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加强对村“两工“的管理,做到用工有计划,分摊合理,手续严格,结算及时,山东省即墨市采取如下措施,收到了显著效果。一、“两工“管理的有关规定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是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农业基本建设和兴办公益事业时,按照有关规定向村民无偿调用的劳动用工,简称为“两工“。它主要有以下三项规定:1.“两工”的负担范围及计算方法。凡户口在农村,具有劳动能力,且年满18~55周岁的男性公民和年满18~45周岁的女性公民,除按规定减免者外,每年都应承担5~10个义务工和10~15个劳动积累工。村民出工统一按“工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把农民承担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作为少数人乱支滥用的防空洞,增加了当地的农民负担,引起了群众的普遍不满。针对这个问题,江苏省盐都县尚庄镇为了把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做好做实,他们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对“两工”的管理,有效地杜绝了乱支滥用现象,受到群众的欢迎。1.严格控制用工总量以组为单位,一个农村标准劳动力年负担用工总量不超过25个工日,其中劳动积累工在10-20个工日内,义务工在5-10个工日内。在“两工”使用的具体安排上,一是生产组以内的农田三沟水系日常管理用工,以当地标准工日值计算…  相似文献   

3.
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是村合作经济组织为进行农业基本建设和兴办公益事业 ,按照有关规定向农民无偿调用的劳动用工 ,简称“两工”。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公民 ,每年向村集体投入一定数量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 ,是应尽的义务。近几年来 ,农村“两工”的管理相对薄弱 ,工票管理混乱 ,村集体与农户“两工”结算不及时 ,导致不少村对年内“两工”的使用情况及结欠情况不清楚 ,也因此而引起村民对村干部的不满。为切实解决“两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近几年的工作中 ,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收到了明显效果。一、年初编制用工计划每年初 ,各村要根…  相似文献   

4.
规范“两工”管理堵塞开支漏洞赵凤昆·费兆权·于广亮响水县七套乡为了控制非生产性用工,堵塞“两工”开支漏洞,切实加强“两工”管理,有效地控制“两工”乱支滥用现象,减轻了农民负担,受到了农民的欢迎。一、执行政策抓落实。1.明确“两工”用途及限额。农村义务...  相似文献   

5.
“两工管理亟待规范卢光元“两工”即积累工和义务工,是农村劳动力应承担的劳务负担。加强“两工”管理是执行国务院《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管好劳务用工、减轻农民负担的需要。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两工”管理存在一些极不规范的问题,亟待引起注...  相似文献   

6.
管理农村“两工”的思考刘光明管理好农村“两工”(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对巩固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但目前“两工”管理上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引起注意。一是分摊缺少计划性,不平衡性较大。有的摊派用工过多,加...  相似文献   

7.
管好用好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简称”两工”),对促进农村经济和公益事业发展,减轻农民负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几年来,我们在农村“两工”管理方面.研究的较少,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措施,部分地区“两工”管理出现不少问题,挫伤了农民出工积极性.甚至有的地方“两工”成了加重农民负担的主要项目。当前,加强农村“两工”管理,是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引起广泛重视,下面,结合我们大连市具体情况,谈些粗浅认识。一、农村“两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两工”是农民定项限额内负担项…  相似文献   

8.
加强农村「两工」管理迫在眉睫●唐国强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简称“两工”)的提取、管理和使用,中央和省有关文件都有了比较明确的政策规定。实践中,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发展需要、农业生产条件和对政策理解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一些地方两工使用存在随意性大、不...  相似文献   

9.
“三查”与会计人员管理宋玉生自1985年《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关于开展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报告的通知》发布以来,每年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三查”。10年共查出违纪金额数百亿元。如按重点检查面每年不低于40%的要求计算,全国各行各业平均每个单位...  相似文献   

