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抚州市第三次党代会做出了打好"三大战役"、建设幸福抚州的决策部署。"工业强攻战"是当前抚州市最重要的战略任务之一。作为现代新型工业基地的发展平台,工业园区是深入推进工业强攻战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这个角度,对抚州市工业园区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初步分析,结合抚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状况,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黄南州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在数量和覆盖面上显著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空间得到扩展;着力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文化建设与旅游产业逐步融合发展,形成产业、城镇、旅游、生态"四位一体"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黄南州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资源的短缺、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呈非均衡状态、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存在较大差异、合作交流中社会力量参与不足.黄南州公共文化服务实效增进的路径是:强化制度建设,推进行政改革;侧重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城镇力量,加大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力度;增强社会力量参与信心,创新社会力量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3.
《老区建设》2011,(3):38-39
"才子之乡"抚州,这是一块绿色的沃土,也是一块红色的热土,人们曾经赤贫的生活和今天火红的创业热潮,让这里激情四射、竞写风流。"十一五"期间,抚州市从改善贫困群众和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加大了扶贫开发重点村和库区移民安置村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五年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8亿元,其中:217个重点村累计投入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8870.5万元,  相似文献   

4.
陇西县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西县凭借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和气候环境,不断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增加种植品种,种植效益日益显著。本文结合陇西县实际情况,从陇西县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现状着手,分析中药材种植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中药材种植水平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2016,(3):91-91
2016年,甘肃省将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利用甘肃丰厚的中医药文化资源,以建设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为主要着力点,打造多条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精品线路。  相似文献   

6.
根据地热水的特点及开发现状,本文通过对抚州市两个温泉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深入地调查和分析,抚州温泉的温度38.5~59℃,pH值在6.4~7.7之间,为中性偏弱酸型。涌水量多为1~3L/s,矿化度一般在0.25~1.2g/L之间。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HCO3-Na·Ca型;属中、低温温泉。温泉水的主要补给是大气降水。适宜休闲、旅游、度假、理疗开发利用。开发利用地热水造成的环境问题:资源浪费,发展暖房种植业,进行大棚蔬菜种植和花卉种植,提出了防治地热水污染的建议:采用分级利用技术,可以提高地热水的利用效率;利用水源热泵的低温地热水供暖;地热废水回灌。  相似文献   

7.
厉无畏 《浙江经济》2012,(17):42-43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加快城市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渗透融合特性还能有效促进产业的创新从战略意义上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从城市的发展实际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加快城市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从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旧区改造、城市更新;资源开发、文化演绎;旗舰项目,综合运作,是三条重要的可行性路径。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渗透融合特性还能有效促进产业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农旅文深度融合主要问题为:农旅文发展有进展,但缺乏统一规划;农旅文融合发展有成效,但融合模式还需探索;农旅文发展有特色,但品牌文化及营销创新还需加强.农旅文深度融合模型构建的主要措施:以市场需求引导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提高农旅文辐射能力和竞争能力;推进多形态农旅文融合模式如田园农业旅游、民俗风情旅游和村落乡镇旅游;以客源拓展为方向,强化农旅文深度融合的品牌文化以及营销策略.具体乡村农旅文产业融合的相关建议:以产品开发为出发点,加强对农旅文深度融合的整体规划和政策引导;将乡村特色风情文化融入其中,以体验为主创新农旅文深度融合模式;以客源拓展为方向,强化农旅文深度融合的品牌文化以及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9.
四川"藏羌彝走廊"是多民族聚居的区域,文化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业是该区域的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该区域在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文化旅游资源内涵挖掘缺乏深度以及文化表达技术手段落后,四川"藏羌彝"走廊文化旅游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该区域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将在保护文化、传承文明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针对四川"藏羌彝走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障碍因素,对如何推进该区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镇安发展生态休闲养生服务产业基础条件与现状,提出镇安发展生态休闲养生服务产业的思路:引入"慢城"理念推进小城镇建设;依托农业林业示范园区发展休闲农业园提升乡村体验游;让中药材发展联姻旅游业培育中医药养生旅游产业;着力进行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1.
正"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关系到中医药的前途和命运。近日,记者采访了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院相关负责人,以及甬上名医、中药材基地负责人,请他们就宁波市如何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发表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西安历史文化资源丰厚,探索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路径是西安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内容:推进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实施"文化+"战略,提供创新驱动力;借助"互联网+",开拓创新思路;催生新业态,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市场融合,提升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发展》2013,(11):59-61
甘肃是我国四大药材产区之一,有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中药材种植为基础,中成药生产业、生物制药业为骨干的独具特色的陇药经济产业链。为了加快推进陇药产业发展,国务院及甘肃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欠发达地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调查江西省抚州市人民银行最近,我们对抚州市农村信用联社、银鹰城市信用合作社、省农行信托投资有限公司驻抚州办事处进行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是适应经济多元化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在筹集社会闲散资金,支持地方“两小”...  相似文献   

15.
胡小红  周旺 《老区建设》2013,(10):26-28
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大力推进物流信息化,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是促进抚州市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关键手段。通过对抚州市物流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对其建设滞后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推进抚州市物流信息化发展对策与建议,这对促进抚州市的物流信息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国家陆续出台了多份规划、文件以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创新发展。四川省绵阳市作为麦冬、附子等传统中药材的道地产区及主产区,中药材资源丰富,具有发展中药材种植及相关产业的多重优势。本文在分析绵阳市中药材产业基本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当前中药材产业发展所存在的困难及问题,为推进绵阳中药材产业适应新阶段高质量发展需求,延长产业链并提高抗风险能力提出了对策及建议,以供绵阳中药材产业发展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燕 《中国经济周刊》2023,(22):111-112
<正>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末冬初,正值脐橙丰收的季节。在江西省信丰县的乡间地头,丰收的喜悦在这里荡漾。密密麻麻挂满枝头的脐橙犹如金黄色的宝石,饱满丰润,闪烁着诱人的光泽。近年来,江西省信丰县以脐橙种植为龙头,依托绿色种植,推进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壮大,强化产业链条,推动当地农业从单纯的种植业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驱动力,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已成为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着力点。近年来,发达国家通过设立主管文化科技创新的顶层机构、构建促进融合产业发展的法律体系、强化新技术应用场景中的版权保护、塑造面向产业化的综合资源配套网络等措施推动了文化与科技产业的持续深入融合。十八大以来,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也开始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以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双轨推进、要素保障,有力促进了我国的文化与科技有机融合。这些发展经验给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带来诸多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群众文化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是提高服务效能的创新手段,也是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前沿研究方向。本文以省级文化馆为例,探索群众文化资源数字化的共享平台发展的模式,为群众文化区域联动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李时珍故里蕲春县医药文化底蕴浓厚、旅游资源丰富,当前正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条件,制定"药旅联动"战略,积极走中医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文章从蕲春县李时珍中医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现状入手,分析两大产业融合障碍和融合路径,提出发展对策,以期提升两大产业的综合价值,带动蕲春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