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贵州省石漠化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贵州省石漠化面积大、速度快、危害性强,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等实情,及时对其现状、形成原因、发展趋势和危害性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孙飞成 《农家之友》2009,(11):42-42,8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漠化现象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本文就石漠化的危害及其治理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贵州省石漠化面积大、速度快、危害性强,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等实情,及时对其现状、形成原因、发展趋势和危害性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喀斯特土地石漠化类型划分及其生态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讨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乌江下游德江县石漠化现状格局,为分类分步推进德江县喀斯特土地石漠化治理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方案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野外调研和GIS处理.研究结果分析了德江县石漠化等级类型,并探讨了德江县土地石漠化现状与分区格局,提出了土地石漠化防治的4种主要模式及相应的措施.研究结论德江县石漠化严重,全县土地石漠化面积为706.93 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4.1%,其中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石漠化面积分别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7.5%、11.4%、4.0%、1.2%,为遏止石漠化扩张,应尽快开展石漠化治理.  相似文献   

5.
岩溶地区石漠化即为石质土地的荒漠化,是指在亚热带湿润地区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环境背景下,受人为因素的千扰和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现象的土地退化。是岩溶地区生态恶化的顶极形态。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南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南地区分布着以贵州为中心的、面积约54平方公里的碳酸岩盐山区,它是我国喀斯特地貌最发育的地区,同时了也是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石漠化的产生与发展即有自然方面的原因,又有人为方面的原因,究其根本原因,是其岩溶生态系统中土壤这个关键因子的脆弱性所致,本文试图从土壤这个角度来全新阐述石漠化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运用聚类分析——灰色关联法,将广西石漠化片区77个县区分为3类,对影响农民收入的植被恢复、农牧业发展、产业结构等进行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石漠化程度与农民收入呈反比;农牧业加速土地石漠化;各类县区均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第二产业基础薄弱,前两类县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落后;各类县区生态补偿等转移性支付过低,与石漠化的现状不相匹配。提出加大生态投入,提高石漠化片区农民收入的生态补偿;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林业,构建农林复合经营的生态系统;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等基于农民增收的石漠化片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生态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广西轻度及以上石漠化的69个区/县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其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点,揭示其变化对该区域土地生态风险的影响。[方法]基于GIS支持,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度、土地转移流、土地生态风险指数(RSI)等对研究区土地生态风险的异质性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2000—2015年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度呈逐渐增大趋势,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反映出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较频繁。(2)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4类用地转移的数量与方向决定着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3)2000—2015年广西石漠化各区/县土地生态风险程度略微增大,南部的贵港、南宁是生态重警区,研究区的土地生态安全有待进一步改善。(4)土地生态风险指数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活跃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应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农户作为石漠化地区最重要的微观主体,其经济行为将决定石漠化治理的成效。已有学者基于农户经济行为的视角对石漠化治理进行了研究,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利于发现现有研究的不足,以探索未来深化研究的方向。[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和归纳法,从农户经济行为与石漠化形成的关系、农户参与石漠化治理及技术采纳行为、适合农户的石漠化治理模式及其评价、以及石漠化治理对农户生计变迁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归纳。[结果]农户经济行为对石漠化形成的影响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研究方法仍有待改进,从农户的角度对石漠化治理成效进行评价的文献还比较少见,对石漠化治理生态补偿政策与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方面的研究也较少。[结论]未来应深化农户经济行为对石漠化形成的影响机制的定量及动态研究。加强从农户角度对不同治理技术和模式的效果评价研究,探索更为普适的石漠化治理效果的评价方法。探索农户生计及生态修复补偿政策的长效机制以及石漠化综合治理政策影响农户经济行为的微观机制,实现石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石漠化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岩溶区的石漠化已严重地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云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分布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石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提出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的途径及模式,探讨了石漠化地区生态保护的对策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从而为云南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整治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石漠化即喀斯特荒漠化、石化,是广西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其成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类活动原因。为了促进广西石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治理石漠化,保护石山地区生态环境入手。应采取明确石山区土地所有权;调整有关林业政策;综合治理;妥善解决能源问题;控制人口;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优化区域内产业结构和布局;严格执法;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浅谈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形成、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斯特石漠化是自然与社会、经济综合作用的产物,是西南岩溶山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石漠化不仅造成土地资源丧失、干旱缺水、生态系统退化,而且使该地区的贫困问题加剧。贵州的生态治理经验,从资金获取途径上可归纳为三种主要类型:(1)企业与地区居民互动型;(2)政府扶持,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型;(3)立足自身,生态产业与生态工程相结合型。贵州石漠化生态经济治理应立足扶贫与生态建设相结合,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产业,使生态保护从源头开始;要多方、多形式筹集生态建设的资金;还应建立一个专门的生态建设机构,负责对该地区的生态建设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3.
广西岩溶地区面广量大,岩溶地区石漠化现象严重,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该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广西岩溶石漠化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和优势,找出了广西岩溶石漠化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确定了广西岩溶石漠化地区农业发展目标及战略重点,提出了5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防治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论述以贵州为中心的西南岩溶石漠区地质环境的基本问题,以典型为例介绍了防治现状及其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文末对石漠化的研究与治理提出三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如滥垦、滥牧、滥采、滥伐、滥用等触发并加速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但这只是制约土地荒漠化的外在机制。在这些破坏行为背后,存在着更深层次、更具决定性作用的荒漠化内在机制。当前土地制度、投入机制、草原利用制度、政府决策等现实制度问题正是我国现代荒漠化内在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土地荒漠化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对荒漠化进行监测,掌握荒漠化的现状、程度及动态演变规律,是有效防治荒漠化的必要前提。近年来,我国在荒漠化监测方法上已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但是,荒漠化因其面积广大、类型复杂等特点,在监测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围绕狭义荒漠化即沙质荒漠化的监测方法,简要综述近年来我国荒漠化监测方法研究的进展,并就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土地沙化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蔺瑞岚 《林业经济》2012,(6):111-112,122
土地沙化问题制约地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阐述了土地沙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土地沙化的防治措施。认为生产方式落后是造成沙漠化发生发展的直接因素,建设力度不够和管理薄弱是导致沙漠化迅速扩张的根本原因。应以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建立防、治、用相结合的防沙治沙体系。  相似文献   

18.
贵州西部石漠化与土地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处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地带的贵州省西部,石漠化较严重。大多数石漠发生在正向岩溶地貌和落水洞、漏斗、峡谷陡坡上;在不易形成石漠的岩溶洼地、溶盆中,由于不合理工业取土诱发石漠化。岩溶石山上树木遭受毁灭以及陡坡地带盲目垦殖,加速了石漠化。在贵州容易形成石漠的自然背景下,违背自然的人文活动加剧石漠化发生和发展,导致山区土地资源逐渐枯竭。  相似文献   

19.
关于建立荒漠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荒漠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工作的现状,论述了荒漠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荒漠生态补偿要以国家投入为主导,强化生态恢复和生态保护两项措施,并与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