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5 毫秒
1.
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难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毕业生集中在城市和发达地区就业一方面加剧了这里的就业竞争,造成了这里人才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基层和经济落后地区引进人才的难度,抑制了这些地区的发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创新基层就业制度,为大学生基层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实现人才的自由流动和工作收益均等.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20,(1)
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是化解大学生就业困难与基层人才匮乏矛盾的关键举措。通过对山西省X县已就业大学生的访谈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基层就业存在的普遍问题有就业观念扭曲、薪资社保不理想、发展规划不明晰等。针对性地从大学生就业观、高校教育宣传、政府选聘、政策激励四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校企政媒联动的对策建议,为如何走出大学生基层就业困境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尤其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村去实践.在这种大背景下,从2008年起,各省每年定期通过严格考核程序,公开选拔一批年纪轻、素质高、能力强的大中专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农村担任"村官".该项目的实施一方面提高了基层农村党政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高校部分就业难问题.从长远眼光来看,大学生"村官"计划对高校新型人才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依 《时代经贸》2010,(14):226-227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尤其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村去实践。在这种大背景下,从2008年起,各省每年定期通过严格考核程序,公开选拔一批年纪轻、素质高、能力强的大中专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农村担任“村官”。该项目的实施一方面提高了基层农村党政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高校部分就业难问题。从长远眼光来看,大学生“村官”计划对高校新型人才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就业乃民生之本。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既是民生大计又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就中国现状看来,一方面是人才的缺乏,社会的企事业单位求贤若渴,觉得人才不足,另一方面,又出现大学生就业困难。我们觉得,出现这一对悖论的根本原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较差、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致。我们在办学工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就业状况好。  相似文献   

6.
苏少颖  孔祥雷 《经济月刊》2011,(11):142-142
在每年600多万的应届毕业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成为社会需要和满意的基层人才,其中主要原因是我国的高等教育还以一般各类科学知识的理论教学为主,实验室也大多是示范性场所,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出来的人才远远达不到社会的需求,教育效果的对应实际培养成本很低,远远不能实现一个基层应用人才的实际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保险行业因人才短缺问题严重制约了保险业的发展。一方面,保险业的发展急需人才,而且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很多毕业生又不符合保险公司开具的条件,从而导致了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本文从分析保险行业人才状况与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入手,提出高校加大培养符合保险行业需求人才的力度,以化解保险业人才供求脱钩的供求矛盾。期待对大学生自主择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经济纵横》2009,(3):29-31
<正>有专家说,中国的就业市场还是一个分割的市场。比如农民工和大学生竞争的就业市场并不是一个市场,二者之间难以替代。在这二者之间还有一个技工的就业市场,往往是大学生不愿意做、农民工还做不了。如果将目前的招聘市场分为供需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人才的供给,另一方面是人才的需求。按照人群看,前者可以细分为大学生、农民工、城镇失业者;按照企业性质讲,后者主要有民企、国企、跨国企业。我国经济总体上进人工业  相似文献   

9.
在每年600多万的应届毕业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成为社会需要和满意的基层人才,其中主要原因是我国的高等教育还以一般各类科学知识的理论教学为主,实验室也大多是示范性场所,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出来的人才远远达不到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全国毕业的大学生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同期增长64万人。而另据报道,2007年走出校门的495万大学生中有30%找不到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一方面,社会中存在岗位空缺,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去填补;另一方面,广大的毕业生淹没在“就业寒流”中,使大学生就业“急速降温”。从某种角度来说,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大学生就业难题,已经不再单纯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结果,而成为一个超越个人能力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一方面要求大学生自我反省改进,构建自身的独特竞争力,同时树立竞合理念,集体行动以增强谈判能力;另一方面则要求社会导向多元化,实现劳动力市场上人才种类的多样化以及各类人才的小批量供应,同时确保职场上的条件平等与机会平等.据此所引致的教育内容改革以及政府的相关配套改革都将有助于该问题的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基层就业能力是大学生满足农村人才需求,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但通过调研发现,大学生基层就业能力较差,应在切实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就业指导服务职能,开展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完善大学生基层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就业问题中的焦点问题之一."毕业即失业"的说法,早已不是耸人听闻.在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诸多因素中,高校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高校能否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财经类院校专业逐渐成为考生和家长的热门选择.本文旨在通过对财经类大学生职业能力素质进行专项调研,了解大学生职业能力现状,分析财经类大学生应具备何种素质来应对就业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并完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助力学生实现良好就业.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村官"工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市人才向农村流动的正规渠道,受到政府、学界、基层的高度重视,而学界关于"村官"对新农村建设效用也是争议不断。该文通过实地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村官"对推进新农村建设绩效明显但不是很大。究其原因,与"村官"选聘及使用机制、优惠政策等不无关系。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选聘、使用、培训及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耿旭 《经济师》2009,(2):9-10
经党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这对促进城乡之间人才的合理流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有基层经验的党政后备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作为一项全新的改革和尝试,具体政策的制定并未全面考虑所有因素,相关配套措施一时还难以到位。文章从大学生需求出发,分析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的影响因素。对政策的制定、完善以及吸引更多大学生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择业过程是在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一风险约束下,以职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抉择过程。基层工资待遇较差、生活条件较苦,流动机制不畅等导致目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通道未完全打通。建立赴基层就业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补偿机制,保证收益一风险匹配是构建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长效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7,(6)
目的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一直是医改的重要任务,关系到分级诊疗等重大举措的实施。因此,吸引更多的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尤为重要。方法是全面考虑国家在人才培养、评价、流动配置、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分析我国目前基层卫生人才配置现状。结果:当前我国基层卫生人才仍然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均、收入不高、流失严重等状况。结论: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收入为主要着力点,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让更多的卫生人才服务基层。  相似文献   

18.
达茂旗作为“富民实边”的试点旗,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经济以及国家优惠的政策吸引着越来越多自愿服务西部的大学生到基层乡镇、村任“村官”.2009年和2010年,达茂旗分3批选聘的28名优秀大学生分别在希拉穆仁镇哈拉乌素嘎查、石宝镇石宝村、百灵庙镇黄花滩村、百镇大街社区等任村委会支部书记助理、主任助理等职.大学生“村官”的引进,既缓解了基层人才短缺的实际问题,为用人单位补充了新生力量,又为高校毕业生锻炼自我、磨练自我、提升自我提供了广阔的人生舞台.  相似文献   

19.
关于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本军  宣丰敏 《经济师》2007,(3):126-127
基层是国家和社会的基础,但人们对这个十分熟悉的概念存在认识误区,片面将基层限定在较窄的范畴,因此,有必要厘清基层的概念和真正涵义。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现状、问题和趋势,通过完善政策、畅通渠道、舆论引导等方式,推进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关键的转型期,这个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中国的大多数企业普遍面临着人才短缺和人才外流的尴尬境地。如今,在中国的人才市场上有这么一种现象:一方面是许多学校的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另一方面是许多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原因何在,我们先来看看大学生的就业意向,70%以上的大学生希望自己可以到大型企业、垄断行业工作,而愿意到中小企业工作的人数很少;再来看企业这方面,即使是在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会现场,大多数的企业在招聘要求上都会写上“有工作经验”的字样。所以,一面是学生眼高于低,一面是企业的“高标准严要求”,造成了中国人才市场上的两难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