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马铃薯为研究对象,以玉米和小麦为对照作物,根据2005—2013年相关粮食生产和农业投入品统计数据,核算并对比3种粮食作物的生产碳排放,并运用指数分解法将马铃薯生产碳排放的变化分解为产量效应、投入品效应、价格效应、结构效应和成本效应。研究表明:按照干物质当量折算产量后,马铃薯单位产量生产碳排放略低于玉米,明显优于小麦,是生产碳排放效率最高的粮食作物。就马铃薯生产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而言,2007年之前产量效应发挥主导作用,2007年之后碳排放由产量主导型转变为投入品主导型,成本效应成为主导效应,并导致生产碳排放增加。成本效应与农业投入成本正相关,投入品成本变化主要源于投入量增减,而受价格影响较小。发挥马铃薯增产潜力,提高肥药使用效率,通过非价格方式调节农资投入量有望将保障粮食供应和降低环境载荷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市场与政府结合视角下的中国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经济问题》2021,(5):120-136
本文以各地农业碳排放权初始余额作为依据构建了农业碳排放权奖惩制度,而后将其与农业碳汇补贴制度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合力形成了新型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全国有10个省份可以享受因为农业碳排放权盈余所给予的奖励合计为99.52亿元,其中山东居于榜首,而天津最低;其他21个省份则会由于碳排放权处于欠缺状态而被处以罚金合计为119.39亿元,其中湖南所遭受的处罚力度最大,而陕西最小。(2)河南、黑龙江以较大优势占据了农业碳汇补贴的前2位,而北京最低;补贴标准则以吉林居首,青海最低;基于补贴额度与标准的数值差异,可将31个省份划分为"双高""高收益-低效益""低收益-高效益"以及"双低"等不同类型地区。(3)农业碳减排补偿的综合效应显示,河南以微弱优势占据补偿金额的榜首位置,山东、黑龙江紧随其后;而西藏、青海和福建依次排在倒数后3位,不仅无补偿,还需承担数额不低的罚金。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碳排放纳入生产效率框架来评价设施蔬菜生产效率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对于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碳足迹视角对设施蔬菜生产的环境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基于2011—2016年21个设施蔬菜生产省(区)的面板数据,采用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主产区蔬菜生产环境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在此基础上,构建环境效率—生产率矩阵对地区低碳化发展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不同蔬菜主产区环境效率存在差异,整体呈现为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动趋势;设施蔬菜生产环境效率损失主要来源于种子、机械排灌等投入冗余以及碳排放过量;蔬菜生产中,技术"退步"是导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技术效率的提高促进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未能抵消因技术进步"恶化"所带来的负效应。[结论]第一、二主产区设施蔬菜低碳化转型速度减缓,其他产区低碳化发展处于低迷状态,因此注重低碳生产技术的创新,加强技术推广,发挥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升的协同效应,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农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我国大豆生产格局与区域比较优势的演变特征及时空分布,文章综合运用生产集中度指数、生产规模指数、资源禀赋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等测算分析1988~2017年我国大豆生产布局的变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大豆种植进一步向东北地区集中,黄淮海流域产区播种面积与产量均在不断缩减,长江流域产区播种面积与产量逐渐上升,南方地区则相对稳定;(2)黑龙江、内蒙古、安徽等省份大豆生产规模指数与集中度指数不断上升,河南、河北、辽宁、吉林等省份大豆生产均在逐步下降,四川、云南等省份则逐渐成为大豆种植新兴地区;(3)1988年以来我国大豆优势产区呈现"东减、西扩"趋势并向全国扩散,具有综合优势省份由8个减少为5个,资源禀赋优势、生产规模比较优势及综合比较优势正在减弱,大多数省份具备效率比较优势而缺乏规模比较优势。结论:为充分发挥大豆生产地区比较优势,需要综合考虑各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及经济发展特征等来优化大豆生产布局。  相似文献   

5.
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地区,经济上属于中等发达省份,包括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山东和河北等省份。这些省份的生产结构布局以粮食为主,粮食在生产和经济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粮食主产区为我国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主产区粮食生产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对于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促进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相似文献   

6.
使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2013—2015年中国31个省份林业经济效率变动状况。研究发现:中国林业经济效率总体上比较低,林业资源的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中国林业经济效率总体上呈现出"东部高、西部居中、中部最低"的空间格局。中国林业经济效率不高主要动因在于规模效率较低。对于高效率省份来说,林业经济效率比较高的主要动因在于纯技术效率较高。对于低效率省份来说,林业经济效率较低的动因分为三种。低效省份林业投入产出优化模式分为六类:产出增加型、劳动力缩减—产出增加型、土地缩减—产出增加型、投资缩减—产出增加型、劳动力和投资双缩减—产出增加型、劳动力和土地双缩减—产出增加型。  相似文献   

