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家庭养老保障效果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海南省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居住和生活状况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家庭内资源配置为切入点对农村家庭养老保障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成年子女对老年父母的家庭内代际转移更多的表现为代际间交换关系,而非出于老年父母的需求。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农村社会养老机构建设是解决现行农村家庭养老供给不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项目2011年全国基线调查数据,采用异质性处理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框架中的"家庭捆绑"机制对家庭代际经济转移的"挤出"效应及其程度,由此评价"家庭捆绑"制度安排对老人收入再分配的效果。在控制了选择性偏差和不可观测异质性因素以后,研究发现: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初期,"家庭捆绑"机制并没有对传统家庭养老产生强烈的"挤出"效应。②不可观测的异质性因素导致最有可能被"家庭捆绑"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的老人获得成年子女经济转移净额最少,相反,那些没多大积极性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老人却能获得比较多的子女经济转移净额。由于代际支持行为主体所处经济环境的动态性导致代际转移行为的复杂性和动态多变性,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家庭捆绑"机制的效果还需进行长期跟踪观察。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国家还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对全国农村老人实行普通的社会福利,家庭养老仍是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200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农村老年人把依靠子女养老作为第一选择的有79.1%,男性老年人为76%,女性老年人为82%。然而,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制度是建立在人力自然储蓄基础之上的家庭内部资源代际交换机制。但在农村走向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这种建立在农村集体经济基础之上的家庭养老模式很难适应农村集体经济向家庭联产承包制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出现的养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中国6个地区农村的实地调研发现,农民与市场关系差异是解释农村养老类型出现分化的重要变量。由于社会结构和经济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农民有着不同的市场化动力和能力,前者导致农民在就业地区选择上存在差异,后者导致农民在就业领域选择上存在差异,其结果是在中国形成了本地务工、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强工弱农以及以夫妻分工为基础的弱工强农等三种家庭劳动力配置形态。而养老嵌入于家庭,家庭劳动力配置方式是决定养老实践的重要因素,劳动力区域配置会影响劳动力的空间分布,从而影响老年人所获得的日常陪伴;劳动力产业配置会影响家庭经济收入,以此影响老年人所获得的经济积累。由此,在农民与市场关系影响下中国农村养老形成了高、中、低三种养老实践类型。基于此,农民与市场关系视角的提出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对中国农村养老现象的理解,充分体现了现代化转型对中国农村家庭的深远影响,也为进一步的政策干预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结合江苏省如东县的实地调查数据,对农村代际关系变动的现状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农村代际关系呈现出居住上"分而不离"、代际支持上践行"向下的责任伦理"以及代际评价趋于理性的变动特征,并对农村养老观念、养老方式和养老需求产生了潜在影响。在转型视野下,农村养老政策要实现适应性调整,可从营造"代际友好"的空间、完善"老有所为"的支持政策和积极推进"就地老化"服务三个方面加以着手。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民工荒"背景下,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针对我国当前"民工荒"和新老农村剩余劳动力代际交换的客观现实,提出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立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关的制度、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等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村养老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相对的稳定 ,经济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使人类寿命大大延长 ,这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然而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 ,人口的老龄化也将随之而来。我国已于 2 0 0 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 ,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在农村却表现的更为突出。这是因为我国人口中近 80 %为农村人口 ,其中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 75 %以上。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我国政府对城镇居民已普遍实行养老保险制度 ,而农村老年人则以家庭养老为主 ,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建立农村养老制度 ,妥善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已成为当务之急。一、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农村…  相似文献   

8.
