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超 《中国商办工业》2010,(24):331-332
通过研究历史上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发展变化规律,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存在与发展,让这项制度真正地成为我们自己的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探讨惩罚性赔偿制度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补偿性与惩罚性赔偿制度进行比较,找出惩罚性赔偿制度在适用上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关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探讨惩罚性赔偿制度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补偿性与惩罚性赔偿制度进行比较.找出惩罚性赔偿制度在适用上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关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4.
袁梅 《商场现代化》2006,(10):275-276
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本文主要讨论的就是该项制度的立法精神、适用情况,并结合具体情况,探讨如何使惩罚性赔偿制度更好地为维护消费者权益服务。  相似文献   

5.
张文振 《商》2014,(21):206-206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确立对我国产品责任制度的完善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分析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成要件和存在意义,讨论惩罚性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之间的关系,确定惩罚性赔偿的幅度、协调相关法律之间的关系,使产品责任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发挥最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商》2015,(52)
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引用,为我国侵权法注入新的活力,意味着我国侵权责任法将会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惩罚性赔偿制度相对于传统的补偿性赔偿制度而言,具有其独特的制度价值和无法替代的社会价值。然而,惩罚性赔偿制度同时也是一项饱受争议的制度,其适用是否妥帖,性质如何等问题往往是学者们争议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惩罚性赔偿是英美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与补偿性赔偿制度相对应的一种赔偿制度。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首次以特别法的形式确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这是我国民事责任立法的重大突破。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对公民的权利、我国的法治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惩罚性赔偿在我国产品质量法中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惩罚性赔偿—般是指在被告人承担补偿性赔偿责任的前提下而由其额外承担一定金额的损害赔偿,以惩罚不法侵害行为。赔偿制度在日常有关产品质量法律中如何运用,且达到适度,是一个现实问题。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没有否认传统的补偿性赔偿制度的合理性,它有其利弊,但利大于弊,我们应该不断地完善这一制度,使其在提高我国产品质量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的49条虽然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但是王海知假买假案例折射出这种制度具有确定性的弊端,从而影响该制度的使用功能发挥.站在比较法的角度,我们应该理清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不确定性的特征,并将这种不确定性的特征融入到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中,才是完善该制度的应有的举措.  相似文献   

10.
杨玫 《市场论坛》2005,(12):50-51,49
本文在阐述了惩罚性赔偿厦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产品责任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设立的必要性,并就产品责任中惩罚性赔偿制度实施的利弊进行了比较.认为我国应有条件地在产品责任中设立惩罚性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1.
褚玮海 《现代商业》2007,(30):281-281,280
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的49条虽然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但是王海知假买假案例折射出这种制度具有确定性的弊端,从而影响该制度的使用功能发挥。站在比较法的角度,我们应该理清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不确定性的特征,并将这种不确定性的特征融入到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中,才是完善该制度的应有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惩罚性赔偿制度起源于英美法系,具有对受害人的超损失赔偿、惩罚和遏制不法行为人等多重功能。因此,无论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只要惩罚性赔偿制度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能够有效实现立法目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就应当予以采纳或者借鉴。惩罚性赔偿制度具有经济法属性。我国现行法律关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律规定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我国有必要对其加以借鉴并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以促进社会主义的法治建设,加快中国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尽管惩罚性赔偿制度从产生之今饱受非议。但笔者认为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建立的十分必要的,应当应用在消费、合同、侵权行为和侵犯知识产权等领域,并且应当在新的民法典中明确规定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4.
冯灵  袁晓东 《商业时代》2015,(6):111-113
美国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建立已久,它由国家立法和司法判例共同构成。但是其适用标准并没有在专利立法中予以明确规定,而是通过一系列标志性的判例形成。自1 7 9 3年产生至今,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伴随着审查制度的改革,由以三倍为下限发展成以三倍为上限,且其适用标准逐渐严格。在该制度的运行中,赔偿金额剧增,出现了法律功能异化等问题。美国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历史和运行为中国引入该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分工和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的发展,经营者和消费者处于经济利益相对立的市场交易的两极。在现实交易中,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不仅存在着利益形态的差异,而且伴随着尖锐的利益冲突。我国于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第49条确立了惩罚性赔偿制度,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确立,很好地促进了我国的消费者保护运动。不过,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也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这些都影响了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理化 《商业时代》2012,(15):107-108
惩罚性赔偿制度是英美法特有的制度,被广泛适用于包括产品责任在内的侵权案件之中。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侵权责任法》中都有关于惩罚性赔偿的规定,但仍不完善。针对我国近年来发生的许多产品事故,笔者认为需要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成条件、赔偿数额的确定方法,以使该制度能起到惩罚并威慑侵权者的作用,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惩罚性赔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裁了经营者的欺诈行为,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然而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暴露了该制度的缺陷:适用范围过窄;赔偿倍数数额太低;赔偿倍数的基数不合理.因此,为了与国外法律接轨,切实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我国应完善消费合同领域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明确欺诈的含义;确定惩罚性赔偿的具体数额;将惩罚性赔偿的基础确定为实际损失;消费者提起惩罚性赔偿诉讼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相似文献   

18.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发展一直伴随并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近年来,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正步入深入发展的重要关口,传统的立法思维已经逐渐滞后,在预防、惩罚两大主要功能的驱使下,应当逐步探索突破惩罚性赔偿金最高数额的限制,以实现社会各方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9.
刘文杰 《商》2013,(22):272-274
定金制度作为重要的债的担保方式在适用中越来越频繁的发生效力争议问题,如何体现定金罚则的惩罚性与明晰定金与类似制度的效力边界及协同适用实有必要。本文从定金本身的种类加以分析其惩罚性因素,结合民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相关原理对在私法领域适用惩罚性赔偿的理由加以分析。通过对定金罚则与类似制度的惩罚性因素为着眼点对完善定金罚则并体现惩罚性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起源于英美法系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对我国的相关法律制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现行规定在适用范围、适用条件、赔偿基数、赔偿标准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本文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价值与功能为立足点,提出对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进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