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所谓“幸福指数”,就是衡量民众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幸福指数”的概念起源十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20多年来,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小国不丹,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近年来,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都丌始了幸福指数的研究,并创设了不同模式的幸福指数。如果说GDP、GNP是衡量国富、民富的标准,那么,百姓幸福指数就可以成为一个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标准。百姓幸福指数与GDP一样重要,一方面,它可以临控经济社会运行态势;另一方面,它可以了解民众的生活满意度。可以说,作为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它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牛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2.
不丹,一个人口百万,国土面积才3万8千平方公里的小国,经济也不发达,在175个中等发展中国家里名列136位,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可是近年来突然声名鹊起,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不丹的经济发展走的是“另类”的经济学之路,作为“幸福指数”的“原创”者,不丹的发展模式引起了人们深刻的反省,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开始了幸福指数的研究,并创设了不同模式的幸福指数。据媒体报道我国国家统计局也在研究制定国民幸福指数等统计指标。[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国民幸福总值(GNH)的启示与国民幸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将微观幸福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结合起来考量,是一种创新性研究.不丹等国整体人文发展情况与GDP增长的逆态势以及诸多著名学者均致力于"国民幸福总值"的研究,说明国民幸福是衡量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依据.通过对GNH理论的研究,指出NHI较之GNH衡量国民幸福更为恰当,并提出构建以NHI为核心的多维度国民幸福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国民幸福虽然在主观上表现为国民的快乐和幸福感,但同样需要客观物质生活在国民间的均衡享有.国民福祉指标体系遵循人们追求幸福的价值诉求及其实现的条件和途径,付之以科学发展理念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时代内涵,本文运用2008年区域面板数据比较全国福祉协调指数,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检视幸福的区域分布,有助于区域发展失衡和贫富两极分化等社会现实问题的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5.
郑莉娜 《经济论坛》2013,(1):128-130
本文在对我国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以及文化传承和社会保障三方面对不丹国的幸福发展理念进行了介绍,认为“幸福指数”的提出折射出城市发展由传统发展理念向综合发展理念变迁的过程,最后提出应当借鉴“不丹模式”转变我国的城市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国民的幸福感并未有明显提升。本文选择影响国民幸福指数的四个基本因素构建了准国民幸福指数来代替国民幸福指数,并在HP滤波基础上建立ARMA模型,对中国国民幸福指数进行波动分析。在以上分析基础上得出了我国国民幸福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偏低,仅满足于基本生活需求;我国国民幸福指数较为稳定;人民的心理状态相对稳定等结论。  相似文献   

7.
作为第三世界三种比较成功的发展模式,韩国模式、智利模式、不丹模式存在着本质性的区别,前两种模式只具有战术意义,是在传统现代化模式范围内的工业化模式创新;不丹模式则具有战略意义,是对传统现代化模式的全面颠覆。随着现代化环境的改变,韩国模式已不可复制,智利模式也日渐式微,现代化危机的加深却使不丹模式的影响不断扩大。然而,对传统现代化模式的路径依赖与后发国家欠发达的现实却使它们的现代化转型困难重重,只有突破赶超思维定势,对智利模式与不丹模式进行合理扬弃,兼顾工业化与现代化转型的双重目标,建立起新型的追随发展战略,后发国家才能把发展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目标之上,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与比较优势,在公平分配、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与国民福祉,逐步实现后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8.
詹国枢 《经济》2004,(8):88-88
幸福公式,说起来简单,用起来蛮灵。明白其中的道理,不但自己追求幸福时可以少走一些弯路,而且可以给别人指点迷津,解释生活中不少看似复杂其实并不复杂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追求幸福是人性中最原始、最顽固、最持久、最积极的心理倾向,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幸福是什么?如何追求幸福和感受幸福?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下,却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试图透过形形色色的幸福观,探求幸福的社会性和规律性,进而探求普遍提高民众幸福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朱倩昕  李倩 《时代经贸》2007,(1Z):154-155
我们通常认为金钱可以带来幸福,但是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幸福与收入的提高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借助适应性理论和期求水平理论等理论,分析了幸福与收入的关系,并且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了幸福体验的个体差异、幸福者的特点,以及精神升华对幸福提升的作用。同时,也结合中国国民的幸福现状,讨论了收入差距、生活环境等条件对于幸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幸福是人生的永恒主题,人人都向往和追求幸福。教育是人类追求幸福的有效途径,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建设"幸福中国"具有重大意义。在深入分析大学生幸福观现状和成因的基础上,系统阐释了"知"、"情"、"行"的融合是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目标指向,着力构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对策体系。  相似文献   

