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美科技合作论文成果的国际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科学引文索引对中美合著科技论文进行了国际比较,从历史的角度(1978-2007年)和现实的角度(2007年)分析了中羡科技合作取得的论文成果,表明了中关科技合作对中国改革开放及科技发展的贡献,揭示了中美科技合作在中国国际科技合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在美国对外国际科技合作中的地位,试图为我国制定全面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87,(2)
经互会国家2000年科技合作重点民主德国《外事经济》(Aussenwirtsc—haft)第35、36期(1986年8、9月版)刊登了经互会国家《2000年合作重点》的文章,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调研组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3,(9):58-64
中国是轮胎大国,但不是轮胎强国,在技术上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高附加值的产品少,跨国公司垄断高端市场。在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连续支持下,软控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与斯洛伐克合作,进行高性能子午胎重大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研制出轿车子午胎一次法全自动成型等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该公司通过技术引进、收购重组、共建研究中心等多种国际合作模式,有效利用国际研发资源,在实现企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了我国轮胎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对软控股份有限公司的国际合作成果进行介绍,以期对国内其他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刘琳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4,(5):64-68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环境监测市场,但是,由于外商垄断智能传感器等关键技术,长期以来"二八效应"十分明显。江苏南京埃森环境技术公司承担科技部国际科教合作专项《烟气节能减排智能传感全流程监测技术联合研究》,通过引进美国先进的智能无线传感监测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并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先后推出一系列适应中国市场的产品,如,用于NDIR水分干扰补偿研究的高温湿度发生器测试装置等,提升了自身实力,成为国际合作的最大受益者。 相似文献
6.
国际科技合作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央要求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国际科技合作是上海形成和凸显全球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时期,上海应紧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变被动为主动、从参与创新到主导创新,着力提升国际科技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创新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创新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在全国国际科技合作格局中发挥率先、示范、探索作用。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国际科技合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超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3,(9):52-53
投入的R&D经费据统计,1995年美国政府用于研究与开发(R&D)国际科技合作的费用是33亿美元,1997年为44亿美元,2001年为55亿美元。R&D国际科技合作的费用约占整个R&D经费的6%。政府的14个部门参与了与110个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合作 相似文献
8.
9.
德国的国际科技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峰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3,(11):31-32
1.总体目标德国至今已与50余个国家签署了科技合作协定或协议。此外,德国还是30余个国际科学组织及科研机构的成员。德国国际科技合作的总体目标是:①集中使用世界范围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共同承担超越国家财力的大型研究设备及设施(如高能物理、核聚变、航天研究等)的费用和开展特定研究领域(如基因研究、气候研究等)的研究。②交流科学技术知识,解决当代在环境保护、地学等领域中产生的需要由国际合作才能解决的全球性问题。③加强与欧洲国家特别是欧盟国家的合作,共同完成大型研究计划,加快欧洲统一进程。④支持中、东欧以及独联体国家… 相似文献
10.
巴西的国际科技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晓非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3,(10):47-47
1.合作领域2003年伊始,巴西历史上左翼工党首次执政。新任科技部长阿马拉尔在其题为《巴西科技面临的挑战》就职报告中着重强调了以下两点:①没有科技的自主,便没有国家的主权。②今后国家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是面向社会改善。所谓社会改善,是指要做到以人为本、社会公正,使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进步有序协调发展,改变以往国家科技投入过于集中在圣保罗州和里约热内卢州,而对其他各州科技投入微不足道,导致其他各州科技发展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尤其是东北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人民生活长期以来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明显改善的不合理状况。阿马拉尔部长…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的国际科技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铄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3,(9):54-54
在加拿大,没有一个政府部门专门负责国际科技合作。但有关部门和机构则有制定执行国际科技合作的计划,如外交外贸部的《走向全球科技计划》、国际研究理事会《工业研究辅助计划》下的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国际科技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强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3,(10):41-41
日本对于国际科技合作有过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在战后经济得到恢复以后,以学习、模仿西方的产品为主,进入20世纪60年代经济起飞后大量购买专利和技术,并加强了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同时开始了日美间的国际科技合作。在1986年制定《研究交流促进法》以后,打开了封闭的大门,逐步开始接纳外国研究人员进入日本的研究所工作,加强了国际间的共同研究。经过了赶超欧美的过程后,又面临世界性IT、生命科学等新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日本进入了以自己的知识创新、以自我知识产权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而日本科学技术自身存在着许多先天的不足,如… 相似文献
13.
