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谷物发展态势、展望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中国扭转了谷物种植面积持续下滑的局面,谷物种植面积与谷物产量连续4年增长.中国谷物产量的增长对保障世界食物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谷物结构正在发生明显变化,非口粮用谷物比重明显上升.根据预测结果,未来中国谷物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2010年和2015年谷物产量有望分别达到4.63亿吨和4.87亿吨,分别比2006年增产4.7%和10.1%.其增产的70%~75%来自于玉米.2015年前中国的谷物生产能够满足中国国内的基本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2.
我国谷物消费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85~200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物供需平衡表中谷物消费数据,分析了我国谷物消费的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谷物消费总量增长放缓,人均消费量趋于下降,其中,食用谷物消费总量和人均量均出现下降;饲料谷物消费总量缓慢上升、人均量则趋于稳定;收入水平、城镇化等因素对谷物消费有显著影响。目前,我国人均谷物消费的需求收入弹性出现了由正转负。  相似文献   

3.
中国谷物外贸格局与发展趋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粮食生产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年人均400kg的占有量,其中稻谷和小麦是城乡居民最主要的口粮用粮,玉米则是最主要的饲料用粮。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已达5亿t左右。据预测,我国玉米将在2005年后出现缺口,到2010年将有1.8亿t缺口,占粮食总缺口的55%左右,在现有技术水平下,稻谷在2010年缺口将达1.5亿t,小麦缺口逐渐缩小.并最终实现平衡。可见,相对于总量平衡来讲,品种供求平衡矛盾将更为突出。利用世界谷物市场进行总量和品种调节,将成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5.
2010年,我国继续强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综合运用价格、收储、投放和进出口等手段,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实现连续七年增产,保障了粮食市场供应,维护了粮价基本稳定,实现了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杨瑞珍  朱行 《粮经纵横》1997,(3):51-51,58
目前有关口粮和饲料粮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两个主要问题上,饲料粮需求的增加与人直接消费的口粮会发生争夺吗?谷物价格上升的原因以及饲料粮在遇到市场不稳定情况下能够及时地弥补口粮的不足吗?这些问题都是相互关联的,任何一种形式的家畜生产基本上都是以谷物的持续性生产为基础。在资源承载力下.要更加注意到随着人口的增加对饲料粮的需求也增大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8.
《齐鲁粮食》2003,(8):9-39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我国2003年冬小麦产量为8135万吨,该产量同比降低370万吨,减幅4.4%。这将是我国冬小麦产量连续第四年减产,其根本原因在于播种面积同比下降110万公顷,加之小麦生长进程受诸多因素影响而迟滞。  相似文献   

9.
10.
11.
该文对1961~2009年中美两国谷物产量增减变化及年际间波动进行了对比分析,中国谷物增产幅度大且增产时段多,美国谷物增产幅度稍小且增减时段相当;美国谷物产量年际波动幅度比中国的大,美国谷物产量年际波动一成以上的年份也比中国多。进而对比分析了谷物产量波动变化趋势,中国谷物产量增长快于美国,美国比中国谷物产量波动的峰谷落差大。最后分析了中美谷物产量波动差异的主要原因,中美两国谷物产量波动的首要因素是自然灾害,但国情最终决定了中美两国谷物产量波动的特点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植物外部生长参数的测量、植物营养胁迫诊断、病虫害监测及杂草识别、果蔬采摘机器人、农产品品质监测与分级等几个方面,对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文章构建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机制和耦合协调性,以期为更好地协调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2000—2016年我国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机制及两者耦合协调状况的省域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我国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度高,相对于粮食生产条件禀赋而言,产出效率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大。(2)2000—2016年我国粮食生产条件禀赋、粮食生产系统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度均可划分为2000—2004年的快速下降和2005—2016年的3阶变化2个阶段,但粮食产出效率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则呈现出持续下降的变化特征。(3)粮食生产条件禀赋与经济发展耦合度的高值区和较高值区在中西部地区集聚,而较低值区和低值区呈现出由分散向沿海地区呈长带状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4)粮食产出效率与经济发展耦合度呈现出高值区和较高值区的集聚区域逐步西移且范围不断缩小,较低区和低值区范围逐步向沿海集聚且范围不断扩大的变化特征。(5)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低水平协调省区数量由6个减少到3个,呈现出由在西部集聚向全国分散转变的空间格局; 拮抗型省区数量稳定在8~9个,呈现出由分散向沿海呈长带状集聚的分布特征; 磨合型省区数量由14个增加到18个,呈现出在中西部集聚并明显向西偏移的空间变化特征。[结论]我国应强化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地施肥用药; 明确主要矛盾,因地施策,推进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协同提升。  相似文献   

