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以人为本”既是时代发展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实际工作中,要把以人为本摆在核心地位,要善于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环境,要善于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去。  相似文献   

2.
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标准管理的“四高”小区,正在上海四处生根。大力倡导“四高”优秀小区,更是今后上海住宅建设发展的主导方向。“四高”优秀小区强调以人为本,不仅强调室内居住环境的舒适,室外小区环境的优美,而且,更注重了人与周围居住环境的协调性和科学性,并特别加强了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和要求。“四高”优秀小区居住环境的主体是人,  相似文献   

3.
谢琨 《民营科技》2009,(8):178-178
随着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城市住宅建设从区住优势为主导。到项目基本配套为主,然后进入目前的环境、生态为主的阶段。住宅小区的“生态园林”也呼之欲出,建设好住宅小区的生态园林关键在于园林设计。因此,从几个方面分析了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园林绿化的原则,指出了住宅小区的绿化应该突出以人为本,提高设计者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导刊》2003,(70):74-75
现代住宅小区越来越注重小区环境设计,着力营造“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舒适宜人的优质居住空间。作为房地产开发商广州名盛房地产实业有限公司在玫瑰园的环境设计中,以其超前的意识,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与手法和现代住宅小区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建造出宁静优美、自然和谐兼具深厚文化内涵的园林小区。  相似文献   

5.
吴广林 《民营科技》2007,(7):72-72,121
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与人居环境有关的环保提案数不胜数。日前,2005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又确定为“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看来,人居环境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关照”下已有了足够的被重视程度。但有些环境,例如常被我们叫作“深山老林”的自然保护区。却乏人关心。其实,自然保护区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保证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大国的基地,必须引起相关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探索队伍建设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入世”的挑战,促使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摆在振兴一方经济的战略高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如何适应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新要求,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是值得认真思考和在实践中着力解决的新问题。这里仅结合自己所在单位参与软环境整治的工作实际,谈几点认识和感受。感受之一: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强调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必须把队伍建设放在总揽工作全局的高度,牵一发而动全身。发展经济,招商引资,固然离不开通信、交通、能源等必要的“硬件”,但良好的法制环境、服务环境、信用环境、社会环境等…  相似文献   

7.
在新版ISO 9001:2000标准中“6.4工作环境”的条款规定:“组织应确定并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环境方面提出了专项要求。其实此项,在1994年版ISO9001/2标准中,是归属于4.9过程控制中的一项内容,即“b)使用合适的生产、安装和服务设备并安排适宜的工作环境”中所述的部分要求。  相似文献   

8.
费洋 《上海质量》2005,(8):28-30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中4.4.1.3a)“工作环境”条款对组织应建立的工作环境提出了4个方面的要求,实际上,在《准则》的“领导”部分也提出了“环境”要求。如:4.1.1.1b)中也提出了“高层领导如何创造有利于授权、主动参与、创新和快速反应的环境,促进组织学习和员工学习的环境,遵守法律法规的环境”。从要求的内容来看,工作环境包含两种环境,一种是“硬”环境,一种是“软”环境,所谓的“硬”环境就是由厂房、场地、设备设施构成的员工在其中工作的物理环境,  相似文献   

9.
德国的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曾经说过:建筑本身就意味着安居。拥有一个充满温馨感和舒适感的居住环境是人们诗意生存的基础。居住环境的设计不仅是简单地去建造房子,而是要以人为本,认真考虑人的心理要求,尤其要以不同年龄段的人们的心理要求为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评估》2010,(3):36-41
本着“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的理念,以高品位的设计、优良的施工质量、完善的配套设施和全方位的物业管理建设体系精心打造“XX花园”小区。本小区的建成将成为京山县城市建设的新景象,在当今提倡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形象的建设背景下,本项目的建设将成为城市未来商业、居住环境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