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祥蛇年     
两年前,我陪同柬埔寨副首相盖博·拉斯美考察南充凌云山景区,谈得最多的话题自然是两国的文化交流,他说中柬文化渊源从图腾崇拜上很明显表现出来,中国是龙的世界,柬埔寨是小龙即蛇的国度。柬埔寨寺庙和宫殿前几乎都立有"七头蛇神",就连国家独立纪念碑上也可有上百条蛇缠绕,令人惊叹。这些名为"那伽"的巨蛇源自印度教,不仅护佑众生,还守护着佛寺的安宁,在南亚、东南亚成为神灵中的神灵,法力无边。从中西文化比较看,蛇的创世神话颇有趣味,伊甸园中  相似文献   

2.
龙慧 《魅力中国》2010,(15):21-22
远古时期人类由于对自然界认识的匮乏,出现了植物、动物、神灵等等的崇拜。当然蛇作为一种神秘的动物自然也在崇拜范围之内,世界各地普遍具有与蛇相关的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图腾崇拜。蛇在古代就被视为有魔力的动物,人类始祖伏羲和女娲是人首蛇身形状的,古埃及的依祝女神,便是以眼镜蛇来象征的神祗,印度人、马来西亚人、非洲人也是以蛇为崇拜对象,因此在各个不同时期,我们都能看到众多的以蛇为主体形态的图案和雕塑作品。  相似文献   

3.
巫山神女是古今文人反复吟咏的对象,也是巴渝民间神话传说中的重要形象。在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巫山神女形象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异,于是形成了以巫山神女为中心,分出涂山氏、瑶姬、云华夫人三个位格,这三个位格的合一包含了巫山神女之神性与人性的统一。以此为线索对上古传说到现当代诗歌中的巫山神女形象的主要变异进行梳理和归纳。  相似文献   

4.
白剑 《中国西部》2013,(5):20-31
爬行类动物的蛇,人们既熟悉,又惧怕。它恐怕是十二生肖中最有争议的动物了。因为它的形态给人的印象是丑陋、狰狞、可怕,故而蛇一直拥有着阴险、凶恶、狠毒的坏名声。然而,在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中,蛇曾经是美好的象征,是受人崇拜的形象,因为它是华夏民族最早的图腾,一种原始宗教神,后被称为始祖神。2013年,农历蛇年,将有很多蛇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场场公祭大典在全国许多地方鸣锣开场,从庆祝“中华母亲女娲诞辰”到“诸葛亮出山1800周年纪念”,从三皇五帝到三教九流,不一而足。一时间,一些历史名人甚至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成了“香饽饽”,多个地方争相祭奠。(5月25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6.
吉祥天女原本是古印度传说中的人物,后被传入中国,成为雪域高原传统信仰中重要的女性化神话人物.由于她受历代政教统治者尊奉,所以明清以来大量有关她的造像艺术作品被存留下来,主要为一面二臂像式.笔者在对大量此类造像艺术作品做了较为详尽的考察后,通过本文对其造像样式的变化及相关宗派法系作一个梳理.  相似文献   

7.
印度的灯节     
印度的宗教节日很多,有杜尔迦节、洒红节、灯节、娑婆室伐底节、沐浴节、开斋节、古尔邦节、那纳克诞辰节、摩诃毗罗节等,但在众多的节日中,要数灯节最为隆重。印度的灯节,当地称为“迪瓦利节”,是印度教(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2.7%)一年中最重要和最热闹的节日,于每年的10月间开始,通常全国庆祝5~15天。印度灯节的由来是这样的:相传很久以前,印度教教徒为庆祝罗摩衍那神话传说中的英雄———罗摩神在经过了14年的流亡生活后返回阿约迪亚庙,举行了盛大的灯火庆典活动,此后人们便把这天定为“灯节”,每年都要庆祝一番。灯节的夜晚,家…  相似文献   

