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首先提出来的,所以又叫做"戴明环"。戴明循环研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统计质量控制之父"之称的著名的统计学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Shewhart)在当时引入了“计划-执行-检查(Plan.Do—See)”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韩国波 《价值工程》2014,(20):139-141
本文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思想,结合物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和质量要求等,提出并构建了物业服务质量管理的三维结构,从服务过程维(时间维)、质量控制维(逻辑维)、服务项目维(知识维)等三个方面来研究物业服务质量,同时将戴明循环(PDCA)引入到物业服务的逻辑维中,并构建和完善了物业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质量管理大师的经典——对"戴明十四点"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斌 《大众标准化》2007,(12):42-45
爱德华兹·戴明(W.Edwards Deming)博士是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他对世界质量管理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享誉全球.以戴明命名的"戴明品质奖",至今仍是日本品质管理的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4.
自二战结束后直至1993年逝世,戴明博士(1900-1993)对质量标准、标准的要求及审核认证,特别是对1987版ISO 9000系列标准一直有自己独到看法.随着标准和认证工作的日趋成熟,戴明博士的许多观点已构成了当今ISO 90002000系列的基础.在2006年的世界质量与改进大会上,道格拉斯·伯格与威廉·哈拉尔发表论文"戴明博士眼中的标准世界".作为一个研究小组的成员,文章作者有幸曾在十年多时间内与戴明博士每月会晤,亲聆他的教诲.他们认为,ISO 9000系列的当前版本是一部集戴明博士的思想和观点之大成的著名文献,渗透于其中的是一项重要的管理理念--"体系",它的重点不是时刻关注组织结构上的变化,而是关注那些组织内部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和持续改进,这些都是戴明博士曾经提出的核心观点.可以看出,标准的世界正在朝着戴明博士预期的方向而演化.通过对质量标准演变历程的回顾以及对戴明博士一些重要观点的阐述,文章揭示和分析了当今质量管理方法、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戴明博士观点之间的联系和矛盾,指出戴明博士的理论对于建立和完善涵盖企业管理各个领域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ISO9000(2000)标准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看重,这毕竟是国际通用的质量标准,也同样是企业加入国际竞争的最底标准。在2000版的质最标准中提出了一个管理方法,即"PDCA"管理方法。"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之父戴明博士提出的概念,又称"戴明环"。P、D、C、A四个英文  相似文献   

6.
爱德华兹·戴明(W.Edwards Deming)博士是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他对世界质量管理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享誉全球.以戴明命名的“戴明品质奖”,至今仍是日本品质管理的最高荣誉.戴明学说对国际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始终产生着异常重要的影响,其主要观点“十四点”成为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以下就戴明的“十四点”谈谈笔者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戴明,一生集“统计学大师”、“质量管理之父”、“日本经济的救世主”、“美国复兴的导师”、“工业革命先驱”等多项桂冠于一身,一个对日本和美国都产生巨大影响的美国人,一个在日本名声大噪、达到荣誉的巅峰后再被美国人发现的传奇式人物。 戴明一生获得的赞誉远非其他质量管理专家所能比。丰田汽车主席丰田喜一郎曾说过:“没有一天我不想到戴明博士  相似文献   

8.
PDCA循环与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洁 《质量春秋》2006,(10):31-33
PDCA循环模式作为科学的工作程序最早由美国的统计学家休哈特提出,后来由戴明博士带到日本,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进行广泛应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也应用了PDCA循环模式。事实证明,PDCA循环适用于开展各种质量管理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质量名人】时间如流,目光定格在创造不凡的他们W.爱德华.戴明(1900-1993),耶鲁大学的哲学博士,兼为物理学家、统计学家。戴明出生于爱荷华,在爷爷的养鸡场长大。1939年进入美国人口普查局,二战后,被派往日本为一个正在进行的人口普查担任顾问。之后,他停留日本,为制造业商人提供质量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全面质量管理有句名言,头头抓抓头头。ISO9000:2000标准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给出了领导作用的要求,这说明无论是质量管理还是体系认证,关键都是领导。这一点还是世界质量管理之父戴明阐述的最精辟。他说“质量源自何处?答案是,高层管理者。公司的产品质量,不可能高于高层管理者所设定的质量水准。”戴明的这句名言,不仅道出了领导是质量的关键,而且指出了关键的关键是对质量水准的设定和策划。  相似文献   