12.
医疗保障与医药卫生事业紧密相关,其对国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论述了城乡医疗保险的一些问题,对建立具有中国有特色的城乡社会一体化医疗保障制度提出了一些见解,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幸福概念缺乏严谨定义是社会和谐理论研究的主要瓶颈,本文基于生命科学所构建的"幸福微观机制理论"为幸福提供了统一解释."基因表达"假说使幸福概念获得了生物学起源:幸福感是诸多基因在大脑情绪中枢联合表达的先验性规定,基因实际表达由个体所消费的生物性和社会性资源决定."大脑中枢理论"揭示了幸福生产原理:外脑皮层对中脑生物能做功跨时空维度的积分,是个体认同自身幸福程度的基本判据;生存环境中六种基本资源相对价格和个体相对生产能力,共同构成追求幸福最大化的客观约束.扩展的"幸福模式理论",揭示了"世界快乐地图"展示的国家幸福排名之谜;预测了社会发展和幸福模式分布函数关联变化路径;得出社会和谐与两种社会分布函数吻合度正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杨放 《财经问题研究》2007,(10):96-96,F0003
时下,"国民幸福与快乐"是学术界广为讨论的一个时髦话题.<光明日报>经济理论版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发表了10多篇此类论文,且与浙江财经学院等联合举办了"经济社会发展、生活品质提升与国民幸福快乐"全国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共同发表了"国民幸福与快乐全国学术研讨会杭州宣言",指出,国民幸福与快乐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经济增长本身并不是目的,只有在能够满足国民幸福快乐终极价值的前提下,才具有意义.食物、居所、金钱、荣誉等都是实现人们幸福快乐的手段,并非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与幸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包容性增长不是一种纯粹经济发展理念或模式,它还关涉到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和谐”、“共享”(包括发展共享、结果共享、权利共享和机会共享)、“公平”和“科学发展”等幸福伦理关怀。那种非纯粹追求经济性质的“包容性”与国民幸福感的“多维性”是相一致的,不仅创造了国民幸福感的政治条件(如机会、公共产品与服务获得以及安全保障等多维平等),而且还提供了国民幸福感的经济条件和心理条件,并向外界传递一种“让人民过上一种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地处喜马拉雅山的不丹,土地总面积4万7千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70万。这个不为大多数中国人知道的蕞尔小国,因其所倡导的“不丹模式”,近年来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政府职能目标、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功能及其模式实现,科学地定位政府职能,以期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终达到位得其人、人尽其才、社会和谐、国民幸福.  相似文献   

18.
高汝岭 《城市建设》2009,(11):168-168
改革开发30年来,中国的城镇化飞速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国的城镇化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的发展模式,介绍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国民经济学是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课程。通过对国民经济学历史形成的分析,展望了国民经济学未来发展的方向。从历史上看,国民经济学课程的产生与中国传统经济体制密切相关,并随着中国经济改革不断完善。目前,中国进行的政府主导下的以构建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渐进性改革是国民经济学在当前中国存在主要原因,并提出国民经济学研究未来的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方国家在非洲推行的现代化模式并不符合非洲国情,成为非洲国家现代化进程曲折的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试点—推广”渐进主义的方式取得了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生态文明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成功推进与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包括非洲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通往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对此,非洲各国不仅可以借鉴中国式现代化经验,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通过渐进式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探索具有非洲风格与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为促进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