14.
我国池塘生态养殖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池塘渔业必须把工作重点转向生态养殖,对此本文简要介绍了池塘生态养殖的概念、内容、发展现状和主要模式,并提出了池塘生态养殖的前景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论渔业信息化及我国发展的策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阐述了渔业信息化的意义,渔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和促进渔业信息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饲料产业是联系着种植业、养殖业、畜产品加工业和消费的综合性产业体系,发展饲料产业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饲料加工业是饲料产业的主体,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东北地区的饲料加工业从无到有,尤其是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已经初步建成了完整的饲料生产、销售、研发体系,从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加工生产的综合情况和产能状况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该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小规模分散经营、检测和监督体系不健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品质量存在隐患等问题。因此,如何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对症下药是促进东北地区饲料加工业发展的关键。文章通过对东北地区饲料产业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加强生产过程监管、加大政府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坚持技术创新、完善上下游饲料产业的经营合作关系以及加大兼并重组力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水资源由于自然条件差异而存在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可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性加剧。相关的水环境系统受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自然和社会问题。已成为或可能继续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通过分析中国水资源问题和相关的环境效应,根据国情、水情,探索了我国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方式及水资源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建立水利绿色发展二维关联评价指标矩阵,从社会—经济—生态和输入—响应—输出两维度测算我国水利绿色发展水平,并分别从准则层、指标层确定其主控因子。[方法]文章运用水利绿色发展指数模型,选取2008—2017年17个指标分析我国水利绿色发展水平的时间演进;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其主控因子。[结果]我国水利发展已从非绿色发展期(2008年及以前)、较差绿色发展期(2009—2014年)进入基本绿色发展期(2015—2017年),水利绿色发展指数从2008年的0.11上升至2017年的0.54,社会—经济—生态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的0.18上升至2017年的0.54,输入—响应—输出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的0.04上升至2017年的0.53。中国水利绿色发展水平主要控制因子整体表现为社会因子经济因子生态因子,输入因子响应因子输出因子;指标层主控因子中生态用水比例系数、水利信息化水平、工业用水重复率、农业用水比例系数、水土流失治理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在排名前五位因子出现频率最高。[结论]水资源开发利用环节的绿色高效、经济发展结构优化及水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在我国水利绿色发展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核心内容,分析了目前在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可持续发展观出发,就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工作提出了五项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厘清中国南方地区肉牛生产的空间关联关系,挖掘南方地区牛肉增产潜力,探索统一的生产大市场建设路径。[方法]文章基于2008—2020年肉牛生产数据,采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构建了南方地区15个省(市、区)的肉牛生产空间关联关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刻画了各地在肉牛生产空间关联网络中的地位和传导方向。[结果](1)南方地区肉牛生产具有较强的空间关联性,其关联关系趋于稳定,但仍有巨大发展空间。(2)整体来看,关联网络中,安徽、贵州、四川和云南扮演“中心行动者”的角色;湖南和江西扮演“中介行动者”的角色,上海、福建、浙江和江苏扮演“边缘行动者”的角色。(3)生产板块已初具规模,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和湖南是动能传递的终点,是发展南方地区肉牛生产的钥匙。[结论]未来南方肉牛生产大市场建设应在大力发展西南肉牛优势养殖区的基础上,加快建设湖南和江西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其地理区位的优越性和中介功能。加强省际交流,改良牛种,保障溢出板块的生产动能,完善双向溢出板块的连接功能,挖掘接收板块的生产潜力,布局完善的生产功能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