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现状的分析有利于正确认识地区就业形势。从统计学视角分析劳动力供给现状和劳动力需求现状,可以看出陕西省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会持续一段时期。应大力发展经济,调整教育培养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住宿餐饮文化行业,鼓励劳动力自主就业。  相似文献   

2.
环渤海区域第二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所下降。从劳动力供给来看,城市劳动力供给趋于减少,农村劳动力供给上升;劳动者身体素质不断提高,但文化素质结构发展不平衡。从劳动力需求来看,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波动较大,第三产业存在进一步吸纳就业的潜力,但吸纳就业的空间并不乐观。对环渤海区域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预测表明,到2020年,该区域劳动力供求差额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提高第三产业就业弹性、促进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是环渤海区域尤其是山东、辽宁和河北三省解决就业问题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运用经济学博弈理论,阐述了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行为是多方博弈的过程。劳动力供给过剩和需求不足一直是困扰我国就业的主要矛盾,理解和掌握博弈率的基本原理对不断改善劳动力市场环境,把握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状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能。特别是对随着社会转轨和经济转型逐步加深的我国,如何实施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营造人才成长和就业的良好平台,确定和完善博弈规则,进而创造良好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环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山东人口的就业态势,认为城乡就业问题集中在城镇地区,城镇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城镇就业人口呈现二元化特征,即城镇户籍就业人口和乡城迁移就业人口大致为1:1,两种类型的失业人口比例也大致如此,并预测出2008~2020年城镇劳动力供求趋势。结果表明,在"十三五"中后期山东省劳动力供求矛盾有望缓解,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就业属地化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生育政策等解决城镇劳动力供求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缺乏积极的城市化推进模式是中国城市化整体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旨在扩大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思路模式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理性选择。基于扩大非农就业的路径选择,城市化促进模式体现为一个政策体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收入,降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成本,扩大非农产业市场的劳动需求,完善城市就业制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转型时期的就业问题不仅复杂,而且严峻,严峻的就业问题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为解决就业问题,可借助于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鼓励灵活的就业;确保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以有效地控制失业率;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实现就业的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并轨;充分发挥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保证劳动力资源的自由的流动;在继续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对劳动力供给进行必要的调控;加快就业信息的流转,借以减少摩擦性失业等。  相似文献   

7.
未来几年,国有企业中释放的大量富余劳动力,农业部门1.3亿-1.5亿的过剩劳动力与新增劳动力,将构成我国巨大的劳动力供给资源;而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劳动力的需求不论在总量上还是在结构上与供给都存在矛盾。因此,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就业战略已是当务之急。可以通过发展比较优势产业,适当的城市化战略及就业替代战略,解决我国未来的劳动力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当前的情况看,在我国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的同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劳动力需求却不断相对萎缩。就促进就业增长的财税政策方面,可将就业视为一种混合产品,成立专门推动就业的机构,实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财税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投入推动小额担保贷款的发展,并努力解决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完善失业保障制度,扩大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从就业弹性和就业矛盾来看,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滑坡的原因在于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素质问题、劳动力转移成本高、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不畅等方面。其相应的战略对策有: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从源头上解决劳动力总量过剩,节制劳动力供给,减轻就业压力;通过城镇就业制度建设,建立劳动力流动的市场调节机制和市场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WTO与就业     
中国入世后必然会对我国就业状况产生影响:就业市场结构性失衡;对各产业吸纳劳动力的影响不同;短期内将带来失业压力;长远看增加就业总量。对此,我们应采取相对措施:控制劳动力供给;扩大劳动力需求;加快劳动力流动和转移。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劳动合同制度采取了在流动性的基础上实现稳定性的模式.此种制度在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对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和处理,以及劳动合同的解除等方面都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有必要将事实劳动关系视为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关系;对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既要照顾到企业的利益,也要确保劳动者的利益;对解除权行使的重点是完善预告解除制度.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我国失业的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源供过于求和结构性失业等。解决失业问题既要增加劳动力需求,又要调节劳动力供给的数量质量,控制和减少当期劳动力供给,同时要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今后20年将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这主要是基于对我国当前劳动力供求状况、深化改革、科技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对中国就业的影响的判断。我们应该从增加劳动力需求、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方面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4.
构建农村公共保障体系,是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然要求.贵州农村社会公共保障体系的建立,在于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试行合作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尤其是义务教育结束后的技能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5.
供给替代是相关市场界定中需要考虑的重要竞争约束力量,但由于它的不完全性和潜在性,适用供给替代性可能产生过宽界定相关市场的风险,因此,应从供给反应的可能性、及时性、充分性等方面予以限制。此外,在适用供给替代性界定相关市场时应采用间接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35个大中城市2003—2010年面板数据对我国高房价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驱动我国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既包括需求和供给方面,也包括地方政府政策方面。其中需求因素是房价上涨的主要驱动力。地方政府也是房价上涨的重要驱动力量,但其影响因素与需求因素相比相对较弱。供给因素对房价的影响最弱。在需求因素中,驱动房价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以人均可支配收入表示的购买力增强。在地方政府因素中,驱动房价上涨的力量主要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相似文献   

17.
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已成为必然。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的转移还存在着经济上的困难和制度上的障碍。发展小城镇经济 ,促进其产业升级 ,消除制度性障碍 ,增强小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和吸纳力 ,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到小城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管理当局的“经济人”性质决定了制定、执行两个层面上的会计政策选择需求,而为了节约交易费用,会计政策的供给经历了一个由执行层面向制定层面变迁的过程。根据耗散结构理论,提高会计政策制定的广泛参与度,使会计政策制定机构成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同时采取措施增大执行层面会计政策选择成本,使执行层面会计政策选择的需求向制定层面会计政策选择的需求转化,是治理会计政策选择市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重庆存在显著的高于全国水平的二元经济结构,并且转换缓慢;其原因在于经济结构发展过程中的二元性、行政体制调整、工业扩张能力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等.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重庆经济发展,应加快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增强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加速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