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问题及策略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辉晖 《经济师》2006,(4):43-44
引入外资对中国经济最大的贡献不仅在于解决了资金缺口和技术缺口,还在于推动制度转轨和体制创新。同时,也出现了污染生态环境、排挤内资企业、垄断部分市场的现象。我国政府需要对目前的引资政策做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略论我国利用外资的适度规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军 《经济问题》2002,(11):21-23
外国资本大规模进入中国,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由于外资规模,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了多种负面影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外资利用规模成为我国利用外资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我国利用外资的结构、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外债的偿还能力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利用外资的规模问题,并对今后的外资引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利用外资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80年代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利用外资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将要面临或存在的问题也较多,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二是加剧了国内资源的浪费;三是外资投向不合理,加剧了我国经济结构的失衡;四是我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的收效不大;五是假投资、真融资现象严重。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协调利用外资与内资的关系,掌握适度的引资规模;二是提高引资质量,优化外资投向;三是严格区分权益性资本和债务性资本的区别;四是加强对外资的管理与监控  相似文献   

4.
何德旭  饶明 《经济学家》2007,79(1):25-31
本文在两缺口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分析了我国金融系统转化国内储蓄为投资的过程,发现由于金融系统对内资企业的融资支持效率低下和外汇市场的不完善,导致我国在企业层面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还存在着引进外资的微观基础.从金融角度解释了我国大量引进外资与两缺口不缺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黄志凌 《当代经济科学》1991,13(4):26-32,19
一国经济发的核心问题是资金形成问题,而研究资金形成理论的关键是怎样正确认识储蓄与投资的关系。本文从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的角度,提出了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条件决定论;指出了储蓄与投资的非均衡必须伴生着通货膨胀现象和外资流动现象;为提高一国经济发展的资金形成的数量水平与质量标准,必须制定正确货币政策与外资利用政策,否则将会出现储蓄与投资缺口的货币超经济发行拉大效应和外资撑大效应;解决一国经济发展的资金问题,根本出路只能在于提高国内储蓄率,疏通储蓄向投资转化的通道。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12180家企业面板数据估计了内资非出口企业与内资出口企业、外资出口企业、外资非出口企业之间的工资差距。研究结果表明,内资非出口企业与内资出口企业、外资非出口企业、外资出口企业之间存在显著的平均工资差距。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邻省外商直接投资对本省内资企业工资具有显著负效应;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非相邻省份的外商直接投资对省内内资企业工资有显著正效应。同时,省内国际贸易对内资企业工资影响显著为正;由于区域间产业趋同现象的存在,相邻省份的贸易对省内内资企业的工资影响显著为负。因此,为缩小收入差距,要求我国消除区域壁垒,建立统一市场。  相似文献   

7.
外资流入与国内投资、储蓄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出现了外资持续大规模流入与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及国内银行巨额存差并存的现象。面对内外资的“双溢出”,本文基于我国1979—2001年间的经济数据,在国内外现有研究成器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计量技术分析外资流入对我国内投资、国内储蓄的影响。结果显示,外资流入总额对国内总投资和总储蓄皆产生促进作用,但对国内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外资流入的三种形式对国内投资和国内储蓄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价值链角度出发,匹配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投入产出表,将水平和垂直(前向和后向)溢出统一纳入分析框架内,实证检验了外资进入对内资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外资进入对同行业内资企业出口没有显著影响,但抑制了上游内资企业出口,促进了下游内资企业出口,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稳健。第二,机制分析表明,外资进入对上游内资企业出口的抑制作用主要源于低端锁定效应,表现为缩短了国内价值链长度和使上游内资企业更依赖进口中间品;而对下游内资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则主要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实现,促进了其创新;外资对同行业内资企业并未表现出竞争效应。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外资进入对下游内资企业出口的正向溢出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和东部及中部地区企业中表现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面板门槛模型,探讨外资在华技术创新溢出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外资在华技术创新溢出自身存在单门槛效应,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以行业外资竞争、内资模仿同构和区域知识产权保护为门槛变量发现,仅当外资竞争水平较低、内资模仿同构程度较低以及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大时,外资在华技术创新溢出才能促进内资企业技术进步,且其阈值效应存在行业和企业产权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引进外资、两部门模型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部门间的外溢效应来研究引进外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外资与内资的两部门模型,并对中国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两部门间相互存在外溢效应。对中国经济外资与内资数据的描述性分析、两部门模型的回归分析以及外溢效应分析后,发现外资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正在增强,但对内资的外溢效应正趋于减弱。与此相适应,中国引进外资的政策应该由依靠政策优惠为主向依靠增强内资实力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11.
外资进入与内资企业生产率收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生产率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企业生产率与效率前沿距离缩小定义为生产率收敛,使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探讨内资企业是否具有收敛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外资进入分别对内、外资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内资企业与效率前沿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但这一差距逐渐缩小,即存在生产率收敛趋势;外资进入短期内对内资企业具有显著正向溢出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正向效应有所减弱;外资对行业内其他外资企业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且随时间推移渐趋明显。  相似文献   

