度的制度悖论与创新路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必然会发生农地从农业用途向非农用途的大量转变,农地用途的改变,实质上是一个国家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农地资源的重新配置过程。现阶段我国农地用途向非农建设用途转变除个别例外,主要是依法通过国家征地的方式实现。由于农地征用补偿标准由政府制定,没有真实地反映农地资源的稀缺程度,影响了农地的资源配置效率;同时,过低的征地补偿费导致国有土地的出让价格和征地补偿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利差,有关利益主体对征地收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这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加速了农地的非农化进程。这一制度引发的社会分配不公正,导致的生产和交易低效率等问题,已引起各方广泛关注,征地制度改革已经提上决策层的议事日程,成为重大政策课题。  相似文献   

2.
完善农业经营制度关键在于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业经营制度尚有诸多不完善之处,这不仅阻碍着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而且阻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我国农业经营制度不完善的根源在于农地产权制度的缺陷,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主要缺陷是集体所有权的模糊性和农户土地产权的残缺性。从总体上来说,完善农业经营制度的关键在于进行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物权是直接支配物并享受其利益的财产权。“农地使用权”是对目前集体所有的农用土地直接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我国现行法律对农村土地权利的规定过于单一,对土地权权利的合理流转缺乏稳定的制度保障。应在农业基本法中明确规定农地使用权的物权性质,并充实和完善农地使用权的具体内容。以他物权自由流通为理论基础,建立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允许农地使用权进入流通领域,通过一定的运作方式在不同主体之间流动。与此相适应,还应完善土地所有权制度,建立健全更严格的土地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4.
粮食主产区农地利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农地利用强度、农地利用制度、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等多角度来分析粮食主产区的农地利用状况,简述了我国现行粮食主产区的农地利用现状和粮食产量现状,并据此提出了我国粮食主产区农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如农地利用效率低、城镇化对农地利用强度的制约、粗放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农地边缘化、农业用途的管制存在缺陷、农地利用的制度和法律还不健全.针对这些问题也提出了解决方法,如选择高效率的农地利用模式,改善城镇化建设导致的农地利用强度,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充分发挥农产品价格杠杆作用,加强农地利用制度和法律建设,增强农业种植的科学技术以促进土地可持续性等.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战后日本农地制度改革的简要回顾,以日本农地制度改革得失,得出对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为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发挥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不具有流动性,这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的,也不适应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当前我国正在制定《物权法》和《农村承包经营法》,我们主张在确保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建立我国农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来保持土地制度在动态下的长期稳定,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业发展面临两大环境变化,一是进入农产品供给结构性相对过剩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二是加入WTO后农业必须参与国际竞争,农产品卖难问题更加突出,农民增收难度加大。这两大变化迫切需要农业发展中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提高农业发展效率,首先要解决提高农地使用效率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农地制度创新,农地制度创新的选择,在于建立土地流转制度。 一、农地制度创新的内在动因 福建农业的资源禀赋表明,加入WTO,对于福建农业来讲,机遇  相似文献   

8.
搞好农地整理的项目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不论是农地整理还是市地整理,我国土地整理工作主要以土地整理项目形式展开。农地开发整理项目是指以土地为对象,通过工程、生物或综合措施,把尚未利用或已破坏的土地资源或利用不充分的土地资源变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达到扩大再生产,形成新的固定资产和新的生产能力的投资建设活动。农地整理与一般农业项目相比有其共性,同时也有自身的一些特性。1.农地整理的综合性。土地利用本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整理后的农地为农业生产潜力的发挥创造了条件。在整理过程中,自然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使得人…  相似文献   

9.
论农地制度创新与中国农地资源合理配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国后我国经历了四次农地制度的变迁与创新.随之产生巨大的农地资源配置绩效差异。近20年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对农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其产权缺陷、规模缺陷以及保障缺陷已经构成我国农地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的市场性、效率性、功能性障碍。为此.必须以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为核心,明确产权主体.高效配置农地资源;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培育农地配置的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农地的生产功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地使用权制度的缺陷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 《生产力研究》2003,(3):15-16,35
农地使用权制度是我国物权立法中的重点问题。它关系到我国农业发展的前途。农地使用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形态。但面对市场经济的建立 ,它自身的局限性日益突出 ,因此研究新时期我国的农地使用权制度 ,借鉴永佃权制度的合理内核 ,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体系则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简新华  杨冕 《经济研究》2015,(2):186-191
2014年12月27日,由《经济研究》编辑部与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武汉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简新华教授发起、策划和主持的"中国农地制度和农业经营方式创新高峰论坛"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成功召开。论坛围绕"中国农地制度和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一、土地资源市场配置的正确认识如何正确认识市场和政府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是正确判断中国现行土地制度和农业经  相似文献   

