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7 毫秒
1.
《金融博览》2013,(4):8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到2020年"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这就意味着在城镇化发展中,不但要求保持一定的速度,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质量的提高。实践证明,在经济发展中,只有速度没有质量的发展将贻害无穷。城镇化是中国改革发展涉及甚广的一项系统工程。城镇化改革,要在更为开阔的视野下,吸收共性的经验,实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河南省城镇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率由1996年的18.4%提高到2013年的44.3%,然而在我省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城镇化建设资金不足、融资主体和融资方式单一、土地财政缺乏可持续性、融资平台风险突出等问题。而充足的资金、合理的投融资机制是城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因此,在城镇化建设中,我们要不断地完善我省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机制.从而全方位的在量上和质上保证我省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促进我省我省城镇化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协调城乡区域发展,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求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全面完整论述。据研究,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大约会衍生出50元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1万元的消费需求,按照每年转移1300万农村人口计算,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每年将新增6.5万亿,居民消费每年将新增1300亿。这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机构开拓业务提供广阔发展空间。推进城镇化将是未来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大契机。而城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金融部门如何正确扶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是现实应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一、目前推进城镇化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6月17日下午.作为第五届海峡论坛的重要经贸类子论坛“2013两岸城镇化建设论坛”盛大开幕。两岸城镇化建设论坛是两岸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城镇化建设论坛.是一场立足于推进海峡两岸城镇化建设的民间交流平台,旨在贯彻国家海峡大开发的指导思想.紧抓当前城镇化建设机遇.结合海峡两岸特色,通过两岸专家、学者的智慧碰撞.为促进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海西城镇化建设创新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提出宝贵。可执行的意见,以更为全面、深度的合作推动海峡两岸城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推进城镇化发展是公共经济理论关于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辩证关系的基本要求。公共财政作为公共经济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求各级政府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政策向城镇化倾斜的力度,推动城镇化率的提高;另一方面要抓住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国内外典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借鉴其经验教训.结合湖南湘西州实际。分析湘西州城镇化模式现状,指出其成功经验和制约因素.提出湘西州农村城镇化的有利模式.并对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关于"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升城镇化质量"的工作要求,将城镇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当前,荆门市拥有"中国农谷建设"和"柴湖振兴发展"两大省级战略,为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本文通过揭示荆门市城镇化建设现状以及农行荆门分行在金融服务城镇化方面的务实探索,剖析金融服务城镇化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马荣成 《河北金融》2013,(8):36-37,49
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明确提出提高城镇化质量的路径和要求,能否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真正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是未来和社会发展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从现代化发展规律看,今后一二十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这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既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需要适应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机制改革,实现社会保障制度与城镇化进程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安成 《现代金融》2006,(8):15-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能源、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的重要意义、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支持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一、新型城镇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内蒙古多伦县产业发展规划调整和工业园区规划调整是同步进行的,全县各工业园区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5%,但对全县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了66%以上,年均增长47%。全县园区规划面积从6.3平方公里扩展到56平方公里。累计开发面积从6.3平方公里发展到21.7平方公里。随着多伦县工业园区蓬勃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迅速加快。近三年来,城镇化率从38%提高到54%以上。平均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2万元上升到2.1万元,围绕煤化工、氟化工等技术支柱产业及下游产品开发,推进新型工业化化工区建设,为城镇化建设增添长期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进一步阐明,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在苏北地区,城镇化既是县域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引擎,也是其实现自身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如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是摆在县域金融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围绕城镇化给县域金融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提出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县域金融服务面临的问题,以及县域金融助推城镇化的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宜宾市有农业人口432万,2009年末的城镇化水平仅有36.5%,和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相比分别低10.72个和2.78个百分点,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近年来,一方面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实体经济和信用主体呈现明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经济活动和信用行为对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需求旺盛;  相似文献   

14.
加快城镇化进程对四川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四川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在环境条件改善缓慢、资源严重短缺的今天,客观上要求城镇化进程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才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分析四川城镇化的发展状况入手,深入分析了城镇化对四川资源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是一个历史性问题,不是短期的,不是运动式的,同时城镇化也是一个有利有弊的问题,所以,必须研究并遵循其发展规律,要全盘考虑做好顶层设计,尽力避免可能发生的挫折、波动,甚至是弊端或危害。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城镇化列入2013年6项工作重点,城镇化战略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目前,中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1.3%,今后如何提高城镇化质量,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是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16.
陈锦 《投资与合作》2011,(7):268-269
受中国城乡分割以及户口制度的约束.我国的城镇化大多尚是一种“伪城镇化”.在“十二五”规划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必须改革我国已有的具有50多年的历史的户籍制度.本文从户籍的改革与城镇化进程的角度来讨论户籍改革对去除“伪城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可以完善城镇化融资机制为突破口,加快推进财政金融体制改革,通过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促使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同步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求在提高城市化率的同时提升城镇化质量,从而需要各级政府加大相关投资力度。一些地方政府在预算内资金无法满足建设需求又无法公开举债的情况下,尝试了融资平台贷款等多种变相融资方式,但实践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明确要求: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要求:“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据世界银行统计,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已达到75%左右。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实现城镇化的要求,密山市把城镇化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做到部署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到位,城镇化建设顺利起步,开局良好。城镇化建设推进情况(一)科学编制规划,提供设计支撑。密山市按照"做大县城、做强乡镇、撤屯并村、全面改造提高"的总体思路,确定了"1965"三级城镇化体系,即打造1个县域主城镇、9个中心城镇和65个重点特色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它与人口控制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城镇化是降低人口增长率的重要因素.是控制人口高增长的根本途径,是最有效的社会和自然的控制机制。实践证明:城镇化是实现人口控制.解决宁夏人口问题的一个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