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联合国的努力使得“人权”这一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国内事务的概念已经和国际关系有了非常广泛而又紧密的结合。然而,国际人权的壮大和发展就国际关系而言究竟是一种什么意义上的“变化”?联合国的人权努力在多大程度上促成了国际关系的“进步”?显然,单纯从政治语言上来解释并不能给我们一个准确的答案。作者认为,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国际人权事业确实带来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进步,但只是一种“进步性的变化”。世界政治并没有因为国际人权的兴起而出现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2.
国际政治理论的发展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一直由欧美主导,但这种态势在悄然发生改变。非西方学者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汲取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养分,观照现实世界的实践,提出了新的分析概念和理论框架,推动国际关系理论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本期特推出秦亚青和阿米塔夫·阿查亚两位学者的文章,旨在反映和呈现他们在国际关系理论多元化方面的最新创见。相信他们的作品能够激发更多的中国学者思考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的努力使得“人权”这一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国内事务的概念已经和国际关系有了非常广泛而又紧密的结合。然而,国际人权的壮大和发展就国际关系而言究竟是一种什么意义上的“变化”?联合国的人权努力在多大程度上促成了国际关系的“进步”?显然,单纯从政治语言上来解释并不能给我们一个准确的答案。作者认为,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国际人权事业确实带来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进步,但只是一种“进步性的变化”。世界政治并没有因为国际人权的兴起而出现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4.
胡悦  欧阳睿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7):27-50+156-157
软实力的概念从界定到实践已有20多年,该概念以各种形式被纳入各国的发展战略。相较于实践层面的应用,学界对软实力与硬实力间存在何种关系这一基础性问题的理论解释和实证研究尚处于止步不前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国家间掺入了软实力变量而进行博弈的国际关系格局的掌握,也防碍了对软实力与硬实力发展规律的把握。为回应既有研究不足,作者梳理了经典权力理论和软实力理论的发展与进展,并从中归纳出存在于软实力与硬实力间的三种一般性关系,即软实力直接强化硬实力、软实力间接强化硬实力以及软实力弱化硬实力。针对这些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作者采取政府间国际组织网络的测量方法并以1945—2005年的跨国纵贯数据为基础对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软实力并未如一些理论家所预期的那样对硬实力产生简单的促进作用。软实力和硬实力是驱动一国对外关系往不同方向发展的两种力量。软实力的增强形成了对硬实力的替代作用,也挑战了现有“巧实力”理论对软实力与硬实力正向关系理论的效度,这种关系在稳健性检验中保持了稳定。调节效应模型检验发现,提高软实力对经济因素转化为硬实力具有负向作用,却有助于提升军事因素向硬实力的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5.
国际关系理论在中国的发展: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 ,激发学科的理论意识 ,本刊就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组织了一次笔谈。六位作者从宏观与微观、务实和务虚等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年轻学人对国际关系理论特别是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关注和敏感。希望他们的声音能够得到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6.
本刊于 2 0 0 2年 12月 2 1~ 2 2日在北京召开了“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 :比较与借鉴”学术研讨会 ,与会者的发言精彩纷呈。我们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发言选登出来以飨读者。需要说明的是 ,所发文字在整理后都经过了各位发言者的确认。  相似文献   

7.
(一) 国內目前对研究国际关系理论的热情正在上升,这是值得高兴的事。但是要说庆贺,尚为时过早。因为,“一个理论体系的建立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长期的努力。在没有就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取得实质性进展或突破之前,要想建立一个全面、系统和对我们的国际交流实践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是不现实的”。真正的祝贺应在我们的研究有了突出的长进之后,而不是之前。  相似文献   

