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许雪燕 《金卡工程》2010,14(10):120-120
一般认为动产善意取得制度起源于日耳曼法"以手护手"原则,但日耳曼法的"以手护手"原则与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只是在法律效果上相同,其仅是所有权人丧失占有后导致其权利效力减弱的逻辑结果。而罗马法取得时效制度却在逻辑功能、构成要件上都与动产的善意取得存在着共通之处。罗马法取得时效发挥着类似于善意取得的作用,两者名异而神似。  相似文献   

2.
方晓宇 《时代金融》2011,(29):37-38,46
时效取得制度为民法上一项重要制度,各国立法均有规定。本文就各国对时效取得的规定为简要的介绍,以探究其制度构造,并就英美法与大陆法两大法系间的不同规则及立法理念进行比较,并对我国将来在民法典中规定时效取得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善意取得制度作为物权法中物权的一项重要制度,其设立的宗旨是维护物权交易的动态安全,并调整物权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现在已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民法所确定,但一般都是仅限于动产,对不动产不适用善意取得。现在新颁布的《物权法》对善意取得制度作了明确的规定,正式确定了善意取得制度。既确定了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也确定了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这样符合我国国情,对维护交易秩序,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调整我国物权关系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王瑜 《金卡工程》2008,12(12):42-42
善意取得制度在我国<物权法>和<票据法>上都有规定,但票据法上的善意取得与物权法上的善意取得在立法宗旨、构成要件等方面存在差异,厘清两者的区别,明确两者的不同适用条件,对指导我国的民商事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德国民法将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分别规定以来,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更加被看作是两种不同的制度,其间并不存在制度上的联系.通过分析物权请求权的性质认识物权的含义与性质,结合时效的构成要件,分析物权请求权能否适用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的问题,对完善我国相关制度作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7.
安连成 《中国外资》2010,(2):167-168
自德国民法将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分别规定以来,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更加被看作是两种不同的制度,其间并不存在制度上的联系,通过分析物权请求权的性质认识物权的含义与性质,结合时效的构成要件,分析物权请求权能否适用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的问题,对完善我国相关制度作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8.
随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个人私有财产意识也在不断提高,遗失物的善意取得制度也逐渐被社会公众所熟识并关注.本文首先通过梳理遗失物及善意取得之概念,再通过古今中外遗失物之善意取得制度的比较法研究来略探遗失物之善意取得的法理意义及现存价值,并通过分析我国物权法107条对我国遗失物的善意取得制度进行评析并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9.
宁思泉  刘凤玉 《金卡工程》2010,14(11):17-18
由于受前苏联的立法体制影响,我国一直没有设立取得时效制度。本文通过对否定说之否定,指出取得时效制度不能由善意取得制度、诉讼时效制度、公信制度等其它制度代替,进而得出我国应该设立取得实效制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颁布实施,善意取得这一制度在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但实践中,有些公安机关对涉案赃物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一律追缴到底,从而损害了受让人的利益。本文旨在研究善意取得这一制度在公安实践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对公安机关在刑事执法中如何贯彻善意取得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占有制度作为物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陆法系国家制定民法典不可或缺的制度。罗马法的占有制度为法国民法、德国民法、瑞士民法、日本民法等对占有制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本文从罗马法上的占有制度出发,分析了罗马法上的占有制度对大陆法系国家民事立法的影响,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提出了我国制定民法典时如何完善占有制度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陈衍船 《金卡工程》2008,12(9):88-89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物权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保护交易安全,稳定经济秩序.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出发,探讨了善意取得制度对财产交易双方行为的限制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3.
善意取得是所有权取得的一种方式,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产生的一项交易规则。我国已通过物权法,尚无民法,文章具体分析了善意取得问题,以期对我国民法典的颁布尽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田月红 《金卡工程》2009,13(6):130-130
本文通过探讨不动产善意取得的否定说与肯定说,分析目前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现实状况,认为不动产也应该适用于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15.
张玲艳 《金卡工程》2009,13(4):147-147
传统民法中,盗窃物一般都不能适用善意取得。近现代民法也贯彻了这一精神。但是,在复杂的商品交换中,受让人要判断出让人是否为真正权利人已属不易,更何况要判断财产是否属于盗窃物。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于盗窃物已经有条件的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我国司法实践却依然主张盗窃物绝对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对此本文提出笔者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登记公信力原则与不动产善意取得都是关于不动产的重要制度。在最近通过的《物权法》中否定了登记公信力原则,这给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文章通过对登记公信力原则和不动产善意取得的分析,论述了确立登记公信力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1995年《担保法》颁布后,不动产抵押贷款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原因在于金融机构充分信任以政府公权力为基础的抵押登记制度,信赖所有权及担保物权登记的真实性及法律效力性.然而,政府权力并不能保证抵押登记的完全准确性,假使发生银行在办理完不动产抵押登记手续并发放贷款后,出现登记簿上的抵押人并非真正权利人的情形,银行基于抵押登...  相似文献   

18.
张杰 《金卡工程》2009,13(9):43-44
占有改定情形下是否适用善意取得一直是我国学者争论的热点问题,学者提出了"肯定说""否定说""折中说""类型化说""共同损失分担说"等学说,各抒己见.笔者拙见,现有学说都不可取.应该借鉴相类似情形下法律规定来解决此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11条因在婚姻法领域承认了善意取得的效力而饱受争议。保护家庭共同居住房屋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意义,理应受婚姻法调整,但是善意取得制度作为传统民法领域特别是动产归属判断方面的重要制度,与婚姻法的人身伦理属性、人文主义价值追求相悖。所以将家庭共同居住房屋无差别地完全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是不合适的,本条款应当进行必要的修订。  相似文献   

20.
起源于日耳曼法的善意取得制度,因其有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已被大多数国家的民事立法所确认。在我国,虽然票据法对票据善意取得制度已有相关规定,但在民法中无法找到它的依据、而其他相关行政规章又缺乏系统性、从而严重阻碍了票据交易及市场化建设,为此我国应以适当的立法形式系统地构建票据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