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应概括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对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需要弄清几个理论问题:一是需分清生产要素中的劳动要素和非劳动要素的界限;二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以要素所有权的存在为前提;三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只是要素参与分配的前提条件;四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要以不同生产要素掌握在不同主体手中为前提;五是弄清楚生产要素的"贡献"含义.文章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收入量的具体规定,主要应由市场供应机制、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确定.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实质上是按劳动的贡献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实质上是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关系的现象描述;"按贡献分配"是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理论概括,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关系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实质上是按劳动的贡献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实质上是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关系的现象描述;"按贡献分配"是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理论概括,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关系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4.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分配理论的又一重大突破。劳动价值论并不否认资本、技术等物质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认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具有必然性。按生产要素分配能够极大地调动各生产要素拥有者的积极性。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收入性质取决于所有制性质。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是我党长期实践的理论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社会的所有制形式决定了它的分配形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初级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形式.二者是不能分割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实行计划经济,按劳分配几乎是唯一的分配形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路线的确立,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通过招商引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的公有制与私有制的  相似文献   

6.
张卓  段云 《商业研究》2004,(15):34-36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关系是正确理解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基础。目前关于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关系的问题,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按劳分配只有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一起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才能共同决定劳动收入,从而“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为我国居民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的理论概括,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现阶段,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主体。然而,有人认为按劳分配是一种非商品经济的分配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似乎已经消亡。因此,文章在这里就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关系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谦 《商》2013,(21):47-47
公有制要求公平,从而实行按劳分配;而市场条件下要讲求经济效率,不得不按生产要素分配,提高效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共同富裕。本文分别阐述了按劳分配的问题、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问题,并对此做了简单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收入分配既是理论热点问题,也是具体实践问题。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须结合起来,两者统一于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其意义不仅在于可更好地理解按要素分配是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更在于能有效协调劳动者的积极性与促进企业资本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0.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分歧之一。以往学者的研究,总是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对立,但通过对生产要素的来源和其再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导致两者存在差异的原因并不在于"私人占有",而在于"由谁来占有"。"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可以实现相统一的。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只要坚持自然资源的国有化,任何私人使用都必须有偿取得,且出让自然资源所获得的利益归全民所有,则除劳动力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间接形式的"按劳分配"。在此条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而不应当将两者相对立。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以非凡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对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进行了大胆突破。他强调:既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又要正确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既要打破平均主义,又要注意防止和克服两极分化;既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既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又要允许其他分配方式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经历了彻底否认、初步形成、逐渐成熟和最终确立等几个不同发展阶段。《哥达纲领批判》的问世,则标志着按劳分配理论最终确立。按劳分配的科兴内涵体现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假设条件下。社会对劳动者创造的社会总产品进行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把剩下的部分作为个人消费品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依据按劳分配理论建立的分配制度相对于历史上任何一种分配制度却是伟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正>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我国十几年来改革的实践证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必须不断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形式。就企业而言,分配制度最终反映在职工收入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计划经济时期制定的单一按劳分配制度和分配形式已明显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工资改革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郭正斌 《商场现代化》2006,1(27):348-349
一、按劳分配实现形式概念的界定 马克思所提出的按劳分配理论,可以从观念、制度、体制和形式四个层面来划分.从观念层面上看,马克思所提出的按劳分配是一种思想,是对未来社会分配制度的一种设想;从制度层面上看,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为未来社会的分配问题做出的制度安排,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性质;从体制层面上看,马克思所提出的按劳分配是一种分配机制;从形式层面上看,马克思所提出的按劳分配是一种分配方式和方法,是实现按劳分配制度的一种手段.本文所探讨的是第三、四层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沿海经贸》2001,(8):19-2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相似文献   

16.
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生产要素分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对于丰富、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促进经济的发展必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传统体制下实行的是一种名义上实行按劳分配,实际上是略有差别的平均分配的单一型的分配机制。改革开放初期,收入分配改革率先启动,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此后,从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到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及分配理论的不断创新,对收入分配的认识不断深入,收入分配制度也不断得到完善。2013年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标志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浅谈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陈美娣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无疑是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一个重大突破。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分配体制的改革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按生产要...  相似文献   

19.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分配理论和分配制度的重大突破.本文在明确个人收分配制度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分析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内涵,并进一步指出要正确处理好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按劳分配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的关系.走出教条式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误区,既肯定活劳动的重要作用,又实事求是地承认其它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开拓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新领域,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段翠芳 《中国市场》2011,(31):149-150
目前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规律的观点很多。国家的政策方针指出我国采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学术界普遍认为我国目前采用按生产要素贡献进行分配的分配政策。其实我国目前不具备实行完全按劳分配的条件,也达不到完全按要素贡献分配,我国目前的个人收入分配规律仅仅是简单地按生产要素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