12.
赵敏渊 《经济纵横》1998,(5):35-38,28
发展中国家往往面临着国内储蓄和外汇资金的双重缺口,因此利用外资就成了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各种方式引进的外资达3000多亿美元,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国在利用外资的比例和结构上,呈现出下列特点和趋势:对外...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拉美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外资流入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其原因在于拉美国家的经济增长存在严重的外资依赖问题。本文试从拉美国家的引资历程、国内储蓄状况和外资管理政策等角度分析拉美国家产生外资依赖问题的内在原因,并从中为我国更好地利用外资找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与外资并购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颖慧 《当代财经》2005,(10):120-122
本文在简要回顾公司治理理论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外资并购对公司治理的作用途径和机理,并从外资并购方——跨国公司的主观动机、跨国公司内部资源和制度文化、外资并购与内资并购性质的差异等方面对外资并购优化了公司治理结构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新发展阶段中大放异彩。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储蓄率正在节节攀升并保持高位,这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如何有效利用外资稳步推进建设以扩大内需为导向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是中国经济转型期的重要问题。本文以2002年中国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调整外资管制力度这一事件构造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外资管制放松对企业储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外资管制放松对企业储蓄率提升具有正向影响,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有效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有效。(2)外资管制放松对企业储蓄行为产生的影响因企业所处城市规模和企业所处行业差异而不同。本文从外资管制放松这一新视角去探讨企业储蓄的变动,为中国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经济体提供微观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技术经济》2015,(12):47-54
从理论分析入手,将所有制因素纳入协同定位模型和产业密度模型,推导出内资工业和外资工业共同集聚的理论机制和作用关系。在此基础上,选取2003—2012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内资工业集聚与外资工业集聚可从彼此的工业集聚和工业效率中获益;内资与外资工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具有显著差异;内资工业集聚与外资工业集聚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提出:地方在工业发展中要集中发展优势所有制工业、重视内外资工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工业集聚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面板技术,在统一的框架内对中国银行业引进内资和外资问题进行了研究。初步估计结果显示,外资股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绩效上,而对中国银行业的风险行为并无显著影响;而内资股权对银行业绩效和风险的改善作用都有限。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剔除国家股后的民资股权的进入能显著改善中国银行业的风险行为,但是对中国银行业绩效提升影响却仍然有限。为了克服外资股权变量与扰动项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又构造了外资股权的工具变量,估计结果再次支持了上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凯雷"并购徐工机械典型案例入手来分析中国在吸收外资、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倾向,认为外资与内资在产业进入方面存在不公平待遇,重外资而轻内资,削弱了民族产业资本集聚的根基;外资的引入要与产业控制、布局结构优化和国家经济安全三者相协调;反垄断法规及其相关规制是产业有序发展的制度保障,避免公共权力寻租行为的泛滥,有助于塑造政府的良好声誉和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  相似文献   

19.
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资企业来到中国已不算什么新鲜事,学术界、政府、企业对外资并购对中国经济的正面影响已达成较为一致的看法,中国政府对外资并购的政策也日趋宽松。但是据统计,2001年中国吸收的FDI中只有5%来自跨国并购。大量内资企业翘首以待,而大批外商"站在门外"举棋不定,这是由于外资并购在中国还有许多障碍。为此,我们必须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来规范外资并购活动,使外资并购朝着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内资、外资工业企业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内资、外资工业企业的效率指标,全面考察了中国内资工业企业效率的发展状况及其内在根源。本文发现中国内资工业企业在流动资产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效率在不断提高,但综合效率水平仍逊于外资工业企业;其主因不是内资的税收负担重,而是资本使用效率低及技术效率没有提高,这使内资工业企业缺乏发展后劲。本文最后预测今后几年中国内资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将呈明显下滑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