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进步和全球化、模块化分工背景下,我国传统模式的劳资关系正面临着新一轮构建和调整,从劳资关系历史演化进程和研究方法入手,通过分析两者的内在关联性和对立性,论证得出"资本愈强,劳动愈弱"的分化格局日趋显著,劳资关系间力量对比正处于失衡状态的结论,随后探究全球模块化生产模式对劳资关系所造成的冲击和对劳动力流动的促进的双向作用机制,并以美国经济发展范式和劳动力市场为例揭示劳资间力量对比失衡与爆发经济危机的潜在联系。针对目前我国长期处于国际价值链分工的低端区间,不合理的收入分配以及制度缺失对劳资关系产生的一系列负面影响进行分类比较说明,反思调整劳资关系中的诸多缺陷,提出抓住机遇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提高劳动者技术积累,进一步完善收入差距的调节制度,逐步放开国际市场促进灵活就业等举措构建新型社会主义和谐劳资关系的探究结论。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呈现出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并重、产业内和产品内垂直分工快速发展和发达国家主导的特点。中国已经是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但仍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低端。未来五到十年,国际垂直产业分工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但服务贸易的重要性将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将会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将会继续提升,有望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并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全球价值链下中美两国出口品技术含量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危机时代,国际生产与贸易的格局正经历着深刻的调整,中美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出口总量统计法不考虑进口的中间产品值,高估了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本文试图建立一套有效测度出口品技术含量的分析方法,利用投入产出表计算了中美两国若干年份出口产品的全部技术含量、国内技术含量和国内技术含量指数。结果显示: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国和美国出口品技术含量明显提高,但中国产业结构仍处于价值链分工的低端,而美国处于价值链分工的高端,且上升趋势明显。中国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产业升级,最后提出中国产业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欧定余  刘娜 《商业研究》2002,(23):71-74
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国际分工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和趋势,从生产的分工向科研与生产的分工发展,从制造业与初级产品的分工向高技术产品与传统工业的分工转变。与之相适应,世界各国都在积极主动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抢占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制高点,以求在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我国也应该积极主动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建立在知识经济基础上的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争取在国际分工新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下国际分工发展的新趋势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定余  刘娜 《商业研究》2002,(12):71-74
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国际分工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和趋势,从生产的分工向科研与生产的分工发展,从制造业与初级产品的分工向高技术产品与传统工业的分工转变。与之相适应,世界各国都在积极主动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抢占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制高点,以求在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我国也应该积极主动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建立在知识经济基础上的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争取在国际分工新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迅速深化,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活动日益密切,但是“中国制造”仍然面临“低端锁定”困局。鉴于此,本文基于对“低端困局”原因的剖析,从对外直接投资视角出发,通过深入分析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和产业转移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影响机制,提出后发经济体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同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可行路径。对后发经济体突破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低端锁定”困境,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时期国际产业转移与分工变化及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发展时期,如何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机遇,趋利避害,提高我国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综合国际竞争力,是我国在经济国际化加速进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以自身的劳动力和市场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位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缺乏投入整个生产链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在逐渐地缩小,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已经不适应目前的形势。提高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要靠提高中国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以及吸收和消化先进技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劳动力价值理论将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分为三个部分,其货币表现就是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我国劳动力价值长期以来都被低估,"廉价劳动力"被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价值的认识误区,指出在我国劳动力价值被低估的影响,并提出了劳动力真实价值回归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F-F指数计算了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结果显示产业内贸易处于较高水平并且呈上升趋势。对指数进行分解可以看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虽然下降但仍处于主导地位;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在上升,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业目前还处于加工贸易的低端,但在不断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对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显示,要素禀赋及其变化是引起产业内贸易变动的主要因素,而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三个因素的影响很微弱,这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扩张的基础是比较优势且主要集中于产业链低端。  相似文献   

11.
产业链视角下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小企业己经不同程度地进入了国际产业链,但由于过分依赖低成本的比较优势、研发投入及能力不足、海外市场相关服务欠缺等原因,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多以轻工产品的出口贸易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生产制造环节为主,使得我国中小企业在参与国际分工过程中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我国中小企业应适时向产业链条的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渗透,通过不同的产业链整合模式逐步提升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并制定相应的国际化策略,真正融入全球产业链。  相似文献   

12.
略论自主品牌与品牌国际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品牌缺失不仅使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也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频繁遭遇非关税壁垒,还影响到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自主品牌与品牌国际化有必要成为一种国家战略.本文从企业和政府的角度,分析我国如何实施自主品牌与品牌国际化战略,以期为企业和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升级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价值链分工是社会发展后的产物,而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低端的位置,严重制约了本土制造业企业的发展。从全球价值链的观点出发,分析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寻求我国制造业的的产业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GL指数、贸易特化系数和FF份额指数及其扩展,对2002—2011年中美高技术产品九大技术领域贸易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模式以产业间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在国际分工中,我国大部分高技术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缺乏竞争优势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多角度入手解决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失衡问题;鼓励我国高技术企业向产业链上游攀升,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政府应为高技术产业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加工贸易产业链延伸及其对国内增值率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际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发展,促进了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低端产业加速对外转移,我国具有承接这些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具备一定基础的制造业等,这些都促使国际产业链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形式不断向我国延伸,从而为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曾蓓  崔焕金 《财贸研究》2011,22(5):18-27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分工深化发展日益成为中国产业结构演进偏离国际一般模式的重要驱动力量,运用逻辑演绎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剖析全球价值链分工作用于中国产业发展的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分工作为驱动中国产业结构国际化的主导机制,对中国产业升级和结构演化偏离国际经验产生了直接影响,而中国特殊的制度变迁模式又放大了产业结构演化的路径依赖以及国际分工的作用。研究的政策寓意是,应该把原先倚重的外向型产业发展模式转变为外向与内向驱动有效结合的平衡型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低端位置,那么当前制约我国技术创新的问题到底在什么地方呢?为了寻找克服当前这个问题对策,本文首先从造成我国技术创新困难的各种因素中选择主要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借鉴国外技术创新的举措,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克服我国技术创新困难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下的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表对相关指标的计算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主要发生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较低。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发展日益深入的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演进出现了新的特征,即产业间升级与产业内升级的背离。这意味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产业结构的演进存在着"虚高"现象。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这种产业结构的"虚高"现象与中国深度介入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密切相关,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促进中国产业间升级具有积极作用,而对产业内升级具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产品内分工视角的我国贸易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经历了由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不断深化的过程。作为发展中贸易大国,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也由传统的水平分工向垂直专业化分工演变,并以加工贸易为主要方式切入了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本文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测度中国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水平,针对中国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各个环节,采用贸易余额贡献率(CTB)指数衡量我国各个生产环节的贸易份额和贸易余额贡献率,并以电器设备、机械器具和纺织品为例,分析这三个部门产品内贸易各环节的情况和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产品内分工体系下我国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使生产要素资源配置面临重新分配和优化调整,劳动力资源作为第一生产要素,其合理配置及优化凸显重要。广东省人口老年化程度正逐步加大,劳动力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劳动力资源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广东应采取大力发展服务业、按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环境吸引人才,加快城市化进程等措施,以扩大就业需求、创造就业岗位、留住人才,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及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