7.
<正>本周(2013年12月16日至12月22日)市场蔬菜价格总体回升。在市场统计的53种蔬菜中,总的综合平均价为4.75元/公斤,比上周4.41元/公斤上升7.71个百分点;蔬菜加权平均价为3.26元/公斤,比上周上升7.59个百分点。其中有44种蔬菜价格上涨,6种蔬菜价格下降,3种蔬菜价格持平。本周受较强冷空气持续影响,汕头风雨飘摇,出现入冬以来的最低气温,本地叶菜供应量减少,外埠调进菜储运成本增加,市场蔬菜价格出现小幅上涨。本周价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31个省份2004—2012年农业生产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利用SBM模型度量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全面测算考察期内各省份农业碳排放总量,通过核密度估计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碳排放的动态分布特征,并就门槛面板回归模型方法考察农业生产效率对农业碳排放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存在追赶效应;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整体提升趋势明显,农业生产效率表现出双峰趋同;农业生产效率对农业减排具有显著门槛效应,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乃是农业减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近日,北方天气以晴为主,伴随着小幅升温,有利于蔬菜的生产、运输和上市销售,部分蔬菜价格小幅回落,但是部分地区的持续雾霾天气还是给蔬菜的运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据水屯市场信息办对蔬菜价格的监测结果显示:蔬菜周(2013-1-7至2013-1-13)加权平均价为3.68元/公斤,周环比上涨2.22%;周成交1321.23万公斤;其中12日、13日蔬菜加权平均价单日周环比有所回落。去年同期价格为2.71元/公斤,同比上涨35.79%。  相似文献   

10.
基于非期望产出(碳排放)的SBM模型,本文对20022012年中国农业环境效率进行了测算和无效率来源的分解,并对中国三大区域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Tobit回归,最后对全国农业生产的碳减排潜力与潜在规模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农业环境效率总体较高,宁夏、山西、云南等7个省(区)的农业环境效率较低;各地区的农业环境效率主要受生产特征、技术条件和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不同地区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农业生产的碳减排效果非常明显,全国农业碳排放的中心已由东部转移到中部,因此,中部地区农业生产碳减排的潜在规模较大,尤其是河南、安徽、河北等省,需要通过建立长期的低碳农业发展机制来实现农业生产的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1.
据本市场(2013年9月30日—2013年10月6日)对26种蔬菜进行监测,本周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为3.64元/公斤,环比上涨4%。与上周相比,在市场监测的26个品种中,有8种蔬菜价格上涨,4种蔬菜价格下降,14种蔬菜价格与上周持平。具体分析,本周蔬菜价格与上周(2013年9月23至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运用KAYA模型,选取2001~2010年的数据,对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0年来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碳排放总量持续增加;人口数量、经济发展、单位能耗碳排放三个因素对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碳排放量基本为正向影响,单位GDP能源强度则主要为负向影响;经济发展和单位GDP能源强度是影响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而人口数量和单位能耗碳排放对碳排放影响较低。基于上述实证分析,本研究提出环境政策调控、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等建议,以减少林区碳排放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据水屯市场信息办对蔬菜价格的监测显示:蔬菜周(2013-6-24至2013-6-30)加权平均价为2.44元/公斤,周环比上涨10.91%,同比上涨44.38%;周成交1422.34万公斤,供应充足。与前一周相比,在市场监测的近70余个品种中,有32种蔬菜价格上涨,20种蔬菜价格下跌,其余蔬菜价格  相似文献   