12.
周茂春  谢昌浩 《经济师》2015,(3):96-98,101
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本低效的基础上,分析土地在效率配置、效益经营、耕作方式上对农民收入增长束缚的现状缺陷。而农地产权界定模糊、农地流转效益缺失、土地养老负担沉重、可耕土地空间布局差等资源禀赋因素严重制约了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注重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承包农户的物权确认、农地流转多重增益权、弱化农地养老保障功能、增加多元农业资本收益等制度措施是改善农村山区低成本效益的路径抉择。  相似文献   

13.
《技术经济》2015,(10):126-132
运用translog模型检验了农地流转制度变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效应,并结合中国"三农"问题的发展现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分析了农地流转常态化中农地流转制度改革的出路,即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发展应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市场化流转机制、充分激活资源的资产和资本属性,促进建立各类市场主体均可参与的地权资本化、经营多元化以及治理现代化的流转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绩效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国,农地制度对农业及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农地制度由封建大地主土地私有制,到农民小土地私有制,再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制度多次变迁但有两次是质的变化。农地制度每次变迁内涵与绩效不同,最直接反映在农业发展速度及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上。  相似文献   

15.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土地制度则是我国社会的基本制度。农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建立使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加紧密,更加充分地调动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但是,目前由于一些新情况的出现,制约了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高效流转,从而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对影响农地承包权的因素进行研究,并依据因素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马才学 《经济论坛》2006,(17):117-118,122
一、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农地制度创新的主要因素 (一)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现行农地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随形势的发展,它并不是中国农地制度的最优模式,其不足和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土地产权主体不明晰。从现行的相关法律规定来看,农村集体产权的主体有三种形式:乡(镇)、村、组三级,这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土地产权主体不利于农村产权的稳定,农民也形不成有效的、稳定的预期,必然降低土地产权制度的有效性。第二,承包经营权的内涵不充分、不明确,土地资源不能自由流转。经营权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使用权,可衍生出转让、转租、入股、抵押、收益等项权利。而作为具有使用权性质的承包经营权却只具有耕种权、部分的受益权以及极其少量的处分权,其权能是残缺的,导致了土地使用上的随意性以及土地流转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农地征用制度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与创新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征用制度改革必将成为我国近期重大的制度变迁之一,这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或者保护农民权益,甚至也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耕地或者粮食安全,关键在于征地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各种矛盾的聚焦点。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现行农地征用制度,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农地征用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与不足,直接导致了农地所有权主体虚置及农地征用权被滥用,影响了农民对土地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的有效运用。农地征用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研究也必须对此予以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8.
土地"撂荒"的制度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制度分析方法揭示了土地“撂荒”的原因,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当前农地产权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不能有效供给以及政府主导性不足和农业非正式制度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导致了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和“种田能手”与“撂荒人”之间的交易不能达成,使俐“撂荒”这种奇怪的现象在土地资源极其缺稀的情况下产生。本认为当前必须通过制度创新以显提高农户的收益,并使“撂荒人”与“种田能手”之间契约完成,以遏制“撂荒”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及其选择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而土地制度又是这些基本问题的核心,它是农村中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制度安排的基础。无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上看,股田制能够较好地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面临的突出问题,这对促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意义。股田制应该作为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农地流转形式。  相似文献   

20.
保障我国农民土地收益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制度安排的缺陷,我国农地大量转非,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导致大量失地农民出现,危及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当前,尽管中央对土地进行了严格管理,但是只是临时政策性的措施。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制度创新上寻求可行的途径。为此,本文通过对农民土地利益损失的制度原因分析,并对农地制度固化和创新的风险以及几种可供选择的制度创新方案比较后,认为渐进式的制度改革是符合我国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