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的模糊性与翻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翻译实践中,语言的模糊性对翻译有着很大的影响。结合语料,分析语言中存在的模糊现象,探讨模糊语言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模糊语言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糊语言学认为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基本特征,是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人们认识到利用语言的模糊性能很好地提高语言的表现力,这是由模糊语言自身的美学特质所决定。模糊语言作为审美客体能给审美主体以精确美、含蓄美、朦胧美、幽默美和意境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量词的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但长期以来却一直被语言学界所忽视。研究量词的模糊性及其模糊美不失为研究的一个新视野。本文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借鉴汉英文学名著中的典型例子,从量词的模糊性、模糊性量词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及其在翻译中所体现的意象美三个方面,以一个全新的审美视点重新审视了量词的本质。研究量词的模糊性给文学创作及翻译实践带来益处的同时,对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语言的陌生化是诗歌最基本的美学特性,诗歌的美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语言的陌生化衍生的。在诗歌翻译中,能在译者隐身的同时传达其陌生美,对翻译实践的指导和译作质量的赏析都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的法庭每年都面临大量的涉外案件,法庭口译在司法实践中地位也就日显重要。作为法律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庭用语自然应以精确为要,但其模糊性亦不可避免。本文在探讨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基础上,提出法庭口译中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概念隐喻的本质就是借助两个认知领域的语义互动模糊性,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而诗歌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借助概念隐喻实现其美的传递。在诗歌翻译中能有意识地传达这种认知美,对翻译实践的指导和译作质量的赏析都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英语诗歌作为英语语言的特殊表现形式,同汉语诗歌一样,具有很强的美学感染力,音乐美便是其中之一,音乐美赋予诗歌独特的魅力,在英语诗歌汉译的过程中,译者为了保留其美感和艺术感.应用了大量的翻译手法,补偿翻译法就是常用的一种,运用翻译补偿法,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展现英文诗以韵律、节奏为代表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8.
商务英语中模糊语言表现在语言的词汇、语法、语用、文体以及跨文化交际产生的模糊性等各个方面。商务英语翻译既要力求准确,又要坚持忠实,商务英语中的模糊语言成为翻译的矛盾。本文主要阐述商务英语中模糊语言的翻译方法,着重介绍显化和隐化的概念,以及其产生的因素,分析商务英语中模糊语言的显化和隐化翻译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音乐美和意象美是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在文学翻译中对美的再现也主要依靠音乐美和意象美得以实现。因此以语言和文化视角分析在翻译汉语的一些散文、诗歌、小说时,译者在英译本中如何达到音乐美和意象美的意境对于创作与翻译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译诗·译美·美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无论在词汇还是在语法、句式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文章试图从美学的角度理解和阐述诗歌的翻译并提出根据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和审美特点译出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和形式美。  相似文献   

11.
郑静 《企业家天地》2008,(3):192-193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个基本属性。翻译活动属于自然语言的一部分,故而,翻译具有模糊性。针对翻译中的模糊问题,本文就翻译中语音和语调、语义、语法、语用以及跨文化交际带来的模糊现象进行了概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语言具有模糊性,这种特点对我们进行翻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本文试从模糊语言学与翻译原则来探讨在翻译过程中对模糊语言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汉语区别于英语的根本之处在于其模糊性,因其意合神会,华美流散及意境性的语言赋予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模糊美感。由于汉英语在表现形式、语言应用及审美价值方面都存有显著差异,因而造成汉语中诸多美感要素在英译中磨蚀,本文对此进行讨论,希望藉此引发对模糊语言翻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隐喻性意象在诗歌中十分丰富.本文从广义上的隐喻的多样性、模糊性等基本语义特征入手,在论述诗歌隐喻性意象在译文中的对等传达的同时,论证诗歌翻译中求信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模糊语言是言语交际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言语交际又是在特定语境中进行的。本文分析了模糊性语言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语境对模糊性语言的解释功能。指出模糊语言的使用不仅不会有碍语言的有效交际。在许多情况下,反而更能表情达意,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6.
模糊性是客观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的模糊性是伴随着语言的产生而出现的。模糊语言学将模糊理论与语言学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不仅适合于对自然语言与形式语言的研究,而且对语言教学尤其是高职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重视并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种种模糊性无疑对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古诗之美,专求意象"。诗歌翻译是文学作品翻译中的难点,诗歌中的意象由于蕴涵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一方面能加深读者对诗歌的解读,另一方面却加大了诗歌翻译的难度。文章主要梳理分析中西方翻译理论界对诗歌意象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提出可以借助西方"等值论"来指导中国的古典诗歌翻译实践,力求在这一全新视角下探索萃取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英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所以诗歌翻译中得与失并存,然而作为语言文化交流的文学创作方式的媒介,诗歌翻译使原诗的生命得到了延续。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汉语诗歌为例,探讨概念整合理论在其翻译过程中的应用.诗歌的语言是隐喻性语言,通常诗歌本身就是一个概念隐喻.通过大量实例的解读,我们认为,概念整合理论在诗歌翻译中同样有指导作用.本文作者提出,诗歌翻译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整合的过程,既有可能实现基本“对等”,也有可能产生多种解释.  相似文献   

20.
模糊修辞学是研究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语言运用效果的一门学科。而模糊修辞手段有许多种表现形式,给读者提供了很多审美创造空间。模糊修辞的构词手段能增强语言的艺术魅力和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