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数字经济正在驱动新一轮的全球变革,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焦点.当前中国企业到了提质增效、精益管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国家战略推动下,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3.0时代,主要特征是以应用为中心向以数据为中心转变.2017年"两会"期间,本刊记者就互联网+时代下制造业智能制造、财务领域的转型与发展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  相似文献   

2.
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技术-经济"范式变革在制造领域的深化与应用,是现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要素结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以及价值来源的根本性变革.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存在着"不想转型""不能转型""不会转型"三重困境,本质上是企业层面数字化转型能力、产业层面数字化支撑能力、多元主体数字化协同能力不足以及整体层面开放共享不充分的表现.鉴于此,应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以提升企业动态能力,通过产业创新与产业融合激发潜在的发展空间,通过多元制造业主体有效对接与高效协同促进制造业体系与信息技术体系的开放共享,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3.
王紫任  胡越男  周峰 《中国质量》2023,(11):113-118
质量强国建设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能够夯实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对于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工业制造业数实融合结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仪器仪表等多领域、多学科,以工业互联网为平台,智能软件和硬件相配合,通过智能制造、数字孪生、在线传感、人工智能(AI)质检等技术,实现了产品质量的大幅度提升。然而,工业制造业数实融合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和技术挑战,我们应从法规、政策、技术多层面探索可行路径和有效策略,加快工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推动国家在关键核心领域产品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晶 《物流技术》2014,(5):13-16
当前,以信息网络、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为特征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正席卷全球,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加快推进产业生产方式的变革。顺应世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中国也在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向深度融合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无缝衔接和企业间的协同制造,实现了生产系统的智能分析和决策优化。智能化、网络化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物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型产业,在制造业与物流业"两业"融合之中,智能制造生产物流将发挥重要桥梁作用.文章阐述了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基于智能制造的智慧物流人才是物流专业"新文科"建设的目标;提出智能制造物流管理实训平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目标;依据数智加工、精益物流的特点,构建智能制造物流管...  相似文献   

6.
佛山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基地之一,曾经创下了"佛山制造"的辉煌历史。近年来,传统制造业面临互联网和电商的严重冲击,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不断变化,使得佛山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实现制造业的成功转型,互联网和大数据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工业4.0将成为传统制造企业打造智能工厂的标杆。工业4.0背景下的市场出现了新的态势,佛山市一些制造企业通过对大数据的运用,从而得出相应数据,辅助决策,指导生产,企业经营模式实现了从"扁平式"到"垂直式"的转变。智能制造是工业4.0发展的必然趋势,价值创新是大数据时代企业的最佳出路,精准营销则是个性化定制带来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7.
刘楠楠 《价值工程》2019,38(27):45-47
德国"工业4.0"代表了德国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体现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新格局。"中国制造2025"是在我国工业高速发展的基础上所制定的发展战略,是中国制造业国际化的重大举措。在"中国制造2025"下,将使中国制造业企业不断转型和提升,在智慧智能化的新时期体现出中国制造业的强大力量,在深入理解"中国制造2025"有关具体政策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制造业企业和职业变化,深入分析产业环境适应"中国制造2025"。  相似文献   

8.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明确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发展路径,提出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产业生态体系和新型制造模式。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抓手,是实体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方向。红塔集团将智能制造视作做大做强的根本路径,也是其“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转型发展是一个阶段性演进的过程,每一个阶段的创始都蕴含着一个新的起点。面对未来的时与势、艰与险,山西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推动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聚力推进"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建设,以质效大提升带动总量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传统制造业与现代互联网融合发展衍生了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是我国实现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有助于实现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发展和优化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互联网科技、智能产业和互联网金融,发展智能制造,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仍集中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其生产方式为粗放型,企业...  相似文献   

11.
"工业4.0"是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概念。它描绘了制造业的未来愿景,提出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他们认为,这场变革是继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技术之后,制造业迎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因此将之命名为"工业4.0"。"工业4.0"分为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富国之基、强国之本。推动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是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核心战略,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一、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是我国核心战略1.世界制造业分工格局的重大调整已拉开序幕。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  相似文献   

13.
智能制造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中国制造2025"提出实现智能制造。衡水"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大幅度发展智能制造,促进产业升级转型。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以智能制造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具体应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传统加工制造业在智能制造新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面临的困境。论文对智能制造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应用的优势和问题进行论述,以期提升智能制造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应用的效能,促进我国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时代,工业领域将会以想像不到的速度创新,呈现出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服务和新的业态。各行各业的决策正在从"业务驱动"转变"数据驱动"。事实上,无论工业4.0还是工业互联网,其主要特征都是智能和互联,而主旨都在于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把产品、机器、资源和人有机结合在一起,推动制造业向基于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基础上的智能化转型。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工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工业大数据的应用,将成为未来制造业大创新的关键要素,也是目前全球工业转型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和数字中国,持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必经之路,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规划、设计与实施,实现数字化转型是当前制造业企业普遍关注的重点课题。本文以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WF集团的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为例,详述了其数智化转型的规划与实施,以供相关行业企业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智能技术突破为驱动力,引导技术经济与管理范式创新,加快前沿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成为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的关键。数字技术与制造业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三浪叠加"进程中加速融合,智能制造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和价值创造逻辑,还改变了管理的思维和行为,给企业带来了一系列颠覆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住宅与房地产》2023,(27):18-19
<正>随着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重大调整,“制造业回归”正成为全球中心城市的共同趋势。从国内来看,国家层面持续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各地纷纷提出“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等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如何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推动产业用地提容增效、升级高容高密园区发展模式成为热议话题,其中“工业上楼”作为一种空间载体解决方案在全国掀起热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伴随我国物流业和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物流人才需求量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何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智慧物流、智能制造发展的新型物流人才,成为摆在产业持续发展、教育优化变革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两翼"。智能制造可以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智能制造在短期内以新经济为主要载体;长期、战略的视角考察,智能制造则以改造传统工业、促进转型升级为主要抓手。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在战略、结构、流程、文化等方面与智能制造高度融合。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引导下,智能制造借助于"互联网+"和新经济模式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的智能化嫁接,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管理控制"和"信息支持"系统的功能作用。从成本管理入手逐步推进管理会计创新是我国企业在智能制造的情境特征下,实现创新驱动、质量效益竞争、绿色制造转型和服务型制造升级的一种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