10.
如何加强“两工”管理,笔者认为至少在用工前、用工中和用工后的8个环节上应注意把好关。一、编制计划。鉴于农田水利工程属性有县(市)、乡(镇)、村三级之分和用工总量的限制,故编制“两工”分级使用计划很有必要。应本着先急后缓、分批实施的原则,通过自下而上编制用工项目计划,自上而下审核、平衡编制好县、乡、村“两工”分级使用计划,年初和“提留统筹费”一并层层下达,分解到户,并填入农民负担监督卡。这样做,不仅能使县、乡、村三级使用“两工”做到统筹安排,计划用工,而且可使各级领导做到心中早有数,水利等相关职能…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东台市溱东镇党委、政府为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减轻农民负担,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该镇实际,将村(组)七项重点开支实行“定额管理,包干使用,节约有奖,超用赔偿”的办法落实到人,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办法如下:一、村(组)过渡期“两工”筹集与使用的管理2003年村(组)“两工”的筹集标准,以村为单位,每个劳力承担村(组)“两工”5个工日,农民自愿以资代劳的,每个工日价标准为6元。村(组)“两工”实行村组包干使用,村级使用3.5个工日,主要用于农田基本建设、公路建设等项目,年初纳入财务预算,由支书、主任、会计负责包干使用。组…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响水县南河镇党委、政府针对农民反映两工管理混乱的问题,深入村组解剖分析,广泛征求干群的意见和建议,于1999年秋出台了《南河镇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管理制度》。通过实行一张票派工、一本账核算、一块栏公布、一班人监督。杜绝了人情工、特权工、吃喝工和浪费工等问题。全镇21个村166个组,2000年1月至10月份,两工开支比上年同期节约7.5万个,劳均减少4.4个,下降35%。去年以来,全镇无一起因两工问题而引发的农民信访。中共盐城市纪委组织人员到该镇农村明查暗访后,对他们的两工管理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3.
健全网络强化管理──江西省泰和县沙村乡开展“三无”乡镇工作调查万崇禧江西泰和县沙树乡地处泰和县南部。319国道从其中穿过,经济发达。全乡有10个村民委员会,98个村民小组,2634户,人口14049,耕地面积23122亩,人均耕地1.64亩。过去每年...  相似文献   

14.
自从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九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向全国发出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紧急通知以来,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把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纳入了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并采取了一定的有效措施,把负担的提取比例控制在5%以内,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广大农民非常满意。但是,近期负担又出现反复,特别是有些地方为了不突破5%的比例,就在“两工”上大做文章。有的提高“两工”标准;有的提高“两工”日值;有的扩大以资代劳比例;有的扩大“两工”的使用范围;有的平调劳动积累等等。“两工”在使用中出现的种种错误现象,已成为加重农民负担的重要内容。我们不应掉以轻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两工”的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种订本式工票金志昌目前,一些地方在管理农村积累工和义务工(以下简称“两工”)方面比较混乱,如:对“两工”的使用不公布;村中几个干部都保管工票、发工票。工票的保管发放等环节也存在不少问题。分析其原因:一是工票管理程序没理顺,不少村主要干部集工票保...  相似文献   

16.
村务公开虽然搞了近两年时间,但最近我们到农村检查工作时发现,有的村庄在“两工”(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管理和使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意加大“两工”摊派数量,多余部分折款交村里作其它不合理开支;二是村干部不坚持原则,用“两工”拉关系走后门,随意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为自己办事的人记工;三是村干部已享受定额补贴,平时在村里执行公务仍然照常记工。这种滥用“两工”的现象不仅加重了农民负担,而且还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的党风廉政建设。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这些村庄尚未建立正规的“两工”核算专用账簿,让个别私心较重的村干部钻了空子;二是“两工”使用情况公开得不细,往  相似文献   

17.
“两工”帐不能“一风刮”笔者所在的村民小组,在1986年到1993年的8年中,有4年的“两工”帐“一风刮”。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村民小组换届时,原由组长、会计由于在任期内“两工”管理使用混乱、派工不合理,有的甚至将公用工变成私用工,半年或者一年...  相似文献   

18.
加强农村劳务“两工”中以资代劳的管理,是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拟就此问题谈点思考:一、要本着农民自愿的原则实行以资代劳。在实际当中,有不少地方,图工作方便省事,从本单位的经济利益出发,对于农民按《条例》应负担的“两工”,按田亩或...  相似文献   

19.
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农业专项贴息贷款“财政统贷统还”的做法及体会曹能求安徽省金寨县是全国重点贫困县,1986年以来,上级每年都投入一定数额的扶贫贴息贷款用于农业综合开发。怎样合理安排、使用和管理这笔资金,充分发挥其效益,通过10年的实...  相似文献   

20.
根据《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之规定,农村劳动力每年必须承担一定数量的劳动积累工和农村义务工(以下简称“两工”),并以出工为主。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