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打造“丝绸之路”新起点的必要性及可能性,对于打造“丝绸之路”新起点,构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如下措施:积极“申遗”,构建“两区一县”经济特区;优化交通网络,打造内陆国际空港;成立西部能源交易中心,打造西部自由贸易园区;将西安升格为直辖市;设立新丝绸之路开发银行,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组建西北外经贸大学等。  相似文献   

2.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需抓好四个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走向大亚欧,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需要抓好的四个基本环节。建设大西安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核心,带动大关中是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基础,引领大西北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引桥,走向大亚欧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标。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构成了完整的丝绸之路经济带。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计划,勾画出区域之间经济大融合的宏伟蓝图。本文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战略构建为背景,分析陕西省对外贸易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中,公共财政支出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九省区市的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得出九省区市的财政支出规模波动幅度较大、财政支出政策不稳定、各省区市财政支出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且普遍存在“短板”等结论,最后基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提出了制定长期有效的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背景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空间非均衡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1997-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结果显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较快,但存在空间非均衡特征;西北地区的空间差距大于西南地区;公路空间极化程度呈现先高后低态势,而铁路和资本空间极化程度则呈现"M"形变化趋势;基本经济因素、人力资源因素、对外贸易因素、新经济地理因素均对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影响,但影响效果不同。文章拓展了交通基础设施空间非均衡的研究,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及互联互通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加快建设的背景下,本文以定西市为研究对象,在客观分析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借助区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相关理论,对金融发展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实证检验,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金融支持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与陕西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扩展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区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审时度势提出的建立连接欧亚经济大动脉的宏大战略构想,对提升我国西部对外开放水平、发展内陆经济,助推经济重心西移、推动亚欧经济一体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此背景下,陕西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连接我国中、东部和欧亚的战略支点,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国家西向发展的引擎启动之机将面临一系列重大新机遇。  相似文献   

8.
贸易便利化既是WTO多哈谈判的主要议题,也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文选取反映贸易便利化水平的13个指标,构建基础设施、通关效率、经商环境和信息化服务4个一级指标,基于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22个国家2010~2013年双边贸易数据,度量丝绸之路经济带进口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口国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和通关效率的提高,均能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其中通关效率的影响最大。因而,中国与丝绸之路国家通过道路建设、政策协调、互联互通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可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围绕喀什的发展战略,以喀什金融贸易区建设为着力点,确定喀什金融发展定位,并通过利弊因素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金融产业做大做强;建立良好的金融监管和协调机制,为金融产业发展营造较为宽松的环境;发挥政策激励与导向作用,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争取先行试点、特殊扶持,提升金融国际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新时期中国实施区域协调和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支点,其意义不言而喻。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相关问题,既有文献的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主要涉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历史由来及内涵进行界定;从国际和国内的视角探索丝绸之路经济带兴起的背景和原因;分析其合作基础的逐步形成与拓展;把握其合作内容;挖掘存在的潜在问题及挑战以及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中亚五国文化遗产旅游合作对带动沿线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助力"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梳理了丝绸之路中国段和中亚五国世界文化遗产资源的分布,分析了中国和中亚五国文化遗产旅游合作的基础和制约因素,并从建立协调机制、编制旅游规划、扩容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优化旅游签证制度以及改善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遗产旅游合作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能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的贸易投资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深度化、自由贸易区布局系统化,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应该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目前尤其需要做好中国国内沿线关键节点城市的建设,通过国内沿线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顺利向外延伸。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上海合作组织在地理范围上有所重合,在功能任务上存在交叉。多年来,上合组织成员国为推动组织框架下经济合作所进行的努力,为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不仅是中国政府推动本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必要举措,也是实现区域经贸合作的"破局"之举,更是应对中亚地缘政治博弈的新思路和实施新形势下大周边战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意义,综合当前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各种观点,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和范围进行了界定,按照中心区域、扩展区域、辐射区域三个层次,比较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及区域的经济社会状况,最后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详细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5.
贯穿东西部的丝绸之路一直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通道,它在中国历史上促进了我国人民对外的友好交往,随着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成为我国和中亚国家经济合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构建丝绸之路区域物流协调机制的基本原则,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一体化协调机制的构建可采取"3+5+2"模式,即"国家—省区—企业"三个层级的协调机制主体,政策规划、产业结构、网络布局、企业培育、标准化制定等五个方面的协调机制客体,构建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和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两个协调机制载体。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强调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既是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甘肃提升区域综合实力的发展机遇。把握好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向是甘肃实施国家西向开放战略的关键。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面临外部整体发展环境落后和内部经济基础薄弱两大难题。处在"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甘肃必须抢抓历史机遇,探索出一条内陆欠发达省份扩大向西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提出的促进整个欧亚大陆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构想.俄罗斯社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反应不一,具有理解支持与疑虑担忧共存的特点.这些担忧一方面来源于对中亚在俄固有地位的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对中俄在中亚具有利益共性的认知不够.中俄在中亚地区共同的安全利益、经济利益以及合作机制均为两国在中亚进一步拓展区域合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