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宝诚 《新疆金融》2006,(11):41-42
一、现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障碍分析随着货币政策体系的改革,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了以稳定货币为最终目标,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基础货币的间接调控体系,初步形成从中央银行—货币市场—金融机构—微观经济个体的传导体系,建立从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的间接传导机制。而在传导链条中的每个环节都存在着传导不畅的问题。(一)中央银行层面1.利率未完全市场化。虽然我国放开了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银行债券市场利率和票据贴现利率,逐步扩大贷款利率浮动范围,但是由于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起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发达经济体普遍采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时,中国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更偏爱于货币供应量。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探究中央银行把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原因。本文首先从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等标准分析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最为中介目标的优劣性,接着从当今金融市场的现状分析两者的适用性,并从中国的具体经济情况说明二者的差异性。最后得出在中国特殊的经济背景下,我们仍适应于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3.
刘聪  姚秋 《银行家》2013,(1):87-89
货币政策、创新与传导机制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短期利率至目标水平,这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货币政策。美国、欧元区、日本和英国的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时,盯住的基准利率分别为联邦基金利率、主要再融资利率、隔夜拆借利率和短期国债回购利率。这些利率虽名称各异,但均为短期同业拆借利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控同业拆借利率可以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商业银行向企业和居民借贷时,会将中央银行的意图传递至整个经济体,最终实现调控经济的目的。如果一国中央  相似文献   

4.
不断发展的金融创新和私人货币供给等因素导致货币总量指标无法有效控制,且货币总量指标与实体经济变量关系疏远.历史经验表明,大多数国家面对货币总量指标失效的首要反应是扩大货币总量统计范围;当扩大的货币总量指标依然无法提高货币政策效果时,则放弃该指标,转而盯住利率目标或其他.本文从货币史的角度,分析和比较美国、欧盟及美国当前的货币总量指标的层次和统计范围、依据;并探讨了货币总量指标不断失效的原因、货币总量指标在各国货币政策框架中角色转换的原因和对中国货币统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发达经济体普遍采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时,中国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更偏爱于货币供应量。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探究中央银行把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原因。本文首先从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等标准分析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最为中介目标的优劣性,接着从当今金融市场的现状分析两者的适用性,并从中国的具体经济情况说明二者的差异性。最后得出在中国特殊的经济背景下,我们仍适应于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货币政策的执行中,中介目标的选择至关重要。文章结合我国的经济金融现实,对国际上常用的中介目标变量,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贷款量、汇率及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认为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是一个现实选择。但同时为了充分发挥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应稳步推进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商业银行“惜贷”行为和企业贷款行为中的“道德风险”,使得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面临困境,影响了近几年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的涌入将使我国直接面对大规模金融创新,这会使传统的货币供应量指标不能准确衡量经济运行状况的问题更加严重。因此,我们必须对货币供应量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国家货币政策中将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岳天宇 《投资与合作》2011,(10):52-52,54
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中.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不仅是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桥梁.也是实现间接调控机制的基本备件。因此,中央银行必须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然而.关于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选择存在不少争议.主要集中于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还是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9.
论金融创新浪潮中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金融创新活动中,各种新的金融产品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影响的不同的,使前者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品质在下降,我国宜在继续选择货币作为中介目标的同时,应逐步强化利率在货币政策中的地位,最终实现中介目标由货币供应量利率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执行难度不断加大,学术界对于按一定规则制定货币政策的呼声也持续升温。金融市场开放条件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规则该如何选择?本文通过构建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模型,模拟得出不同金融市场开放度下的各主要利率规则的效果及福利损失。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市场开放主要会导致宏观经济短期受国外冲击影响波动变大,尤其是受国外利率冲击的影响,长期在利率规则作用下经济恢复均衡,且盯住国内通胀规则在金融市场开放度较低时较为适用,金融市场开放度较高时传统泰勒规则较优。同时也启示我们,在坚持逐步开放金融的同时必须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促进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畅通,从而使利率规则在金融市场不断开放过程中应对宏观经济可能面临的各种冲击时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