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巴拉昂是一位年轻的媒体大亨,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迅速跻身于法国50大富翁之列,1998年因患前列腺癌去世前他留下遗嘱,法国《科西嘉人报》刊登了他的遗嘱。巴拉昂在遗嘱中说,我曾是一个穷人,去世时却是以一个富人的身份走进天堂的。在跨入天堂的门槛之前,我不想把我成为富人的秘诀带走,现在秘诀就锁在法兰西中央银行我的一个私人保险箱内,保险箱的三把钥匙在我的律师和两位代理人手中。谁若能通过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而猜  相似文献   

2.
哲思 《中国高新区》2008,(11):112-112
2001年5月,美国内华达州的麦迪逊中学在入学考试时出了这么一个题目:比尔·盖茨的办公桌上有5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5个标签,盖茨总是只带一把钥匙,而把其它的4把锁在抽屉里,请问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其他的4把锁在哪一只或哪几只抽屉里?  相似文献   

3.
一个小区里的普通住户钥匙忘在家中,不到5分钟,他不但把门完好无损地打开,还要交给你一把新配好的钥匙;银行抢修一个多星期都无法开启的ATM机,他用一个家用的螺丝刀不到3分钟就打开了;汽车修理厂坚持除了砸烂车窗玻璃外别无他法的奥迪A6,他用了仅仅36秒钟,车主就拿到了落在后座上的钥匙;他的开锁业务不仅遍布全国各地,而且还在世界各国的锁具研发市场拥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快乐的钥匙     
悠远 《西部人》2005,(1):61
一个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每人心中都有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钥匙交在孩子手中。男人可能说:“上司不赏识我,所以我情绪低落。”这把快乐的钥匙又被塞在老板手里。婆婆说:“我的媳妇不孝顺,我真命苦!”年轻人从文具店走出来说:“那位老板的服务态度恶劣,把我气炸了!”这些人都做了相同的决定,就是让别…  相似文献   

5.
《山东建设》2005,(11):44-45
年年制漏还是年年漏,多年来不知多少人为之奋斗,然而收效并不显著。渗漏渐成顽疾,司空见惯,找不到灵丹妙药。渗漏又像一把钢锁,多少人不知作过多少尝试,总找不到打开它的钥匙。  相似文献   

6.
仲春 《天津经济》2008,(2):34-37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自己认为喜欢而且能够干好的事情,这就如同每把锁都有开它的那把钥匙一样,尽管那个钥匙也许并不具体,可一旦出现必有感觉。大多数人在寻求钥匙的过程中选择了放弃,而且多数情况下是在人生顺畅的时候予以放弃,只有极少数人总是不断地坚韧寻求,刘丽就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2010年3月14日,网上一篇《江苏老战士因生计所迫拍卖军功章》的帖子,让江苏省滨海县蔡桥镇官尖村的黄飚走到聚光灯下。黄飚的经历大家并不清楚,附近的村民只知道年近90岁的他是个"老革命"。滨海县有关部门经过调查发现,网帖反映的情况与事实不符,民政部门对黄彪的优抚落实是到位的,拍卖军功章一事并不存在。"军功章是流血牺牲换来的,多少钱我都不会卖。"当着笔者的面,黄彪用钥匙打开橱柜,捧出一个小木箱,用钥匙打开,取出一个红布包  相似文献   

8.
锁芯探秘     
宋世民 《走向世界》2013,(31):98-99
<正>曾有一位美国商人,在当地报纸打出广告,谁能不用钥匙开启一把三环锁,奖4000美元,但始终无人能够领取。为什么?奥秘在于这把三环锁的锁芯比普通锁多出一排弹子。也是历史巧合,1933年,当一名中国青年在山东黄城西关顺记工厂,拆解一把美国产弹子挂锁时,他的仿造思路同样被这枚小小锁芯卡住。这位青年就是后来为我国造锁行  相似文献   

9.
王东 《东北之窗》2013,(3):16-16
瓦房店市万家岭镇小寺庙村过去很穷,只有一条羊肠小路通向外面的世界,再丰硕的收获也只能被封锁在大山里,还有,那里的土地流转和山林承包纠纷,导致村民上访不断,干群之间关系僵化。封闭、贫穷、矛盾,就像一把生锈的锁锁死了这个大山里的小村庄。人们都在期盼,能有一把可以打开这把锈锁的钥匙。  相似文献   

10.
微天下     
《东北之窗》2011,(21):14-15
@张泉灵女友的工科老公,抬头找卫星,低头修发卡,为了解决老婆忘带钥匙的问题,买了一个员工指纹打卡机就把自己家的锁改造成了指纹锁。见我称羡不已,我老公不以为然。说,她老公会的事情,物业就会,可他会的无可替代:美食索引、好书推荐、演出评论、比赛解说、聊天陪伴。  相似文献   