8.
丰都“鬼城文化”有两张闪亮烫金名片:一是鬼城名山,二是玉皂圣地。在丰都,你可以充分体验“下地狱”与“上天堂”两重胜境的精彩之旅。玉皇大帝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至上神,就像西方传说中的上帝一样。  相似文献   

9.
<正>涉县娲皇宫,为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齐,是神话传说中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由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和娲皇宫四组建筑组成,占地面积550亩。计有古建筑135间,北齐石窟3个,北齐摩崖刻经6部,集古建、石窟、石刻、石造像于一体,是我国最大的奉祀中华始祖女娲的古代建筑群,自古就有"蓬壶仙境"之美誉。其中的北齐摩崖刻  相似文献   

10.
汪国富 《发展》2012,(11):46-47
大地湾遗址是一本尚未完全打开的历史教科书和地下博物馆,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考古价值,它以不容置疑的事实说明陇右是中华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块神奇的黄土地诞生了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大地湾先民们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作出的不朽贡献也证明了伏羲、女娲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曾作出过不朽的贡献。这批最早开发陇原的先民发明了我国最早的彩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分析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神的形象特征入手,揭示蕴含在两种神话中迥异的文化内涵,中国神话尚德,希腊神话尚武探讨造成这种差异的深层次原因:中国神话源于典型的大陆文明,农业文明。因此,神的超能力主要发挥在为他人、为集体方面;希腊是一个海滨国家,在同大海的博弈中,力量得到推崇。  相似文献   

12.
周经纬  王余烈 《魅力中国》2013,(25):120-120
神话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的伟力的最初解释。在那个生产力与认知能力极度匮乏的时代,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和事物都被描速为某个具有意识的神灵(神或魔)在进行某种活动。例如太阳的起落被古希腊人理解为太阳神阿波罗驾驶着烈焰战车从天空中穿过;而雷电在北欧人的心目中则是雷神托尔在挥舞他的战锤。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不足.这些神话无疑反映出了当时人类对于不可抗拒的大自然发自内心的敬畏。神话这个诞生于人类萌芽时期的文学形式完全可以被认为是人类最早期的艺术作品。传说虽晚于神话出现的年代。却因为人类更成熟的认知与更系统的理论而将一些神奇的故事或现象赋予了某个历史上曾真实存在的人物身上。例如不列颠传说中的英雄王亚瑟与他的顾问法师梅林;古希腊的半神英雄阿基里斯,中国商末时期的纣王与周文王姬昌等等。  相似文献   

13.
邓刚  阎峰樵 《东北之窗》2011,(Z1):82-83
最近,《非诚勿扰》的电视节目很火,演绎着当今五彩缤纷或五花八门的爱情观,特别是爱情与金钱的抗争,令人感动并感慨。一些人为此很兴奋,认定在洪水猛兽般的经济社会中,这是爱情的自尊和反抗。坦率地说,我个人并不为此而乐观,相反我感到这其实是一种无奈的挣扎。冷静地思索一下,我们从远古的历史到今天,除了神话传说中的爱情故事外,人世间所有的爱情基本上是"等价交换"才能成功的。这个等价或是"郎才女貌",或是"郎财女貌",或是"郎彩女貌",空手套白狼的爱情绝对是白日做梦,痴心妄想。说穿了,爱情的功能只是家庭  相似文献   

14.
地处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省,是华夏六千年光辉历史业绩的荟萃之地。大量的民间传说和史书记载,记述着东方人类始祖伏羲,女娲,华夏祖先轩辕黄帝、帝窖等远古帝王在此开创人类文明先河的丰功伟绩,大量的历史文献及多年的考古发掘证明,被称为“九州之中”的河南省,在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5.
龙化传说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龙神话与传说中,有一类龙化传说——龙可化作多种异类——受到了研究者的忽略,其实看似琐碎、偶然的种种传说中,其间有着共同精神的统摄,它与龙形象的历史演变,以及龙文化在中国的生成过程紧密联系着。  相似文献   

