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三鹿"毒奶粉"事件,又是一起震惊世人的食品安全事件。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安徽阜阳发生劣质奶粉导致"大头娃娃"事件人们记忆犹新,红鸭蛋、雀巢奶粉碘超标阴影犹在,如今又是"毒奶粉"伤害儿童……  相似文献   

2.
2008是国人的喜庆之年,也是多事之秋.国人尚美滋滋地泡在奥运辉煌的余温之中, "三鹿毒奶粉事件"又给了大家当头一盆冷水.  相似文献   

3.
去年被媒体曝光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强烈反映。作为国有企业的三鹿集团为了牟取暴利,竟然置人民的生命健康于不顾,甚至殃及幼龄孩童。而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事前对于三鹿集团的行为并没有采取相应有力的制止。这不禁使我们反思,在当前我国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为什么会发生三鹿毒奶粉事件?国家又该如何有效的约束企业,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和新闻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更加复杂,企业面临的危机越来越多,如何在危机中进行有效地危机管理对于现代企业至关重要。本文以三鹿"毒奶粉"事件为例,首先回顾了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其次分析了三鹿公司在整个危机事件处理中的缺陷,最后提出了企业处理危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李俊峰 《中国经贸》2009,(24):76-77
近年来,我国食品领域内的大规模的群体性毒害事件层出不群,2008年9月中旬,以三鹿为代表的毒奶粉事件再次为我国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蒙上了巨大阴影。本文拟以三鹿毒奶粉事件为背景,结合近年来我国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初步探讨,试图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症结所在,进而提出若干有益建议,以为今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及治理而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李彬 《特区经济》2009,(4):278-280
作为我国乳业巨头的三鹿集团宣布破产,可谓食品界的大地震。反思三鹿毒奶粉事件我们不难发现,造成三鹿悲剧的,三聚氰胺只是个导火索,而事件背后的经营风险管理失控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本文通过对三鹿经营风险因素的剖析,为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风险控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期爆发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在引致社会舆论大哗的同时,也加重了人们对关乎消费者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乳制品行业的疑虑和担忧。  相似文献   

8.
三鹿集团"毒奶粉"在前,双汇集团"瘦肉精"在后,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已给国内行业发展、消费者信心、政府公信力、国际形象等各方面造成重大冲击。痛定思痛,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国内的知名食品企业却过不了安全关?屡禁不止的背后需要我们认真思索,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9.
毒奶粉事件让三鹿破了产,国内乳业也整体遭到重创,洋奶粉在中国的市场份额3年增加了将近7倍。然而,最令人遗感的是,三聚氰胺却并没有从老百姓的生活中销声匿迹。从三鹿事件爆发至今,每年都有与三聚氰胺奶粉有关的事件发生。2008年10月,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的有关负责人对发现三聚氰胺超标的乳制品如何处置曾明确表态:凡不符合三聚氰胺临  相似文献   

10.
王晓慧 《新财经》2008,(10):90-91
三鹿“毒奶粉事件”震惊全国。此事件尚未平息,又有22家乳品企业生产的婴幼儿奶粉,在国家质检总局的专项检查中,被检出含有三聚氰胺。在这份长长的问题企业名单中,伊利、蒙牛、雅士利等知名品牌赫然在列。  相似文献   

11.
随着西方世界"企业非道德性神话"的破灭,企业为了单纯的经济利益而为所欲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发达国家社会愈来愈要求企业的经营行为要遵循道德标准。在我国现阶段,由于企业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在营销活动中出现了大量道德失范行为,三鹿"毒奶粉"事件就是这一现象之一。本文针对企业营销道德失范的成因、危害,提出了防范企业营销道德缺失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从毒奶粉导致的“大头娃娃”到沸沸扬扬的三鹿奶粉事件.中国的奶制品市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带给国人们难以抚平的伤痛。我们从中看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社会责任问题.更清楚的意识到这种责任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文章从近期的“三鹿”事件入手,从企业的质量文化、危机管理、封闭式供应链管理等角度嵌入式分析社会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孙德申 《魅力中国》2010,(7X):81-81
<正>距"三鹿事件"发生至今已有几年的时间了,三鹿事件似乎已经得到了解决,三鹿的破产,田文华的被判入狱,三鹿事件似乎已告一段落,然而三鹿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并没有因此而平静下来。一个五十多年发展起来的大企业瞬间就这样倒塌了,人们都  相似文献   

14.
<正>距"三鹿事件"发生至今已有几年的时间了,三鹿事件似乎已经得到了解决,三鹿的破产,田文华的被判入狱,三鹿事件似乎已告一段落,然而三鹿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并没有因此而平静下来。一个五十多年发展起来的大企业瞬间就这样倒塌了,人们都  相似文献   

15.
崔晓红 《新财经》2009,(12):99-99
2008年9月11日,河北省石家庄三鹿集团“毒奶粉事件”被公开曝光。紧接着,包括伊利、蒙牛在内的22家奶粉企业因产品含三聚氰胺被陆续曝光。到11月27日,全国累计因食用问题奶粉导致患病儿童共计29万佘人。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三鹿集团毒奶粉事件联想到我国企业经营现状,提出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迫切需要建立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并针对如何规避企业危机发生的问题,提出牢实根基、诚信经营、自主创新、严守秘密、选准市场、开源节流等六条可行性建议,供我国大型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财经》2009,(1)
悲情缘由 "三聚氰胺事件"让三鹿品牌一夜间名臭全球. 在"三聚氰胺事件"未曝光前,三鹿奶粉的产销量连续十五年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可称是真正的中国"奶粉大王".三鹿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在农村销路很好,据说已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千家万户,成为三鹿的拳头产品.  相似文献   

18.
自2008年9月11日以来,"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引发了中国乳品行业的信任危机,也迅速导致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风暴.尽管相关的责任人已被处罚或进入司法程序,但事情并不会就此尘埃落地,三鹿毒奶粉事件暴露了乳品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影响企业经营的环境不仅日益复杂,越来越不稳定,市场竞争更是日趋激烈,如何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企业最关注的问题.然而,利润最大化不应该是企业唯一的目标,社会责任感、消费者利益和股东利益并重等也应该是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这一系列目标,需要有良好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三鹿破产,“后事”难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晓红 《新财经》2009,(2):92-95
关注三鹿集团破产一案,焦点不在破产本身,而在于对众多“毒奶粉”的受害者作何交待?他们能不能成为优先获赔的对象?三鹿集团破产之后,谁来保障受害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20.
谈毒色变     
继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强生“含毒门”风波再次引发民众的恐慌,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声讨之势也愈演愈烈。尽管美方个人护理用品协会曾发表声明.声称强生等产品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而中方有关专家也称。只要化妆品中甲醛的含量不高于0.2%,就是合法的,但这些“高见”仍无法遏制老百姓对强生产品的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