李敏之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90,(4)
现在人类已进入了科学的时代,离开科学的发展寸步难行。现代的科学技术绝不象几千年几百年以前那样一二位或几位科学家在简陋的条件下就能做得出的。许多科学技术项目都需要广泛的合作才能完成。当代科学技术的国际性越来越重要了,美国把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国际合作当成是美国外交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制定了全球战略和科学技术合作规划,以适应国内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朱显灵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93,(5)
澳大利亚的许多政府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开展科技合作,其主要方式包括: 1.同国外研究机构合作研究,如联邦科工组织、核科技组织和澳海洋研究所; 2.执行多边和双边合作协议,如环境部、气象局、澳核科技组织和国防科技组织; 3.特别研究项目资助和研究基金,如工商技术部和教育部; 4.工业合作研究基金,如工商技术部; 5.国际发展援助项目,如澳国际农业研究中心和澳国际发展援助局(简称澳援局)。 相似文献
15.
李真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3,(10):44-46
1.定义、机制和宗旨印度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基本出发点是:国际科技合作应是本国正在执行的科技项目的自然外延。同时,国际合作可以为本国的科技发展服务,一些国际合作项目也可以成为国内项目的一部分。印度政府认为,从根本上说,国际科技合作应该是为科技发展提供一种机制。首先,它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与国际社会互动的机会,使得各个领域的知识能够不断地得到更新和深化,确保与世界科技前沿同步;其次,通过合作,可以使合作伙伴国之间能各取所需,开发各自国家经济发展所需的先进技术、高科技设备和新产品;第三,可以使参与合作的国家间形成优… 相似文献
16.
李星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3,(10):42-43
2000年7月英国政府发布《科学和创新政策》白皮书指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新挑战要求企业把研发中心转移到全球研发网络中去,使企业从全球范围内获得技术知识资源;政府必须为科学家和企业提供最佳的国际合作框架;国际合作是科学进步的推动力;政府的科技投入是参与全球合作的入场券,一个封闭的、内向的、防范型的社会不可能在科技上保持前沿地位。英国一直是欧洲吸引海外直接投资的最佳地区,新世纪中,英国将力求吸引更多国际企业把研发中心设在英国。政府将大幅度增加“国际技术推广员”和驻外使领馆科技编制;让世界了解英国的科技实力,一改过…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2月14日,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在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纽约证交所挂牌,成为中国内地在美国主板上市的首家民营高科技企业,并于纽约时间2006年1月10日以收盘价29.3美元的良好态势震撼了众多嗅觉敏锐的海内外经济界人士。这不仅标志着尚德公司董事长施正荣将以160亿元人民币的身价坐上中国首富的头把交椅,而且向世人宣布,一位“海归”博士在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江苏无锡,用知识和技术创造了新的财富神话。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对交通科技创新的现实需求,论述交通科技创新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国际合作在“一带一路”交通科技创新中的必要性,分析了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的形式和内容,指出“一带一路”交通科技创新国际合作中应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统筹协调、注意风险防控和提高知识产权意识。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种质资源大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种业"走出去"参加国际竞争,寻求更大发展空间是必然趋势,对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国际化,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省种子集团在政府的支持下,以杂交水稻为先锋,先后将玉米、棉花、油料及瓜菜等多种作物引种巴基斯坦,大大提高当地农作物产量,受到巴政府及民众的高度评价,成功开拓巴基斯坦农业市场。对该项国际合作经验进行了较详尽介绍,希望对国内种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苑曙光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93,(5)
联邦德国是一个工业和科技大国,其国民生产总值1991年达到26152亿马克,人均达到41055马克(按1991年对美元的平均汇率1.6计算,分别为16345亿美元和25659美元)。德国科技投入在欧洲居首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近些年来每年的科技总投入(包括研究开发、大学教学和其它研究开发活动)大约占社会生产总值的4%。科技投入主要来自两个方面:①公共事业财政支出;主要是政府投入;②经济界投入,包括一些私人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