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对提高其城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长期以来.靠政府投资已不能满足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长远发展需求。拓宽融资渠道、投资行为市场化是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效捷径。  相似文献   

2.
基础设施领域有着与一般商品市场完全不同的风险特性。基础设施领域吸引民间投资的基本方式是特许权经营,而这些领域的服务价格本来就控制在城市政府手里,政府完全可以在特许权经营协议里以价格规制的方式降低投资回报、压缩投资者的盈利空间。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经验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杰  付强 《浙江经济》2005,(10):25-27
发达国家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普遍较高,有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就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筹措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方式而言,主要有政府财政投资、银行信贷、发行债券或公用事业、企业股票上市募集资金、利用私营部门资金、国有企业经营权出让、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或政府贷款,国外私人直接投资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迅速发展的国家经济和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趋势,使城市基础设施功能落后和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力度,已成为各国政府必须面临的问题,但面对城市基础设施快速增长的需求,各国政府普遍认识到:它们既没有充足的资金,也没有足够的管理能力来满足这种增长要求,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开始探索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革之路,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  相似文献   

5.
基础设施既是城市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展动因。浦东开发开放九年来,始终贯彻“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投的重点,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快速,进而极大地改善了新区的投资环境和城市形象。一、浦东新区基础设施投资现状1.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保持高强度投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经济腾飞的一个必经阶段。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以来,按照国际化、现代化、城市化的标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高强度的投入。至1998年,浦东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共投资…  相似文献   

6.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面临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投资项目是使用政府性资金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包括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关系全局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投资项目重点支持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资源环境、自主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五大领域。当前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7.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活、生产的物质基础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直接影响城市价值体系,还通过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其他分力来影响综合城市竞争力。城市基础设施的变迁与城市竞争阶段的关系十分密切。目前,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我国政府应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市场化,筹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相应政策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政府投资一直是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主要形式.近年来政府为了摆脱过大的财政压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已经开始利用和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政府开始利用监管的手段代替原来的对项目的直接拥有,减轻了直接建设、管理城市基础设施的烦恼.  相似文献   

9.
中国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王天赐表示,未来5年中国将投资l兆元人民币,用于城市供水、节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中央和地方政府大约投入2000———3000亿元,尚有7000———8000亿元需要通过利用外资、贷款、市场融资等方式筹集解决。未来5年投资l兆元建设城市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0.
周兵 《黑河学刊》2011,(10):12-13
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城市基础设施全部由政府投资建设,这种由国有单位去维护和运营的体制必须改革。应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领域,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和市场化经营模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可持续建设和发展,从而不断适应和促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伟大历程。  相似文献   

11.
由于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巨大、各级政府财力有限,政府所承受的财政资金压力较大.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完全靠政府财政难以满足需求,必须拓宽投融资渠道,BOT方式是其中的最佳选择之一.文章主要对BOT投融资在我国城市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贾康  孟艳 《上海国资》2009,(11):70-72
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我国实行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今明两年将以1.18万亿元左右的财政资金,拉动社会资金配套形成4万亿元左右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特点是需要耗用大量中长期资金,而就我国现状而言.地方政府在筹集中长期建设资金方面存在融资渠道狭窄、规范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建议从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改革政府投资的决策和管理方式、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革等方面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天津市政府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上马了许多项目。政府投资项目已成为天津市全社会同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天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在管理模式上存在问题,使得当前许多政府投资的项目出现了“三超”,(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现象,腐败事件也屡见不鲜,投资效益往往不能实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汤平 《首都经济》2008,(5):41-41
4月15日市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了2008年一季度政府投资情况。今年一季度市发改委共安排政府投资85.7亿元,占到全年计划的32.4%,重点用于城市交通.公共基础设施.能源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这一安排体现了政府投资主要用于“保民生.保环境.保奥运.促进城市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友好,促进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6.
丁军 《新疆财经》2005,(4):24-28
投资总量不足是环境基础设施投融资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办法之一是建立和完善商业融资机制。在政府产业政策引导下,通过信托平台以产业信托投资的模式撬动广泛的社会资本投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环境基础设施市场化融资工具的运用和创新,从而推动信托成为我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7.
邹小芃  章智 《浙江经济》2003,(12):42-43
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城市功能,创造良生活环境是所有城市追求的目标。但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额资金,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难以满足这种巨额需求。同时,由于《预算法》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这决定了地方政府不能通过赤字政策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18.
改善投资环境,这是改革歼放以来叫得最为响亮的一个口号。但是到底怎样改善投资环境,什么样的投资环境才是最佳投资环境?这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标准。在我们的国度里,有许多人都把最佳投资环境仅仅理懈为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他们在改善投资环境的时候,就仅仅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方面下功夫。的确,改善投资环境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但基础设施建设只是投资环境的基本条件,而不是投资环境的全部条件。真正的最佳投资环境不仅应该包括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这类物质条件.而且还应该包括诸如政治民主、政府廉洁、社会公正、机制公平、决策科学、办事高效等等这类社会和精神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中城市公共绿地开发经营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空间资源,城市公共绿地的开发建设正在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政府单一渠道投资建设公共绿地的模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提出运用PPP模式开发经营城市公共绿地的理念。通过介绍PPP模式的概念、运作思路等,分析其优势.结舍典型案例、指出新的城市公共绿地开发经营模式。鼓励引导私营投资机构参与融资.形成可持续的符合市场经济环境的城市空间开发经营机制。但要看到现阶段在我国公共绿地建设中运用PPP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和现状 城市基础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的长期和持续发展。从整体看,我国城市基础建设的现状是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很多城市的基础设施仍呈现短缺的状态,需要加大投资力度。但是在总体不足的背景下,一些城市的基础建设投资出现了相对膨胀和结构性失衡,具体表现为由于地方政府过分注重短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