户籍制度"松绑"之前,中国农村的家庭宗族网络一直承担着生产、分配和消费经济资源及负载着经济和社会地位提升的代际传递功能。对家庭宗族网络代际收入转移的研究是探寻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探究核心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打破其与经济、社会和政治地位相捆绑的"富二代"、"农二代"等身份给其带来的分配不公现象。鉴于此,笔者基于CHNS调查数据对农村家庭宗族网络代际收入进行测度,发现其对下一代的收入有显著影响;家庭宗族网络代际收入弹性呈现出"骤降"到"骤升"的变化态势。要进一步消除由于家庭宗族网络带来的收入和机会的不均等问题,应强化农村市场信贷机制及农村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及最低生活保障等的投入力度,让农村家庭的土地资本、人力资本等也能够参与分配,继续深化收入分配、遗产赠与及税收等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探讨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老年父母与子女空间距离的影响。利用CHARLS数据的实证结果显示,农村老年父母新农保参与行为会促进成年子女劳动力迁移,显著提高成年子女选择县外迁移的概率,农村养老服务供养主体和供养客体间的空间距离在逐步加大,且影响效应存在一定的异质性。研究结论表明,在稳步提高新农保制度对农村老年人经济保障的同时,国家和社会要更关注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照料问题,不断推动农村公共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对江苏省农村60岁及以上人口的劳动参与率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了不同特征老人的劳动供给状况,并分析了影响农村老年劳动力劳动供给的因素.研究发现.江苏省农村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存在地区性差异,影响老年人参加劳动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水平、子女数量和外出打工人数.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村社会养老模式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但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迁移,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严重的冲击,必须在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从孝道转型视角出发,基于CHARLS2015年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比较分析了成年子女外出的不同类型对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支持不同子系统的影响。研究发现:成年子女外出弱化了受空间限制的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但强化了不受空间限制的经济支持。较之对生活完全可以自理的农村老年人的影响,成年子女外出对自理能力受损的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支持的影响更为显著且强度更大;较之成年女儿外出的影响,成年儿子外出对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支持的影响更显著且强度更大。可见,成年子女外出并未全面弱化农村老年人的家庭养老支持,而是推动家庭养老由"侍奉在侧"型向"成就安心"型转变;成年女儿在农村家庭养老中并未扮演替代性角色,而是仍旧扮演着辅助性角色。为此,应加快推进就地城镇化,大力发展农村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互助养老服务,倡导孝亲敬老的美好家风。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庆仙 《农业经济》2006,(12):34-35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在农村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和土地保障功能日益弱化的背景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新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转移,传统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保障方式已难以为继。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客观上要求必须建立与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制,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养老服务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作为我国老龄事业与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有效的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与满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主要是以居家养老为主,但是居家养老又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境。这些问题与困境主要与农村的经济发展、养老服务理念、政府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度有着重要的联系。本文对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内生动力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政策优化,以期能够解决目前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困境,从而有优化农村养老服务,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全国10个省份1032位农民的调查数据,利用交互分析、卡方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农民养老风险、策略与期望的代际差异。研究表明,农民养老风险并不非常突出,但代际差异明显;农民养老策略,形成了一种以独立养老为主、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会养老为补充的"福利三角"框架,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农民独立养老意识逐渐增强,社会养老保险正在被农民所接受,家庭养老在农民养老策略中处于基础和稳定地位;在面临养老困境时,农民依然把最大的期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但其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正在觉醒。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是一项惠及9亿农民的重大改革.国务院决定近期开始在全国10%的县(市、区)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这项改革,被看作是具有和2006年废除农业税同样意义的农村改革,9亿农民在60岁以后将可以享受到国家普惠制的养老保险.邛崃市处于成都市第三圈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传统养老功能受到严重冲击,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变革的需求日益强烈,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障制度将是化解老年人经济生话风险的重要方法.而邛崃市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不能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需求.因此,农民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目前邛崃市农村社会最为严峻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建立科学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顺利实现邛崃市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人口流动常态化、家庭结构变迁的背景下,农村老年人的生存样态不断贫困化,了解并分析农村地区子女代际支持现状、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多维贫困的影响,有利于改善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现状。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6)的追访数据,从子女代际支持视角出发,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子女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具有较高的多维贫困发生率,农村老年人陷入多维贫困的比重分别为:55.34%(经济贫困)、53.03%(健康贫困)、34.58%(精神贫困)。二是农村子女对老年父母的代际支持较少,月均经济支持额在一百元左右,照料支持随着农村父母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而精神支持则呈现出相反的态势。三是不同类型的子女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多维贫困存在一定程度的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四川省统计数据的研究发现,人口大规模流出对农村家庭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村家庭比重大幅下降,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代际分离普遍、家庭结构严重老龄化。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后果是:家庭的稳定性被动摇,传统家庭代际关系遭到破坏,家庭养老的基础被削弱,农村家庭的农业生产经济功能弱化。建议:重视农村家庭发展,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养老公共服务,推动家庭整体流动,促进流动人口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8.
传统观念下农村老年人被视为被动的"待养"群体,导致长期以来养老体系中的主体易位和权责让渡,而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农村互助养老围绕着"健康、参与、保障"等养老新理念,推动老年人之间的"自助—互助"以降低养老成本,因而成为解决当前我国未富先老的农村社会养老难题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上海市奉贤区秉承"崇贤善政、惠民促和"的工作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农村老年人实际养老需求为导向,探索创新农村宅基睦邻"四堂间"(以下简称"四堂间")养老模式。"四堂间"利用农村地区闲置的宅基房屋,通过基础设施改造,以"政府牵头、社会赞助、村委负责、老人自愿"机制,为独居、高龄、困难等老年人打造"吃饭的饭堂、聊天  相似文献   

20.
王慧 《农业经济》2004,(1):54-55
众所周知,我国农村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养老保障为主,社会养老保障为辅的养老体制。然而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受到种种冲击,功能日渐弱化,已经影响到农村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特别是贫困地区更为严重。农村养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