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2002年,以《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为标志的国发5号文,拉开了中国第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序幕,实现了厂网分开,打破了电网独家办电的格局。2002年至2013年电力体制改革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和电力需求持续增长,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可以说,电力供应形势紧张是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2014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形势下行的影响,全国电力  相似文献   

2.
宏观政策     
《中国核工业》2009,(3):4-4
国资委:央企不得从事投机交易;电监会:积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国资委调整大唐通用广核3家央企主业;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将从五方面发力;核地研院喜庆建院五十华诞.  相似文献   

3.
辛化 《广西电业》2015,(3):81-82
<正>《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近日出台,标志着新一轮电改大幕开启。业已走过十年历程的电力体制改革,为何要"再出发"?改革方向是什么?又会如何影响电力和相关行业?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电改为何再启?200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决定对电力工业实施市场化改革。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历程,电力行业破除了独家办电的体制束缚,初步  相似文献   

4.
十年铸輝煌     
十年,对一个民族的历史来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是,十年对一个企业而言则意味着成熟和收获。从2001年12月26日四川省电力公司资阳公司宣告成立至今,十年来资阳公司秉承国家电网公司的责任与使命,充分发挥央企的"顶梁柱"作用,为推动资阳工农业全面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作出巨大的贡献。公司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员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坚强的电网  相似文献   

5.
围绕行业企业需要创新服务和沟通2012年,中电联本部牢牢把握"立足行业、服务企业、联系政府、沟通社会"的功能定位,紧紧围绕行业企业的迫切需要,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突出体现在以下方面: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开展了电力体制改革研究。2012年是电力体制改革十周年,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地调研了20余家电力企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总结了十年电力改革成果,借鉴国外电力改革经验教训,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6.
电力辅助企业主要是指电力设计、修造、施工等辅助性业务单位,其辅助性是相对于发电、电网这些主业而言的,反映了辅助性业务单位在中国电力工业中的基础、从属的地位。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电力辅助企业面临着数十年来最彻底的一次“洗牌”。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明确指出:“对现国家电力系统所拥有的辅助性业务单位和‘三主’、多种经营企业进行调整重组。  相似文献   

7.
●2008年电力改革将转入通过试点大胆探索、抓住机遇、实施重点突破的新阶段。主要标志:一是厂网分开遗留问题已经基本处置完毕;二是启动电力体制重大问题的研究;三是启动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南网整体上市不单纯是央企上市,也应该成为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南网综合改革试点的目标是形成有序竞争的区域电力市场运行机制,核心是节能调度和电价改革。●要在全国形成一个有序竞争的电力市场体系,需要耐心和时间,需要不断凝聚人心,需要不断创造条件,改革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8.
回顾和总结十年来电力体制和电力市场改革的做法.我认为大家特别是改革方案的设计者或决策者未必都有正确的把握。我国电力市场改革似乎显现出这样的规律,中央政府推行的电力市场改革效果不是很理想;而电力企业和地方政府推行的电力市场改革却悄然取得了成功。本文以发电企业与大用户直接交易为例,揭示其中存在的误区,表明准确认识直接交易改革的本质对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专家解读方案最大亮点:《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近日出台,标志着新一轮电改大幕开启。业已走过十年历程的电力体制改革,为何要"再出发"?改革方向是什么?又会如何影响电力和相关行业?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相似文献   

10.
围绕行业企业需要创新服务和沟通 2012年,中电联本部牢牢把握"立足行业、服务企业、联系政府、沟通社会"的功能定位,紧紧围绕行业企业的迫切需要,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突出体现在以下方面: 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开展了电力体制改革研究.2012年是电力体制改革十周年,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地调研了20余家电力企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总结了十年电力改革成果,借鉴国外电力改革经验教训,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煤利润函数分析,将分蛋糕模型和斗鸡模型联合运用,通过对十年来我国不同的电煤价格政策调控下的电、煤企业博弈情况的分析,具体分析论证了电力供大于求、供小于求两种情况下的煤炭、电力价格博弈,指出煤电矛盾的解决要靠长期深入的电力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2.
韩水  张锐 《中国电业》2007,(12):50-51
从1998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深化电力工业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到2002年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再到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施的意见》,中国电力市场建设已走过9年历程。9年来,中国电力市场建设的过程,也是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机制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过程。中国电力市场建设取得了大量经验和成果,但同时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和困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3月15日,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9号文]的发布,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拉开序幕。全面推动电力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命脉。9年来,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了电力产业结构转型与市场化建设,尤其是电力市场机制的内涵既要适应“双碳”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电力投资体制改革30年回顾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经过30年改革开放,包括电力投资体制改革在内的国家投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极大地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发展。总体上看,我国电力投资体制改革经历了1978-2003年的“集资办电”阶段,解决电力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以及2003年开始的“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阶段,以贯彻《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勘达到深化电力投资体制改革的目的。电力投资体制改革以及市场化改革,实现了我国电力工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活动市场化、投资规模持续增加、电力投资结构得到改善、电力投资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使电力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展望未来,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投资体制改革,需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改善投资的宏观调控和电力监管,同时要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两年来工作的回顾一、积极参与电力体制改革,及时提出建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明确了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2000年8月电力体制改革协调领导小组成立,标志着电力体制改革正式启动。中电联作为小组成员,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精神,坚持和党中央、国务院保持一致,始终把积极参与、支持改革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始终把深入调研、反映问题、沟通情况、提出建议作为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改革方案的研究制定阶段,积极调查研究,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努力把握改革的方向,客观反映电力企业的呼声,提出了…  相似文献   

16.
回顾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六年历程,电力工业的发展颇有可圈可点之处.从电力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上来看,改革使我国成为世界的电力强国,拥有了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高性能的电力设备;改革激发了电力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可以说,六年来电力体制改革的历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的过程.六年来,电力体制改革始终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义,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经改革激发活力,以改革谋求发展,经受住了持续四年严重制电的严峻考验,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最近,《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终于出台。回顾五年来电力体制改革走过的历程,深入学习《实施意见》,我们更加坚定了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扎实做好电力监管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深化电改要建立四个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颁布电力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4年来,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暴露出的问题和矛盾也十分突出。随着我国电力形势的改变,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刻不容缓。下一步改革需着重构建市场竞争机制、可持续发展机制、现代电力监管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9.
电力央企在2008年全面亏损,这部分亏损除了受外部经济形势影响以外,政策性亏损和地震、冰雪灾害造成的损失更为重大,电力央企的全面亏损和不断上涨的资产负债率让国资委只能考虑注资.  相似文献   

20.
上篇2002年4月12日,国务院下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国发[200215号文件),电力体制改革拉开帷幕;12月29日,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四大辅业集团在人民大会堂宣告成立,从此,我国电力工业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十年栉风沐雨,我国电力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各大电力企业都呈现出各自的特色和精彩。2013年,站在新的起点,让我们总结成绩,正视不足,展望未来,在下一个十年续写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