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淑丽 《现代财经》2005,25(12):14-18
从我国失业率的变化趋势看,城市登记失业率、真实失业率都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劳动力供给过剩所使然。而失业率过高,无论是国家还是居民家庭都会为此付出巨大代价。为了减少失业、降低失业率,我们必须从劳动力供求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要积极发展经济,扩大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尽可能地缩小劳动力供给。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由于政府长期实行低工资、广就业的就业政策,失业现象不很普遍,加之传统观念的束缚似乎一旦劳动力成为商品在市场上流动,必丧失主人翁地位,而这又是和社会主义制度所背向,于是,失业就变得讳莫如深了。其实,合理的失业率是社会经济的调节剂,关键是我们以何...  相似文献   

3.
采用CHNS面板数据和随机效果单位概率模型分析决定我国城镇失业率的主要因素。16—26岁青年失业率决定因素的实证结果显示:年龄的增加会降低失业概率,年龄对失业概率的边际效果较大;从教育水平变量的估计结果来看,和小学和初中毕业的劳动力相比,高中、中专毕业劳动力的失业概率较高,但是大专以上毕业的劳动力的失业概率却没有什么明显变化。全样本实证结果显示:年龄的增加会降低失业概率,但是降低的幅度会越来越小;男性、未婚、教育水平低、西部、调查失业率高、自雇就业比率和工业占产业比高的地区,劳动力的失业概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极少的经济指标中,有象失业率一样在政治上受到指责的。英国的保守党政府经常被指控改变了失业的定义从而人为地降低了公布的失业率。失业率也常用来判断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程度:下降的失业率标志着劳动力市场的紧张,并将由此引起提高工薪的压力。这些数据也可用来估计失业对社会造成的压力有多重。对许多尤其是欧洲大陆上的政治家们来说,持久的高失业率往往标志着他们经济政策的失败。然而建立在劳动力市场调查基础上的官方失业统计  相似文献   

5.
在 市场经济中 ,劳动力市场的主要任务 ,就是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近年来 ,中国、俄罗斯、欧盟各成员国的劳动力市场均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本文拟在比较中国、俄罗斯、欧盟成员国失业状况的异同的基础上 ,就缓解就业压力提出建议。一、中国、俄罗斯、欧盟成员国失业状况的相似之处九十年代期间 ,中、俄、欧盟成员国的失业状况具有以下这些相似之处 :1 中国、俄罗斯、欧盟成员国同样面临庞大的失业人口。国际劳工组织认为 ,“失业人口指处于特定年龄段 ,具备工作能力 ,虽无工作却正在积极谋求工作机会的人员”。九十年代后半期 ,欧盟的失业率始终处于两位数的高水平。 1996年欧盟 15个成员国的平均失业率为 10 9% ,1998年升至 12 % ,并在其后的几年中始终围绕这一水平上下波动。欧盟 15国总人口为 3 73亿 ,适龄劳动人口为 2 5亿 ,但九十年代下半期每年的失业人口却高达 180 0余万 ,这真让人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正处于向社会市场经济过渡之中的俄罗斯同样为高失业困扰。 1999年 ,俄罗斯官方公布的注册失业率仅为 2 5 % ,但联合国却认为当年俄罗斯的失业率为 14 2 % ,某些俄国经...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城乡隐性失业顾立新在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下,现阶段的失业,主要表现为隐性失业。1992年末,全国城镇公开失业率为2.3%,城乡隐性失业率则高达21%①。消化庞大的隐性失业大军成为今后深化劳动体制改革,发展经济最紧迫、最棘手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就业问题成因探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雪  张阳 《经济论坛》2004,(4):17-18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现阶段我国城镇实际失业人口超过1800万人,失业率约为8.1%。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大约有5亿个,剩余劳动力约占30%,约为1.5亿。大学生就业与失业开始出现新的问题,截至2003年夏季,待业与自愿失业的大学生数达到近100万人。若将城镇失业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加,将达到1.68亿人。全社会失业率将高达23%。这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量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下岗人员数量还会增加,再就业的任务将更加繁重。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就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经济的持续繁荣和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机制。本文旨在从经济学意义上劳动力供求关系角度探讨我国经济发展与再就业工程的关系。 众所周知,西方经济学的核心是供求关系理论,失业率的高低取决于劳动力的供求状况。降低失业率,提高就业水平,实质在于改善劳动力供求关系,使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相对平衡,达到社会的充分就业状态。 我国处于经济调整期,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等必然会大量存在,加上长期计划经济中形成的大量隐性失业显性化,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一时难以根本改变。各级政府实施“再就业工程”的种种措施,主要是着眼于这一供求关系中的“供给”方。如清退农民工,是减少劳动力供给;转岗培训是提高劳动力技能,使之更适应需要等。  相似文献   