14.
新疆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峰值预测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新疆农业碳排放峰值预测和影响因素能真正为新疆低碳农业发展和减排路径选择作出科学的评判和提供借鉴。[方法]文章基于种植业活动、牲畜养殖、农田土壤、秸秆焚烧4个方面23类碳源,测算了新疆1995~2014年农业碳排放量,并从时间、结构和空间维度分析其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STIRPAT模型,并运用情景分析法对未来新疆农业碳排放峰值进行相关预测;同时,利用LMDI方法对新疆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新疆农业碳排量呈现"波动上升—持续上升"两阶段变化特征,碳排放量由1995年的1 942.7万t增加到2014年3 921.3万t,增幅1 978.6万t,年均增长3.77%;各地(州,市)区域差异明显,喀什地区属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双高"型地区,阿勒泰等4地区属低碳排放量、高碳排放强度地区,乌鲁木齐等5地区属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双低"型地区,昌吉回族州等4地区属高碳排放量、低碳排放强度地区;若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保持原有增长率不变情况下,新疆农业碳排放不会在2050年内达到峰值,在基准情景和低碳情景下,新疆农业碳排放峰值出现时间分别为2040年和2029年,碳排量分别为7 457.68万t和4 755.23万t;与1995年相比,效率因素、结构因素分别累计实现0.33亿t(97.47%)、0.008 6亿t(2.53%)的农业碳减排,经济因素是农业碳排放最主要的驱动因素,累计实现了0.41亿t的碳增加,人口因素为农业碳排放另一重要因素,累计实现了0.13亿t的碳增加。[结论]秸秆焚烧是导致新疆农业碳排放量增加的最主要碳源;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结构空间差异明显;不同情景下新疆农业碳排放峰值出现时间差异较大;经济因素是导致新疆农业碳排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据此,根据新疆实际合理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绿色农业现代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资料的利用效率;转变增长方式,走两型农业之路。  相似文献   

15.
近期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降雨,中部地区降温明显,而北方部分地区则出现了降雪天气,受此影响,鹤岗市蔬菜价格出现持续性小幅上扬。据万圃源蔬菜批发市场信息中心对蔬菜价格的监测显示:蔬菜周(2013-4-1至2013-4-7)平均价为7.33元/公斤,周环比上涨8.36%,同比下跌8.79%;周成交1245.97万  相似文献   

16.
2013年(8月30日至9月6日)周行情分析,本周气温不高,天气较凉爽,比较有利于叶菜类蔬菜的生长,市场的蔬菜价格继续呈上涨的趋势。由于学校开学需求量增大,加上近日汽油价格上调,运输费用增加等多方面原因引起价格上涨。在统计的85种蔬菜中,其中有30种蔬菜价格下降,25种蔬菜价格上涨,30种蔬菜价格与上周持平。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2月份个别省份菜价涨幅明显。2013年1月14日,农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本轮蔬菜价格上涨,属于正常的季节性波动。这位负责人表示,"从当前生产形势来看,有利因素较多。"2012年全国秋冬蔬菜面积预计达1.58亿亩,比上年增加700万亩。郊区农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36个大城市蔬菜产量占全国的1/6。城市郊区的蔬菜生产,对于稳定当地菜价能起到怎样的作  相似文献   

18.
基于SBM模型的土地集约利用碳排放效率分析与低碳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寻找以碳排放作为成本的适度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低碳优化策略。研究方法:模型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在空间分布上,东、中部地区具有较高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碳排放效率值;(2)在省际分布上,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其碳排放效率值高低并不一致,仅有14%的省份处于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高碳排放效率的理想状态;(3)技术效率不足是造成东、中部地区总效率低下的原因,技术效率不足和规模效率不足是西部地区总效率低下的原因。研究结论:全国29个省份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碳排放效率存在差异,需结合东、中、西地区区域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特点,差别化地构建低碳土地利用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口粮绝对安全是中国长期以来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方针,日本在生产资源不足、环境容量有限、经营规模较小的客观条件约束下实现了优质稻米的有效供给。本文首先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比较分析中日水稻产业的生产效率及其变动趋势,在此基础上梳理两国生产效率的结构特征,并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4年日本水稻产业生产效率水平(1.026)高于中国(0.965);中国水稻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高于日本,技术进步程度远低于日本,技术进步因素是导致中国水稻产业生产效率较低的重要原因;中国水稻生产效率存在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各省份间的差距虽不稳定但有所减小,存在低效率地区对高效率地区的"追赶效应",趋向于共同的稳态水平;2004—2014年日本水稻生产效率总体上仅存在条件β收敛,各地区收敛于自身的稳态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文章对我国各地环境规制、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更加真实地反映环境规制、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各地政府早日实现环境保护、产业结构优化与能源效率多赢的局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DEA方法测算了我国各地能源效率,将我国划分为高、中及低能源效率3个地区,构建了环境规制、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之间关系的模型,通过对2007—2016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高效率地区内环境规制与能源效率两者显著为正,在中效率地区内两者也显著为正,而在低效率地区内两者则显著为负; 在高效率区域与中等效率区域内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两者关系显著为正,而在低等效率区域内两者关系不显著; 在高效率地区内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显著,而在中等与低效率地区内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不显著。[结论]能源效率高与能源效率中等地区内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均正向影响能源效率,而能源效率低地区内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均负向影响能源效率; 能源效率高地区内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具有共同强化作用,而能源效率中等与能源效率低地区内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间协同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