11.
胡伟 《价值工程》2013,(19):98-99
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对成本管理日益重视,戴明循环理论作为一个优秀的通用管理模型,结合工程项目管理的自身特点加以运用,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八个步骤的流程,并赋予创新的思想,可以对项目成本管控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持续改进循环模型(以下简称PDCA循环)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PDCA的含义如下: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通过一个循环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个"富煤、少油、短气"的国家,这就导致长期以来我国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为主,污染严重。因此,大力发展在化石能源中更为低碳的页岩气,对于中国能源发展战略来说,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HSE管理体系作为一种先进的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科学管理手段,能促进页岩气的健全发展,并使之成为中国新的稳定能源供给源。本文从戴明的PDCA循环模式的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四个阶段着手为我国页岩气开发企业的HSE体系建设和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中采用的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这四个阶段反复循环的工作方式.PDCA循环激励法,就是企业管理者通过P、D、C、A四个步骤,对企业员工不断给予周密、系统的激励,使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进而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W·爱德华·戴明成名于他将统计过程质量控制的种子植入了日本.日本人非常善于学习,将数据驱动的管理(data-driven management)扩展到了公司的所有范围.其中之一就是1966年开创的将戴明的质量原则应用到新产品开发领域中的质量功能展开(QFD).  相似文献   

16.
久米均 《中国质量》2004,(10):47-49
一、戴明奖的由来 戴明博士是美国数理统计学者,他与日本的质量管理的发展具有很深的关联.应日本科学技术连盟(以下简称:日科技连)之邀,1950年、1951年和1952年,戴明博士赴日举办了以质量管理、市场调查为主题的讲座,为日本数理统计方法/质量管理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戴明奖创立于1951年,戴明博士把讲义的版税捐给了日科技连,小柳专务理事向理事会提议将这笔款项作为基金设立戴明奖,获得了理事会的赞同.此后,戴明博士又将自己<抽样原理-Some Theory of sampling>一书的日文版税捐出.1953年开始,日本经济新闻社每年出资赞助戴明奖的附加奖项--戴明奖文献奖.现在,除此之外的相关活动经费,大部分都是由日科技连承付.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应用全面质量管理(TQM)是对高校整个教学及教学管理过程所进行的有效尝试,其特征突出全面性、全员性和全过程性.其中,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科学的工作程序,适用于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能够有效推进高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引言: 翻阅着手边的《质量管理与控制(The Management & ControlOf Quality)》一书,看到该书作者将戴明、克劳士比、朱兰三位质量管理大师称为"管理三教父",不禁莞尔。2004年12月24日,是三位大师之一--朱兰的百岁寿辰。  相似文献   

19.
戴明,一生集“统计学大师”、“质量管理之父”、“日本经济的救世主”、“美国复兴的导师”、“工业革命先驱”等多项桂冠于一身,一个对日本和美国都产生巨大影响的美国人,一个在日本名声大噪、达到荣誉的巅峰后再被美国人发现的传奇式人物。戴明一生获得的赞誉远非其他质量管理专家所能比。丰田汽车主席丰田喜一郎曾说过:“没有一天我不想到戴明博士对于丰田的意义。戴明是我们管理的核  相似文献   

20.
ISO9000标准是发达国家军用标准的衍生物。美国军方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以"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和"统计抽样检验"方法为基础,制定了战时标准Z1.1、Z1.2和Z1.3,形成了最初的质量管理标准;1958年又制定MIL-Q-9858A等系列军用质量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