11.
建国三十五年来,我国的经济理论有着多方面的巨大进展,其中带有突破性的最重大的成果,就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体系。它象一把神奇的钥匙,一下子打开了活跃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之锁。正是由于这样,《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当作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吃果不忘栽树人,我们坚持和丰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不能不书这一理论的一位开拓者卓炯同志的功绩,是他较早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计划商品经济的范畴;是他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的探索中走在最前面、立论最彻底;是他坚持这一观点始终如一、从不摇摆并为此历尽险阻、勇往直前。他的理论建树,代表了中国经济理论的一个进程。当然,对卓炯同志的理论贡献作全面的评论,是我本人力所不及的。本文中略述个人几点较深的感受,算作学习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2008,(10):67-71
有着"财富之路""黄金通道"美誉的城北快速通道——北新大道的通车,犹如一把开启成都北部新城的钥匙,打开沉重的铁门,敞开了新都深藏已久的美景。这条快速通道,让新都成为目前二圈层中唯一用不到20分钟就可以到达中心城区一环路的区县。随之而来的影响立刻显现:新都各大楼盘的成都人大幅增加,很多市民把购房方向转向城北,周末,各楼盘人流如织,非常热闹。  相似文献   

14.
吉春先生藏锁30多年,大大小小的近4000把各式古锁无声地讲述着从春秋战国、汉唐宋元到明清的历史。它们既是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是那些过往时代的见证,更承载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小小的锁能有这样的评价,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吉春的锁就有这样的魅力和价值。他自豪地说:“从藏锁的数量来讲我不是全国最多的,但我收藏的锁的价值绝对是全国第一”。走进“西部藏锁第一人”吉春的家,先生一句“锁一切能锁之物,锁  相似文献   

15.
周若娅 《中国招标》2008,(19):11-13
人的一生,总有些事情是难忘的,只是需要一把"钥匙"去开启"记忆之门"。"我最有感触的一次招标"征文就是这样一把"钥匙"。这篇文章的作者对编者说":我看到征文通知,一下子就想起了一位与我共同经历了曲折招标过程的女厂长。我与她并不熟悉,仅仅就是那次招标中有过接触,事情也已过去了好几年,但这个人我总也忘不了!"这究竟是怎样的人,怎样的事呢?让我们一同来阅读下面的文字吧。  相似文献   

16.
黄宗跃 《中国西部》2014,(9):112-113
<正>我的班级宣言是"做最好的自己"。说起它的来历,得从小宇说起。一开学,小宇就兴冲冲地来找我。他将自己的《素质评价报告册》送到我面前:"老师,您的评价前面的话都好,就是最后一句话我不喜欢,您能帮我改改吗?"打开报告册,我将上一学期末写进"教师评语"栏里的话认真地读了起来:"你是个聪明又可爱的孩子,认真学习,热爱劳动,热爱集体。如果今后上课能够认真听讲,做到不影响他人,你一定能够成为好孩子。"  相似文献   

17.
底线     
冯骥才 《中国西部》2013,(17):14-14
一次,一位在江南开锁厂的老板说他的买卖很兴旺,日进斗金,很快要上市了。我问他何以如此发达?他答曰:"现在的人富了,有钱有物,自然要加锁买锁;再有,我的锁科技含量高,一般技术很  相似文献   

18.
罗欣桐 《走向世界》2013,(9X):103-109
<正>办公室门打开,吴健民正坐在大班椅上埋头摆弄着手机。"我正刷微博呢,自从学会上网之后,每天醒来刷微博,那可真是‘忧国忧民’啊,我这就准备退网,哈哈哈!"明明挂着一把发白的大胡子,吴健民笑起来却像个没心没肺的大小孩。吴健民,他是服装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老顽童,除了那把标志性的大胡子,还有那张口才了得又恣肆洒脱的"大嘴巴"。有人打趣,吴健民一张嘴,那可是能让全场屏息的强大气场。他爱开玩笑、讲话直接、想法更是惊人,"他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一家公司研制成一种供饭店、宾馆等场所使用的智能卡电子门锁。该锁采用智能卡为开门钥匙。钥匙密码有10亿个,个人编码9999个,并且带有加密算法,无法伪造。操作时只需插卡、拔卡和推动把手即可。它可单锁使用也能联网使用,联网使用时,主机可通过网络自动登记开门持卡人的姓名和开门时间。房门打开10秒钟不关或房门没关好时,锁会发出提示关门的声音。智能卡电子门锁@福秀  相似文献   

20.
吾言 《中国西部》2012,(Z2):101
美国作家迪·恩·帕金斯有一篇著名的短文,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儿子走上前来,向我报告幼儿园里的新闻,说他学会了新东西,想在我面前显示显示。他打开抽屉,拿出一把还不该他用的小刀,又从冰箱里取出—个苹果,说:"爸爸,我要让您看看里头藏着什么。""我知道苹果里面是什么。"我说。"来,还是让我切给您看看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