8.
张霞 《发展》2010,(9):80-80
一、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和内涵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软实力——国际政治的制胜之道》一书中,首先提出软实力概念,对软实力理论作了较为完整的阐述。他认为,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其力量源泉是基于该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9.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视野中的非传统安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客观而言 ,在已经日趋成熟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 ,也没有关于非传统安全研究的独立理论框架。但是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都对非传统安全予以了充分的关注 ,则是不可否认的。因此 ,本文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环境政治理论、批评理论和建构主义等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流派在非传统安全研究方面的理论贡献及其启示意义进行了研究 ,希望能对推动国内的非传统安全研究提供若干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作者集中探讨了巴瑞·布赞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的第一部重要著作———《人民、国家与恐惧》,这是布赞国际关系理论方面的核心著作。布赞运用层次分析和领域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地区复合安全”的概念。除了安全研究外,该书还勾勒出了布赞的整体研究的框架———地区复合安全理论、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理论以及对英国学派的研究。作者认为,布赞在概念和方法论上采取的多元主义指明了国际关系领域发展的方向,为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进步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提出一个以理论研究发展阶段为时间基轴,以理论流派、研究类型和格义取向为内涵指标的分析框架,讨论了过去30年里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取得的重大进步。研究表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已经从前理论阶段进入了理论学习阶段的深化期,但还没有进入理论创新期;理论流派多元竞争的局面初步形成;研究类型更多地向着以理论突破为目标的经验型研究发展;格义取向也出现了正向格义、反向格义和交互格义并存且交互格义日趋增多的格局。没有出现原创型理论是最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突破性理论和中国范式缺失两大方面,其根本原因还是国际关系学界主体意识的缺失。根据对30年理论研究的统计分析,作者认为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和现实经验是可以导致原创型理论的生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正1998年《企业文化》第1期发表了笔者的文章:《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潜在动力》(《新华文摘》1998年第7期作了报刊文章篇目辑览)。文章阐述了发展经济需要文化作先导:新兴经济理论、生产模式、社会形态的产生与发展,都需要对旧的文化价值观、哲学、道德、文艺思想、教育制度与科技水平进行突破,以新的经济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体制才能健康的发展并获得成功。同时文化不断地  相似文献   

14.
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式探索”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式探索”当以学习和借鉴为基础 ,以创新为目的 ,以实践为思想源泉和检验标准。需要注意的是 :1.理论有不同的内涵和类型 :科学哲学所定义的理论 ;阐释性理论 ;本质上属于思想“主张”的“理论”。对后两类必须注意分辨 ,有选择地借鉴。 2 .理论的不同类型与方法有关 ,而方法的选择与研究的层次与论题的性质有关 ,没有普遍适用的方法 ,只有对研究目的与研究对象而言更有针对性、相对更有效的方法 ,故而方法之价值不在于新旧 ,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各有长短 ,互为补充。 3.理论创新离不开方法论的自觉、自己的问题与价值以及必要的话语载体与言说方式 ,但必须顺应世界潮流 ,兼顾人类共同的问题与价值。理论探索的理想境界是科学精神、本土关怀与世界眼光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国际关系批判理论的形成受到康德、马克思哲学等批判哲学的影响,并与反全球化浪潮、反实证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等思想运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主张实证主义不能全盘应用到国际关系研究中,国际关系理论既要解决问题,更要关心人类解放,技术统治旨趣是当前国际关系理论建设中的大敌,建设世界共同体有必要限制战略理性,提倡沟通理性。它对于国际关系认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重新界定了社会科学的概念,动摇了新现实主义的话语霸权,推动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多元发展,为社会建构主义的诞生准备了知识基础,为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研究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6.
17.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而媒体不但是文化传播的介质和载体,它本身还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文将从数字媒体的传播媒介属性和文化创意产业属性两个角度出发,论述数字媒体如何发挥其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经济相互依赖的加深,国际社会的制度化进程在加速,国际机制在各国战略中的地位愈加突出.从战略角度看,参与国际机制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中衡量一个国家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就是以此为出发点,阐述了三大理论流派关于国际机制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的主张.  相似文献   

19.
20.
作者提出一个以理论研究发展阶段为时间基轴,以理论流派、研究类型和格义取向为内涵指标的分析框架,讨论了过去30年里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取得的重大进步。研究表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已经从前理论阶段进入了理论学习阶段的深化期,但还没有进入理论创新期;理论流派多元竞争的局面初步形成;研究类型更多地向着以理论突破为目标的经验型研究发展;格义取向也出现了正向格义、反向格义和交互格义并存且交互格义日趋增多的格局。没有出现原创型理论是最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突破性理论和中国范式缺失两大方面,其根本原因还是国际关系学界主体意识的缺失。根据对30年理论研究的统计分析,作者认为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和现实经验是可以导致原创型理论的生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