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2 毫秒
1.
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粮食人才培养对于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促进国家粮食产业高质量和高水平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在阐述新产教融合内涵和价值的基础上,分析认为当前高校粮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制度保障机制不健全、企业参与驱动力不强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等困境,并针对性提出了健全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深化企业经营性目标与人才培养融合以及树立正确高校粮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产教融合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机制、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更是促进高职院校更好发展的重要路径。产教融合的深化应建立多样办学体制,坚持以需求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导向,从而达到产业和教育之间的统筹融合。文章阐述了产教融合的主要优势,简析了面点工艺形成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创新面点工艺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路径。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探讨了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和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从股份制合作、人才质量标准、动态课程体系、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和专业一级学科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了产教融合视角下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产业学院是实现产教融合的建设途径和重要载体,不仅符合产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外在需求,也满足高等教育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分析当前产业学院建设现实困囿基础上,明晰政策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陈文颖 《现代食品》2020,2(4):47-48,52
培养新型粮食类专业人才是促进粮食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必要措施,而传统的高职粮食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粮食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初步探索以粮食产业发展为导向的新型粮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产教融合是指职业院校同企业合作过程中,将企业与职业院校培养模式融合,将相关理念、企业文化及企业资源力量等融入实践活动,在职业院校和企业相互促进、相互扶持中,培养更多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分析了产教融合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针对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为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安徽科技贸易学校积极适应粮食流通产业调整转型升级发展变化,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实践了粮食专业"23456"育人育才新模式,有力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2"——"双元""2"是指"双元",育人育才的一种模式,即在人才培养中,发挥院校和企业两个主体作用,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安徽科技贸易学校开设的中职粮食专业主要是粮油储检专业,主要任务是为粮食企业培养生产一线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对物流专业人才的技能及素质要求,对比新疆高等院校物流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剖析高等院校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物流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化技术的产生与快速发展,给各个行业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也促使会计行业迅速转型升级。大量的传统会计基础核算工作将被人工智能代替,但是行业对高端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有着迫切的、大量的需求。高等院校站在培养社会人才的第一线,要积极地面对挑战,对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本文基于成果导向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支撑,以数智化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聚焦新文科建设,提出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数智化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职创业人才的培养需依托产教融合,通过建设实训基地、师资团队和实践活动等来实现创业素质的"双元"人才培养。以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国际商务专业为例,通过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搭建"创业梦工厂"基地,利用"双创节日来引领、创业社团育主力、实践课程再渗透"的产教融合实践理念开展国际商务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1.
城乡统筹背景下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干部培职能提出了新要求,高校迎合时代需求参与农村干部培训,既是干部培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服务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总结以往培训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下遇到的问题,提出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科学论证培训项目;不断创新培训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培训管理长效机制;在课程设置上应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2.
李洋 《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1):134-135,139
现阶段我国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往往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论教育,导致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匮乏。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食品安全质量问题也变得尤为突出,因此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对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相关人才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在食品质量安全中对动手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培育具备良好动手能力的现代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源源不断地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是对课程德育的政治提升。同时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也是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这一目标的有力举措。文章以通化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粮油加工及制品工艺学"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该门课程结合课程思政的教育意义并基于课程特点探讨了课程思政实现路径,为"粮油加工及制品工艺学"课程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同时也为高校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相应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农林业的特点及其差异特征,提出了高等林业院校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对象主要是林业行业经济管理型人才、林业经济管理研究型人才和新型林业经营者3种专门人才,与之相对应,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农林业经济理论和政策、资源与环境、企业经营、基础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以及农林业技术与实践课程5大课程模块。另外,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更应该偏重经济理论课程的设置,而高等林业院校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应侧重资源与环境理论课程的设置。  相似文献   

15.
不断改进高校的思政工作是一项长期又重大的政治任务。深入挖掘食品类专业核心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是当下高校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热点。本文就食品类专业核心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以及思政育人元素与专业课融合的路径进行了探讨,旨在挖掘食品类核心专业课中潜在的思政教育依托点和实践点,为实现“学科知识内化+思政元素外显”的教学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是我国酒类消费第一大省,酒类产业是广东食品产业的新兴经济增长点。为主动适应区域内酒类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优化专业布局,本文以广东省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为例,分析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动态机制的构建路径,为广东省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设置与酒类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林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人才市场对林业人才需求逐步走向多元化 ,且林业新科技革命对林业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现行林业院校专业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和师资的结构都与林业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脱节。要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林业人才 ,林业院校首先必须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和管理队伍 ;其次 ,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开展素质教育 ;第三 ,要创造培养创新人才的环境 ;第四 ,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调整机制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人才队伍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质调查局组建以来,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如人才队伍结构得到了改善,优秀人才比重有所提高,人才环境趋于优化;但也存在着诸如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尚不能适应新时期地调工作需要,人才队伍结构还不够优化,高层人才匮乏,人才总量不足,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投入相对不足等问题。应采取加大人才教育、培训、培养力度,用好现有人才、积极稳妥地引进急缺人才,建立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投入,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等对策,以加强中国地质调查局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新农科建设是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建设的必然要求,顺应了新时代社会的发展规律,致力于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水平实用技能型卓越农林新人才。"新农科"建设宣言的提出对高等院校涉农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期许和要求。目前江西高校存在涉农专业人才数量紧缺且离农化趋势严重,涉农专业精品课程少、设置不够合理,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结构与行业需求脱轨,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的问题。本文从新农科建设的角度出发,针对江西高校在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七所农林院校发放问卷得到的统计数据整理和分析,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评价方法,得出了该专业办学效果属于一般的结论。就此提出了相关建议: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方案、构建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明确专业科学研究方向、提高专业人才就业能力水平,突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特色和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性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