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过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而与男生相比,女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则往往处于弱势,这使得女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本文针对此问题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毕业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女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遭受歧视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处于就业劣势。本文分析了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姜琦 《理论观察》2014,(11):157-15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高等教育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扩大规模和招生的数量,随着招生数量的增多也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尤其增添了女大学生的就业难度。通过对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性别上的歧视,从社会、个人及高校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为缓解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汤阳 《魅力中国》2011,(8):348-348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转型时期,女性享有平等就业权是实现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维持社会和谐稳定和两性协调发展的保障。然而,近年来女大学生就业歧视已经演变成为我们必须面对普遍现象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不仅需要建立更健全的立法机制和政府的强力介入,也需要女大学生自身的觉醒。  相似文献   

5.
高校扩招,大学生基数增多,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加之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严峻的就业形势更使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实现女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是实现教育公平、消除性别歧视的重要措施,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女大学生就业难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社会传统文化的偏见,用人单位的局部利益驱使、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的尖锐、女大学生自身的因素是形成女大学生困难就业的主要原因.我们应采取完善法制建设,倡导先进的性别文化,增强自身的就业应对能力等积极有效的措施,通过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缓解和解决女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7.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女大学生就业难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社会传统文化的偏见,用人单位的局部利益驱使、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的尖锐、女大学生自身的因素是形成女大学生困难就业的主要原因。我们应采取完善法制建设,倡导先进的性别文化,增强自身的就业应对能力等积极有效的措施,通过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缓解和解决女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8.
女大学生就业难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完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女大学生就业弱势问题尤为突出。造成女大学生就业困难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原因,一是女大学生自身内在因素,二是外在的社会因素。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们必须从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女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等方面入手,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来促进女大学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女大学生在就业上越来越处于弱势,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传统观念的偏见、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的不完善以及市场经济的不发达。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须建立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保障体系及其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逐步改善女大学生就业弱势状况,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受中国传统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当今中国女性在参与社会事务方面受到很多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尤其是在当前高等教育连年扩招和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而导致的就业压力十分巨大的情况下,女大学生找工作更是十分困难。针对女大学生就业困境.本文从法律对策方面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教育发展模式的转变,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女大学生就业难更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应用加里·贝克尔的经济歧视理论对女大学生就业困境进行分析,指出组织拒绝女大学生是一种规避成本的理性选择。为使女大学生走出就业困境,初步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而作为其中的弱势群体——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更加凸显。因此,从社会、传统、生理、心理等多重角度来分析造成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一个特殊群体——理工科女大学生,她们的就业问题显得更加困难,其原因既有社会和高校的因素,也有女大学生自身主观的因素.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亟须对女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构建适合女大学生发展的就业体系,以解决其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14.
女大学生作为新时期的高知群体,她们独立、自尊,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却因形式多样的就业歧视而频频受阻。文章以苏州科技学院应届毕业女大学生为例,在回顾理论的基础上对现实作出假设,通过结构式访谈结果对假设进行验证,运用一维、二维分类方法探析广泛存在的就业歧视中歧视类型以及歧视程度,进而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5.
孟子焱  谷慧玲 《魅力中国》2010,(3X):158-158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也越来越多,很多女大学生在就业时因其性别差异遭遇就业难,使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受到挑战。构建女大学生和谐就业心态,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构建和谐社会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韦慧 《黑河学刊》2011,(7):148-149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社会就业压力的日益加剧,大学生就业问题已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而女大学生作为就业群体中的一部分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在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之中,女大学生的自身心理特点应该为高校教育者所重视并对其心理冲突予以调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独立学院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提出了促进其就业的应对策略.要加强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和心理素质培养,完善制度建设,增强高校就业指导,促使女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独立学院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提出了促进其就业的应对策略。要加强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和心理素质培养,完善制度建设,增强高校就业指导,促使女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女大学生就业难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女大学生就业难是由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文章对当前女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0.
高校扩招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先后经历了扩招前的供不应求到现在的供大于求,而实施这一政策以缓解就业形势的初衷在进入21世纪后,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政策目标,反而加重了现如今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形势将变得越来越严峻,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学校关心和大学生关切的焦点话题,解决大学生现有的就业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的和社会的问题,它更是一项事关全局的政治问题,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本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简单回顾高校扩招的背景,其次分析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几个重要问题,最后提出解决就业难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