16.
神话的生成象征着人类由蒙昧向启蒙的进发.在文化维度上,神话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文化中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早期人类根据自身的想象力和认知力对自然界的重新建构,可反映出早期人类的精神特征和生活状态.不论是在文化研究还是文学研究中,神话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作用.而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视角,中国神话以华夏神话为代表,西方神话则以希腊神话为典型,通过比较两种神话的具体叙事,发现二者之间在神明形象塑造、叙事主题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流传和保存方式、神明体系构造、人神关系、崇尚内容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神话叙事之不同,反映出了中西文化在个群主义、性本论主张以及思维逻上的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山东聊城师范学院美术系讲师、青年画家张宪昌,经过长达六年的苦心搜集整理,创作绘制了民俗系列绘画《神话百图》。对于弘扬民族文化特别是华夏民俗文化,可说是一次有益的成功的尝试,所以引起有关专家学者与同仁的广泛注意,有关新闻媒介也及时进行了报道。为引起热心于民族文化研究者们的进一步关注,笔者特加简要评介,以飨海内外读者。神话产生于原始社会,是世界各民族民间艺术的永恒题材。神话是原始人类在万物有灵观念和浑沌思维方式支配下对宇宙、世界与自然的浪漫而瑰丽的形象解释,艺术地记载了人类早期创造世界的历史实践。这些神话,反映了人类的性格和意志,使人得到精神寄托、心灵慰藉和心态平衡。人类创造了自己的人类社会,同时又创造出主宰自己命运的神的世界。从最初的神诞生之日起,人的世界便再也没有离开神。中国是个富有造神传统的国家,可谓源远流长,品种齐全。在相当  相似文献   

18.
泥塑艺术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我国泥塑的开端非常久远,最早可上溯到远古的“女娲造人”;随着先秦至西汉丧葬制度日趋完善,泥塑得到快速发展;自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伴随着石窟开凿的兴起,泥塑也成为佛教传布的重要载体,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佛教泥塑艺术;又至隋唐时期,菩萨崇拜逐渐在中土兴起,泥塑艺术发展到了一个顶峰时期.直至宋元明清出现小型泥塑。时至今日,泥塑艺术品仍在社会上流传不衰。  相似文献   

19.
青年舞蹈编导陈延荣近年来涉足龙文化,她在说龙、求索龙,她娓娓地描绘着传说中的龙:盘古是"龙首蛇身";"女蜗蛇躯、伏羲鳞身";炎帝"龙首";黄帝"人面蛇身";大禹也是一条虬龙……龙的形象,已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和凝聚力的象征。陈延荣的脑海里勾勒着龙的国家、龙的传人、龙的精神的壮丽画图,她开始策划将这文明古国的神奇画卷赋予舞蹈的再现。陈延荣选取了《盘古开天地》为开篇;然后是《伏羲与女蜗》,写出东方创世纪和女娲气壮山河造人补天;写《黄帝出世》,开拓中华文明之光;写《大禹治水》,歌颂兴利除害、为民造福的献身精神;写《精卫填海》,激扬锲而不舍的移山填海精神;写《后羿射  相似文献   

20.
十二生肖中,唯有蛇比较复杂,不像其他属相比较单纯,因为蛇具有两面性。一般而言,蛇是令人恐惧的,因为它有毒,给人的印象是凶狠、阴险、冰冷、狡诈、邪恶。但奇怪的是,在古代,蛇的正面形象或神圣形象多于负面形象,如人类始祖女娲(准确地说是华夏民族的始祖,因为老外不承认)人面蛇身,水神共工人面蛇身,时令之神烛龙人面蛇身,逐日的夸父耳穿两蛇手执两蛇,四灵之一的玄武为龟蛇相缠,母系氏族社会晚期的大汶口文化和江南地区印纹陶上就有蛇纹,还有不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