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县级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业职业技能鉴定是农业职业技能开发管理体系的两大支柱之一,是实行行业准入制度的必要条件。它是由政府批准的农业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依据农业职业技能标准,对农业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水平考核和评价,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资格考试。不断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劳动力资源,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得以不断发  相似文献   

2.
大力推进农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是农业部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开发15周年。15年来,各级农业部门紧紧围绕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这条主线,大力推进以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3.
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是依据规范的鉴定标准,采用科学的手段,对符合鉴定条件的农业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水平及其任职资格考核考评的活动。它是农业职业技能开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业工人考核工作的完善与发展,是开发农业劳动力资源,全面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和就业、执业竞争力的关键措施。针对当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素质偏低现象,在农技推广系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逐步推行持证上岗,全面提高推广人员素质,既是加强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事业单位机构…  相似文献   

4.
为了全面提高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开发农业劳动者的工作能力,提高我省农村牧区实用人才综合素质,经农业部人事劳动司审核,国家劳  相似文献   

5.
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指对从事农业行业特有职业(工种)的劳动者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进行考核与评价,并对通过者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评价活动.农业职业技能鉴定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人才和管理者的职业水平标志,对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科技兴农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6.
于衡  肖玉强 《农业经济》2001,(11):31-32
农业职业技能鉴定是由政府批准的农业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依据农业职业技能标准,对农业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水平考核、评价,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资格考试。几年来,在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领导支持下,辽宁省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与支持。一、辽宁省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初见成效1、鉴定机构情况。我省农业行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这项工作比较早。从1991年6月创办全国第一所省级农业技术工学校开始,就开展了对农业技术工人的培训、考工定级、技能鉴定的管理和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7.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技术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农业技术的发展有对农业劳动力产生转移有一定的反作用,但是不同的技术作用方向不同。同时,农业劳动力与技术相互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出发展中国家摆脱过多农业剩余劳动力困扰的出路在于发展农业。农业发展的实质在于持续的资本投入和(或)劳动替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资本投入。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形式包括强制性转移和诱发性转移。广大发展中国家适合选择强制性质量提高和诱发性数量转移为主的战略。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设想的农业劳动力城市转移空间潜力并不大,出路只能是挖掘城市外空间转移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该文基于中部地区各省份1990~2011年的相关数据,将农村人力资本开发指标与C-D生产函数相结合,运用计量软件就中部省份农村人力资本开发诸因素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省际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且农村劳动力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后依次为农村教育以及健康人力资本开发;就中部地区省际差异而言,农村教育人力资本、健康人力资本、农村劳动力等方面的变差系数影响农业经济增长变差系数的弹性分别由大到小排列。因此,对于中部地区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在稳固农村物质资本投入的基础上,亟需促进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的深度开发,特别是教育人力资本开发,为现代农业发展供给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  相似文献   

10.
实践证明,实施农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教育,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农业劳动者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山东省即墨市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实际,试就农业从业人员多元化教育模式做以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蓝田村农户行为看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户对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反应的行为特征实际上从 1 998年农户就已经开始新一轮农业结构的调整 ,并表现出如下行为特征 :1 .农户兼业行为有所发展。详见下表 :   表 1  蓝田村百户劳动力分布情况表劳动力总 数农 村劳动力农 业劳动力劳市农者以农业为主兼营他业者其 他劳动者1 997年 2 332 30 1 4 6 1 1 1 35 841 998年 2 2 72 2 4 1 4 6 1 1 1 35 781 999年 2 2 4 2 1 6 1 349935 82  从表中可以看出 ,蓝田村百户农村劳动力中 ,从1 997~ 1 999年 ,纯农业劳动者的比率分别为 4 8.3%、4 9.6 %、4 5 .8%,兼业劳动力 (包括以农…  相似文献   

12.
正明确农业职业分类,将为农业人力资源的分配与规划夯实基础。一方面可以对积余的、新生的或短缺的农业劳动力进行有计划的培训或安置就业;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农业职业现状与发展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量进行宏观调控。虽然我国农业人力资源数量巨大,但众多地区农业经济相对落后,农民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难以早日实现。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各地农村职业技能教育不力,农业农村发展不均衡及发展总体水平较低,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等。从长远来看,要实现党中央  相似文献   

13.
一、农业装备化与农业机械化的区别 随着上海都市农业发展,传统的农业机械化必须向现代农业装备化方向发展。农业装备化与传统农业机械化具有明显的区别: 1、功能内涵不同。过去长期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农业机械的使用尽可能替代农业劳动者体力,减轻农业劳动者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解放农业劳动力。农业装备化不只是一般地替代农业劳动者的体力劳动,还将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人们的脑力劳动,在农业科技含量、生产作业环境、性能作用等方面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14.
农民就业是指社会为农村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工作岗位,使劳动者能有效地和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以充分发挥劳动者的效能。而大力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是解决农民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与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就业是指社会为农村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工作岗位,使劳动者能有效地和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以充分发挥劳动者的效能。而大力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是解决农民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农业劳动力资源可以从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来考察,从外延方面看,主要考察劳动力的数量,我们把受劳动力数量制约的劳动力资源称作劳动力普通资源;从内涵方面看,主要考察劳动力的质量,这里把劳动力的质量主要归结为劳动者所具有的知识水平。我们把受劳动力质量制约的劳动力资源称作劳动力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7.
关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一般有两个概念:一是一部分从事种植业的劳动者转向林、牧、渔业等多种经营;一是从事农业的劳动者转移到非农业的产业部门和其他部门。前者是农业内部分工的深化;后者是农业和其他各业分工的发展,即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其他行业的转移。世界上各发达国家在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时,都经历了农业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业的产业部门和其他部门转移的过程,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转移的形式及它所体现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却截然不同,或者有很大差别的。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早期,  相似文献   

18.
创立农业职业技能人才开发长效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技能人才是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农业职业技能开发紧紧围绕“三农”中心工作,把服务农业产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针对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这个问题,坚持用职业教育的理念方法,加快培养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紧缺的农业技能人才。截至目前,已累计培养农业技能人才410万人,职业工种涵盖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从人才培养与管理的机制入手,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进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马克思指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生产的基础。”可见,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只有农业发展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 由于农业产品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资料,这就决定了农业劳动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社会必要劳动的性质。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才推导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的科学结论。应当确立这样一种观点,即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它不仅反映着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而且反映着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