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小和 《商界》2007,(8):22-27
一切都还在探索之中,一切判断都为时过早。中国目前的企业家群体只是“用于实验的一代人”,他们之中极少有人终成大器,他们所管理的企业绝大多数;冉成为过眼云烟,他们只不过是我们这个复杂而坎坷的国家在通向自由经济过程中必需的实验品。[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在潮起潮涌的经济浪涛中,许多量营企业都实现了快速增长与和谐发展。如今,他们正在从“草根经济”变成“富贵标本”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主观意愿,更是中国经济目前发展的客观渴求。  相似文献   

3.
逆风中飞扬,这是32位著名经济学家和14位企业家的共同感觉。对2002年中国经济走势,他们普遍持谨慎的乐观态度。有趣的是,经济学家较多担忧”逆风”,企业家们更多看重“飞扬”。  相似文献   

4.
漓江 《中国市场》2004,(4):33-35
<正> 近20多年来,中国企业家群体因其被主流经济文化所逐渐认同的“经济脊梁”特性,他们总是被“精明强悍”、“春风得意”等众多辞藻所包围。然而,对全国数百名企业家的抽样调查表明,中国企业家群体已成为与心理因素有关的多种疾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5.
白友文 《浙商》2008,(24):56-57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商业世界,一线企业家或许没有专家们那么“高瞻远瞩”,但他们最先、也最真切地体会到经济上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他们的动作,受经济形势影响,也会反过来影响到经济走势。在经历着经济衰退这个“寒冬”的同时,我们仿佛也从“熊市”里看到了曙光。眼下民营企业家是如何看待经济走势的?又是如何看待并购的?为了解这些情况,  相似文献   

6.
《华商》2012,(3):17-17
2012年是中国经济的义一个转折点。在困难与危机的关头,企业家有意无意地都在反省。68岁的任正非面临着企业传承难题。他以独特的方式,系统梳理整合了他的心路历程,写出了《一江春水向东流》。许多企业家看到后,都喜欢跟我交流他们的读后感。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就跟我说,“任正非可是中国的乔布斯,值得好好挖掘与诠释”。我深以为然。  相似文献   

7.
“我要成为企业家”,这几乎是所有创业者和企业经营者所梦寐以求的。然而,怎样才能成为企业家,什么是成为企业家必须具备的条件与路径选择,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沈天澜 《广告大观》2004,(6):116-123
2004年5月15日上午。众多来自于福建及全国各地的企业家们齐集福建武夷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生于六十年代”。六十年代企业家已经成长为中国经济和企业界最中流砥柱的一代,他们身上凝聚着太多的记忆和情感,他们也是最具社会责任感的一代。相聚武夷,回忆往昔,共话激情,这次论坛精彩展示了企业家们的个性气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女老板”似乎是一个暧昧的称呼。本来,老板就是老板,无所谓男女之别,在老板前面加上“女”字,总给人一些怪怪的感觉。但在传统文化仍根深蒂固的中国,似乎又可以理解。这就是所谓的“国情”,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据统计,中国女企业家人数约占企业家总人数的20%。很显然,这个比例不太大,但在中国,由于这个“小众”群体不时闪耀着她独特的光焰,既让人敬畏喝采,又让人不断揣摩感慨,甚至还能勾起人们一点窥私欲望,并一声叹息。有关人士通过调查发现,最早成为女老板的那拔人都是开夫妻店,或者由于其他机缘而得以发迹的。夫妻店开大了,到了一定的规模,夫妻俩各管一摊,于是成就了女老板。至于“其他机缘”,则较为复杂,比如有经商才能被发现起用;再比如,甚至有的傍大款,或靠“背景”支持发迹成为老板也不鲜见。但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向纵深发展,市场越来越规范,一些女老板靠着自身的才能、实力,在商海中纵横捭阖,成为商界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10.
刘刚 《新商务》2004,(2):10-11
在当代中国风起云涌的经济舞台上.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大多出身“草根”阶层.或木工.或裁缝.或打铁匠.或泥瓦工.靠着惊人的意志、勤奋和精明.他们成为今天福布斯中国首富榜中最耀眼的一群.成为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眼中的“完全可以媲美全球最成功华商”的企业家。他们就是——“浙商”!  相似文献   

11.
语言塑造思维,进而推动决策。中国企业家对企业成功境界的描述语言往往过于雷同,又失之笼统和战术化,他们对“成功图式”的理解不利于企业积累自己真正需要且能形成绝对优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音     
《商业文化》2007,(21):16-16
“中国的企业家像我这样活,一百个都死了:我要是像他们那样,一百个我也早就死了。”  相似文献   

13.
《商界名家》曾做过《中国企业家生态警示录》的专题报道(见《商界名家》2003年10月号),对“转型时期的企业家之死”、“中国企业家非正常死亡”、“中国民营企业家生态现状”等方面均有详细披露,业界反响强烈。而让我们痛心与不安的是,在2005年的头3天,又有赵恩龙、徐凯两位民营企业家以“自杀”这种极端方式先后结束了他们的生命,再次向我们凸现了民营企业家生态问题的严重性、长期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剧,呼吁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问题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社会责任感成为考评中国企业家素质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马蔚华 《浙商》2010,(9):28-28
我很喜欢浙商。我在招行当了十年行长,每年去浙江,既跟很小的浙商企业谈话,也跟著名浙商交流。从他们身上既能发现对老一代浙商的优良传统的传承,又能看到新一代富有创新意识、富有责任感的新浙商的崛起。浙商身上浓缩了民企精神的精华,浙商精神就代表了中国企业家精神,这是中国未来经济应有的那种企业家精神。中国人要都有浙商的精神,我们这个民族就很强大了。  相似文献   

16.
王振滔  苏旭 《浙商》2006,(7):68-6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无疑对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需要我们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从当今社会的大环境来看,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一个好企业的核心评价标准。作为一名奋斗了二十几年,通过自身的摸爬滚打、逐步成长起来的浙江企业家,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对社会责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快速发展,整个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合格的民营企业家。面对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和竞争的激烈性,民营企业家的预测能力、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素质的高低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作为新时期的民营企业家,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民营企业家是民营企业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尹明善 《商界》2004,(12):27-27
一次.一个美国的大企业家间我力帆规模有多大,我告诉他,年产销200多万台摩托车发动机,年出口2亿美元。他接着问:“那尹先生你是第几代企业家?”我说:“第一代,中国的民营企业家都是第一代。”我感到很自豪:我们中国的民营企业只花了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美国企业家认为要几代人才能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今天,由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主办的“全国商业企业家活动日”和“中国商业高端论坛”在上海如期举行.这次活动是全国商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商业企业家的一次盛会。出席这次活动的有来自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各地商业企业家代表以及有关专家学者。会上,将表彰第五届“全国商业优秀企业家”、颁发首届“全国构建和谐商业杰出贡献企业奖”。围绕“创新、和谐、发展”的主题,政府部门、商业企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商业发展。我谨代表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对前来参加这次活动的领导、企业家以及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20.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企业家,以创造利润为天职。这本是个天经地义的结论,更是个无庸置疑的命题。然而,当中央电视台2006年度经济人物的评选将“责任”作为首要条件之后,当本年度“慈善”成为杰出企业家的行为特征的时候——传统的重义轻利的“道德”观念再一次席卷而来,带来的是对商人,企业家、老板等本质属性的模糊认知,再一次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混淆,那就是为什么、怎么赚和赚谁的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