9.
王庆华 《经济纵横》1997,(12):50-52,20
我国经济过渡时期失业的成因□王庆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劳动力市场及市场外部的不确定性,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均衡是极其偶然的,由劳动力供求的非均衡而产生的失业则成为必然的经济现象。当前我国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下,绝对失业人口的逐年增加,显示出从...  相似文献   

10.
西方失业回滞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世界普遍出现了滞涨的局面,一方面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停滞不前。对于失业率的这种高增长情况,西方经济学家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予以解释:第一种观点从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面出发,认为由于工会力量的增强、政府失业救济的上升以及更加严厉的法律管制等因素,使得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大大降低,工资刚性非常突出,由此导致了失业率的持续高涨。第二种观点从失业率上升对总需求的影响出发,认为普遍持续上升的失业率导致了市场总需求的下降,而总需求的下降又进一步使得失业率上升,表明失业率本身有一种自相关机制,这就是失业回滞理论。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使城镇失业呈现出与过去不同特点,主要是隐性失业大于显性失业;男性失业人数多于女性;失业率虽不高,但就业压力不小;失业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大量失业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也不利于企业竞争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解决失业问题刻不容缓.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作者认为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把劳动用工自主权切实交给企业,以建立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培训,为劳动者就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李铮 《经济师》2011,(8):90-92
当前,我国大学生专业结构性失业的程度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失业率高、失业量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劳动力的供给非价格弹性小于需求非价格弹性。其中,企业运行的特点和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使得需求非价格弹性相对较高,而高校专业设置缺陷和调整"惰性"导致了低供给非价格弹性。针对大学生专业结构性失业产生的原因,解决该问题的主要对策包括培养复合型人才、采取"2+2"教育政策、完善高校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制度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越来越多地在劳动力市场中体现出来。劳动力市场是重要的要素配置市场,连接生产和消费两个领域,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如失业以及学者们关注的无就业的  相似文献   

14.
冉袁凡 《时代经贸》2014,(4):341-341,357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经济在国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分量也越来越重。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依然一枝独秀,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但是伴随我国就业市场不断饱和,失业问题逐渐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失业直接关系到经济稳定与社会和谐,长期以来我国仅仅公布城镇登记失业率,在反映我国真实失业现状方面存在很大缺陷,与国际统计体系的可比性一直较低。因此本文以我国失业统计体系为基础,与国际通行失业统计体系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为提升我国失业统计的国际可比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一般而言,失业是市场经济的衍生物,一定比例的失业率和合理的失业结构是市场经济良性运作的表现。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失业情况比较严重,失业率开始向国际警戒线靠近,失业结构失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日趋明显,失业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6.
效率工资理论是宏观经济学在近二十年中取得的最新发展之一,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研究方向”。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多种效率工资模型,很好地解释了自然失业率的形成及其与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失业救济水平等之间的关系。运用博弈论模型分析企业和员工在效率工资博弈过程中的行为和采取的策略,阐述效率工资的实际效果及要求,为企业和政府推行效率工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失业风险预警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构成、经济发展三维度出发,设计了失业预警指标体系.同时以动态视角分析失业风险状况,考虑预警时间序列数的动态结构,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向后剔除法进行回归,构建了第t年解释变量与第t+1年失业率相关的多元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8.
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公共就业政策的取向与改进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业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传统失业理论关于应对外部冲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商业周期与劳动力流动性的关系上,缺乏对就业政策是通过何种路径来对冲击做出反应的分析及对策研究。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条件下,受到出口需求大幅减少和经济增速减缓等因素影响,外部冲击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十分显著。研究显示,就业政策应对危机的重要路径和传导机制是优化劳动力市场环境,提高匹配效率。因此,就业政策应向积极的就业政策转变,提高职业指导、就业培训水平和改善劳动力市场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冯阳  陈颖 《经济师》2005,(4):48-49
文章将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三个板块 :国有企业劳动力市场、一级市场和二级劳动力市场 ,并着重分析三个市场内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报酬及流动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经济结构调整中一批企业走破产之路,解决结构不合理问题,无疑可以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益。但同时,在破产过程中,破产企业的职工势必要被推向社会,造成社会失业人口的数目迅速上升,导致失业问题的加剧,从而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目前我国的登记失业人口已达520多万,登记失业率达3%左右。但这还不包括现有企业中约20O0万的富余人员和已下岗的754万职工。在失业人口增大的同时,就业机会相对来说已经大大减少,原有的能吸纳大量劳动力、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国有、集体企业已经很难再吸收新的劳动力,同时,还要释放一部分富余的人员。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