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你既然决定做国企老总,那就必须善尽职业经理人的信托责任,做好“臣道”应该做的事情,因此国企老总做好是应该的。如果国企老总变成了股东,就好比主人请保姆干家务,结果保姆反过来成了主人一样的荒谬。  相似文献   

2.
功过是非MBO     
《新经济》2004,(5):19-20
那么,国企改革是否需要MBO?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MBO欲兴又止呢?我们先来看看在HBO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经济视角》2005,(4):14-14
去年12月15日,国务院高层在国资委工作会议上首次明确指示:大型国有企业不许搞MBO(管理层收购),中小企业可以探索,但须在国务院国资委出台更细化的规范文件后,关于国资委将何时出台怎样的规范细则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亦曾多次吹风,称此规范文件将是2005年国资委出台的第一部法规。  相似文献   

4.
杨方东  扬啸 《新经济》2004,(5):14-16
“MBO太敏感!MBO搞死人!”“请你们去采访那些已经做成功的企业吧!”话语中流露出激动、不满,甚至是愤愤不平的情绪。当记者欲就MBO问题与佛山照明(000541,深圳)董事会秘书林奕辉联系采访事宜时,得到的是这样的回应。对方明确拒绝就MBO问题进行采访,而且大有“谁跟我提MBO就跟谁急”的架势。何以至此?  相似文献   

5.
《经济月刊》2004,(2):30-35
经过一番激烈的暗战,全国首例“市场化MBO”在武汉诞生,管理层以1.5亿元的最高价格竞标成功。  相似文献   

6.
MBO暂停悬念     
陆祥 《经济月刊》2003,(5):50-51
暂停审批MBO的有关政策可能最短也要持续到今年底,不过隐蔽通道难以堵死。  相似文献   

7.
8.
在“国退民进”的大背景下。资本市场上MBO现象日趋频繁。由于我国目前金融体制的不完善,MBO的融责难问题已逐渐暴露出来,因此MBO基金应运而生,本文从MBO基金产生的原因入手,在分析目前中国的MBO基金运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中国MBO基金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实行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收购,已经遭到多方面的非议。但这一方式的改革却不能停下来,因为停下来等于停止改革,而若改到底,那么国有企业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也就是说,改来改去,还是要由管理层收购的,否则就没有办法将企业办下去,除非都是由国外资本收购,或是都由香港人来收购。  相似文献   

10.
孟祥昇 《经济》2004,(9):32-33
操纵利润、内定价格、资本套现、内部人交易……引进MBO之前,这些问题难道不曾存在吗?如果终止MBO,这些问题就会自动消失吗?与其语无伦次地抨击MBO,不如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我们的产权结构与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1.
胡庆 《当代经济》2002,(12):21-21
管理层收购(MBO,即ManagementBuyout)作为一个企业并购概念,在一些发达的欧美国家已被理论界和实务界所熟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进口”MBO这种收购方式已经成为必然。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建立的较晚,证券市场不够发达,因此,如何建立我国的管理层收购机制是一个值得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研究的话题。 一、MBO的概念分析 管理层收购又称“经理层融资收购”或“管理者收购”,  相似文献   

12.
《大陆桥视野》2005,(3):41-41
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透露,国资委正在制定有关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MBO)的文件,目前初稿已经起草完毕。  相似文献   

13.
成败得失MBO     
《新经济》2004,(5):17-18
财政部明令禁止上市公司国有股折价转让,但深圳华强背靠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持,前后两次报批方案均以九折价叫门。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春节过后的2月17日,张裕A(000869)一纸关于“控股股东国有权向外国投资者转让的提示”公告,把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张裕)的高管们推上了“借外资掩护实施EMBO(全体员工收购持股)”的风头浪尖。  相似文献   

15.
MBO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MBO的产生及其发展 所谓MBO即管理者收购。是英文Management Buy-out的缩写,意为经理层出资收购本企业。其主要含义是目标公司的管理者借助于外部融资机构收购本企业的股份,从而改变本企业的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及资产结构,完成从单纯的企业管理人员到股东的转变,从而达到重组本企业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它是杠杆收购的一种,它的收购目标主要是针对成长前景广阔和管理潜力较大的企业。  相似文献   

16.
首例“市场化MBO”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9月4日,湖北武汉市国资办宣布,武汉当地的著名大型国有企业武汉有机实业公司的全部国有股权由该公司管理层收购。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改革与MBO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70年代末,MBO被公认为对管理者,企业组织和国民经济发挥重大推动作用的一股经济动力。自80年代MBO成为英国政府对公营部门私有化最常见的方式后,MBO作为一种便利的所有权转换形式和可行的融资形式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18.
引进MBO     
颜发 《资本市场》1999,(11):55-55
<正>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里的“经理层融资收购重组”,能不能“引进”到转型经济中来?回答是肯定的。比较明显的根据是,转型经济中的企业存在着高昂的代理成本,因此同样有可能经过“经理层融资收购”来大幅度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事实上,“经理层融资收购重组”具有“going private(公司下市,与公司上市相对立)的性质,本身就可以成为  相似文献   

19.
《经济导刊》2005,(6):15-17
2004年,央企主辅分离大行其道。早在2002年,八部委联合发出859号文成为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的基本纲领。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劳动社会保障部的一系列文件将主辅分离继续深入推进。而2004年的国资发产权9号文件则直接面向中央企业,并且将主辅分离、改  相似文献   

20.
MBO是馅饼还是陷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哲 《经济管理》2003,(5):51-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