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孟子义利观对当代企业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十分重视物质利益,但他认为任何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必须自觉地受到道德规范的制约。当物质利益与道德规范发生矛盾时,则应当无条件地坚持道德规范而放弃物质利益。孟子认为,只有在遵循道德规范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真正获致最大的物质利益。  相似文献   

2.
从道德意识到道德行为之间有一个复杂的转化过程,其间有一系列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孟子将这一系列心理活动分解为仁、义、礼、智四个方面,俗称“四德”。深入研究孟子“四德”理论,对当今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孔子和孟子在义利观上主张:重义轻利、义以生利、以义制利,这对于汉代以后历代社会人们的立身处 世、人生价值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样,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那么,可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道德支撑的核心道德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应当是孟子的“仁爱”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贵思想的孟子“仁爱”思想,不仅涉及到个人修行、人际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而且渗入到了统治阶级的统治意志里,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积极开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校“两课”必须坚持与进俱进。坚持“两课”与时俱进,必须深刻认识其必要性,必须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使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6.
探索人格教育的理念问题,需要追索到对人性的基本理解。孟子从肯定性善论的立场出发,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作为塑造完美人格的人性论基础;通过扩充"善端"与"求放心"的教育方法,孟子要人成就一种"大丈夫"的理想人格[1]。这种探索对我们现代的人格教育仍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时民 《企业家天地》2007,(6):181-182
企业文化是在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兴起的管理学说,是管理科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强调了以人为本,重视企业的群体意识和人在管理中的作用,在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中特别突出了精神和文化的力量。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长期培育和保持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信念、经营目标和宗旨、传统等企业管理的软件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和爱护,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模式。当代管理学的这种最新发展使它和我国古代传统文化找到了结合点。  相似文献   

8.
孟子不尊周室、劝诸侯行王政等言行遭到了司马光等学者的指责,他们认为这是不尊君上的举动,不符合孔子所提倡的君臣之道。而朱熹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君主与臣民都必须遵守,王道也不是君主才能行使的特权,孟子不尊周室是在不同形势下的变通之举,是在遵守孔子仁义之道前提下的“行权”,与孔子对周王室的尊崇并无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孟子的修养观可以区分为修心和修身两个方面。就修心方面来说,就是要扩充四端、求放心、尽心、存心、持志;就修身方面来说,就是要集义养气、践于形,成就大丈夫的人格。大丈夫是身心修养的最终目标。孟子的身心修养观对当代社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入推进,我们将面临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做出回答;人的全面发展必须由哲学社会科学为其提供丰厚的发展底蕴.为此,高校应当趁势而起,凭实力和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中有新的更大的作为;"两课"教师更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落实到行动上.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没有代表“市民阶级”的启蒙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在明清之际已产生启蒙思想的观点流传很广。启蒙思想有广狭义之分,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启蒙思想,即代表所谓“市民阶级”的启蒙思想。中国的市民和西欧的市民有很大差异,中国古代不存在“市民阶级”,因而也不可能有代表“市民阶级”的启蒙思想和启蒙思想家。王夫之的“大贾富民,国之司命也”和黄宗羲的工商皆本论都和启蒙思想无关。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普遍主张抑商和反对用银,说明他们并没有从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考虑问题,他们仍然是地主阶级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引导大学生如何做人的课程,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人格教育应是基础。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的教育,重视人格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格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人格的失落也是当前大学生中应重视的现象。因此重视人格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思想品德”课,必须以人格教育为基础,从内容、方法、目标等方面加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创新教学模式、考试模式和其他实现方式,使“三个代表”成为“两课”教学的指导理念,使“两课”教学真正体现它的本质,即借助思想的交流与实践,使思想理论内化为学生的思维方式与精神状态,最终实现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教育行为过程。要实现“两课”教学“进头脑”的要求,应通过实施具体教学、主题教学、实践教学、整体教学和分类教学等,转变教学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要改变课堂教学的被动局面,帮助大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动力,并启迪他们的热情兴趣,必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课堂教学形成两种信息流向,以现代人的视野培养现代人,努力满足大学生饥渴的心灵,培养其综合能力,使课堂成为师生和谐的精神乐园。  相似文献   

16.
"两课"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两课”教学,就要把中华民族形成的具有稳定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浓缩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创新发展基础上,批判与继承,借鉴与改造,摒弃与创新,用科学的方法去伪存真,去旧赋新,才能真正实现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提高“两课”教师的素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创新素质和思维素质,开创“两课”教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新形势和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江泽民同志的讲话深刻指明了加强"两课"(指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下同)教育教学实效性问题的方向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江泽民同志的讲话精神,为了深入分析影响制约"两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我们于2002年4月就"两课"教育教学实效性问题,在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和社科部"两课"专任教师中开展了调研.这次调研活动的方式主要有:问卷调查、座谈、向学生征求书面的体会和建议,向有关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征求意见等,通过调研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两课"实效性问题,得出科学的结论,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两课"教育教学的效果奠定了基础.这次调研的初步结果,可概述为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本针对新时期高校德育教学存在的主要缺陷,提出根本转变原有以理论教学为重点的德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特有的教化功效,构建以行为训导为重点的德育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等人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