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刘越 《天津经济》2005,(7):39-40
利率是货币资金的价格,也是金融市场的核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利率市场化”这一利率体系的改革被提到中央银行的议事日程。《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的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小光  刘杰 《特区经济》2005,(7):296-297
2005年1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发表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报告在回顾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之后,展示了中央银行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中国人民银行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3.
一、利率市场化进程回顾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的。1993年,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重申“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稳步推进利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  相似文献   

4.
国有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率市场化是指各商业银行根据市场资金的供求变化来自主调节存贷款利率。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2000年8月央行推出了“先外币,后本币;先存款,后贷款;先农村,后城市;先大额,后小额”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决定,  相似文献   

5.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04,(2):C001-C003
央行将采取措施加快推进银行利率市场化,但利率市场化不等于利率完全由市场决定,而中央银行可以撒手不管。央行将采取的举措是:  相似文献   

6.
近日,央行连续三期暂停逆同购,货币市场利率全线飙升。平静数月的银行间市场再起波澜。货币市场利率调控得如此大起大落,是否意味着央行尚无能力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耍求?央行耍不要对自己行为的结果还给市场一个解释?  相似文献   

7.
秦玲 《开放潮》2003,(3):20-21
央行日前发布的《2002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总体思路,提出了制定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中长期规划。同时指出,2003年的主要任务是保持利率、汇率政策的基本稳定,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无疑,2003年将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年。  相似文献   

8.
1996年以来我国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而近两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微观主体内部改革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明显加快。2006年2月,央行推出利率掉期交易,利率衍生产品开始推出。2005年的货币政策报告更是对2006年利率市场化做出具体部署。应如何看待当前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实意义,利率市场化改革内在逻辑又是什么,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9.
利率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杠杆,在经济运行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现行利率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利率总水平偏低,利率结构不合理以及中央银行在利率上统得过死等,利率的作用难以正常发挥。 对此,我们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只有利率市场化,中央银行的调控机制才能顺畅运行;只有利率市场化,中央银行才能有效制导整个货币政策的运行,吞吐基础货  相似文献   

10.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数量型还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合适?文章考虑金融市场上的金融加速器特征,将其引入DSGE模型,通过校准、模拟,从宏观经济波动幅度、不同货币政策下冲击效应以及福利损失函数三方面综合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存款利率的上升,在熨平经济波动方面,价格型货币政策更有优势;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数量型货币政策更有优势;对央行损失而言,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损失更小。因此,中央银行应根据需要灵活的运用数量型和货币型搭配使用,做好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  相似文献   

11.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来影响货币供给和市场利率的行为。其与法定准备金、贴现政策并称为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在多数发达国家,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市政策调控目标。相对于法定  相似文献   

12.
利率市场化是指存贷利率不由上级银行统一控制,而是由各商业银行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来自主调节,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金融市场基础利率,各种利率保持合理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中国已加入WTO,对于中国而言,“入世”意味着第二次改革开放,即中国经济的彻底市场化和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为此,利率市场化改革作为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关键环节和突破口之一,显得极为紧迫。 利率非市场化现象的原因分析 我国利率形成及管理机制中的非市场化表现 从目前我国利率政策的制定或形成过程来看,我国利率的水平和结构仍然不是由市场供求机制决定的。由于利率的形成机制仍然是非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意外、利率期限结构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利率期限结构分析了通货膨胀预期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外和中央银行沟通行为的反应,并对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货币政策意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的中短期通胀预期,对长期通胀预期的影响不大;公开市场操作、存贷款利率调整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三种货币政策操作对通胀预期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央行惯例沟通对通胀预期没有影响,央行行长讲话会加大通胀预期波动;货币政策操作和央行沟通行为对通胀预期的冲击在2008~2009年出现了结构性变化;通胀预期管理效果一直不佳,需要进一步完善通胀预期形成及其传导机制并改善央行的政策操作与沟通行为。  相似文献   

14.
一、利率非市场化和我国利率渠道的效率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渠道不同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利率渠道。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大多已经实行了利率市场化,也就是说,中央银行放松了对利率的直接控制,由资金市场资金供求关系来动态地决定利率。当然,市场化并不是利率自由化,在整个利率的管理上,仍有一定程度的国家控制和干预,只是国家在调控方式上,采用间接经济调控手段取代传统的直接调控。这种市场化的利率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资金供求状况,顺利地承担传导货币政策的任务。而我国利率市场化才刚刚开始,初步的市场化主要在货币市场里展开,而在…  相似文献   

15.
内生货币供给理论认为,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供给并非是由中央银行完全控制的外生变量,而主要是由商品流通及经济活动所内在决定及制约的内生变量,并由此决定了在市场化金融体制下,应采用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着眼于货币需求的间接货币调控模式。本文首先阐述了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利率型传导机制的主要内容,然后在此视野内,分析了我国基础货币供给的内生特性,最后建议中央银行采用“盯住利率型”的货币调控模式以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当然,这有赖于应首先建立起良性的利率市场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6.
惠香园 《辽宁经济》2006,(10):47-48
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市场化的必然.利率作为连接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经济主体的枢纽,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只有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才能发挥利率调控金融的杠杆作用和对金融资源的配置功能.  相似文献   

17.
曹磊 《首都经济》2005,(11):38-40
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放松对商业银行利率的直接控制,把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决定市场利率.市场主体可以在市场利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金融交易和各自的特点自由决定利率。利率市场化要求政府放弃对利率的直接行政干预.但并不排除国家的宏观间接调控.即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再贷款率及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等间接调控手段形成资金利率。  相似文献   

18.
孟醒 《东北之窗》2012,(22):60-61
2012年6、7月份,中央银行采取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两次调整存贷款利率,并放开存款利率浮动最高达1.1%,基准利率调整是对称性的,但是浮动比例调整是非对称性的。这对于银行来讲,带来的挑战是巨大和严峻的。但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参与市场竞争、转变经营方式、提高市场定价能力,应该是一个正面的因素,这对于商业银行来讲也是一个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19.
利率是中央银行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在发达国家,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市场利率带动银行信贷利率和其他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引导经济土体,调整经济行为,最终促使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发生改变.就我国而言,政府在治理1992、1995年严重的通货膨胀后,国民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软着陆"目标.与此同时,货币政策的政策惯性与负面影响逐渐显露.1997年中期我国开始出现了物价持续下降的现象,加之该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对外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出口出现大幅度滑坡.为了刺激经济,扩大内需,央行在1997年10月23日至2002年2月21日之问先后八次降低名义利率,但都没能够启动居民的消费需求,在多次降低银行存款利率的情况下,居民储蓄不降反升.本文拟就利率对我国经济的弱效反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较大进展。目前,除本币存贷款利率外,绝大部分利率都已市场化。中国利率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