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系统地梳理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农产品数量与质量需求双重提升、农业资源压力越来越大、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等挑战,基于"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理念,阐述了生态文明型的现代农业主要表现为生产效益型的集约农业、资源节约型的循环农业、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产品安全型的绿色农业等四个特征,探讨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生态文明型农业新型生产模式的路径选择,指出生态文明型的现代农业建设重点为加强农业资源保护、推进农业资源节约利用、构建循环型农业产业链、实施一批农业可持续发展工程等,并提出加强生态补偿等制度安排,对于探索生态文明型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制定有针对性的推进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系统论、分工深化等理论引导生态农业产业化,探索生产性服务在生态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形成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生态效益最大化。方法 文章在梳理生态农业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基于交叉学科视角理清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生产性服务等概念内涵及相互关系,并以江西林下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为例,探索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生产模式、利益联结机制及三产融合实现方式。结果 (1)生态农业产业化需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相结合,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拓展林下经济、复合经营等多种生态模式;(2)加强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提供,注重生产性组织培育和支持;(3)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践行生态农业认证机制和生态农业绿色清单制度,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探索和江西现实依据。结论 生态农业产业化是乡村生态振兴的必然选择,而生产性服务则是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生态农业是农业打造品牌、提升效益的重要途径,契合了当前城镇居民的绿色环保消费理念。准确把握当前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对应调整生态农业的经营方式,实现二者的准确对接,既可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增进城乡和谐,还能普及生态环保理念,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一举多得之效。而当前生态农业与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还不能准确对接,错位现象普遍存在,急需树立生态环保经营观念,准确把握城镇居民的绿色环保消费趋向,基于此而进行生态农业的生产技术改良、经营模式变革以及产品服务更新。  相似文献   

4.
生态农业塑造了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升了食品的安全性,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高了农业经济产出,具有积极的社会经济效益。当前,我国生态农业制度基础并不稳固,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应加强生态农业立法,完善定量考核指标并严格生态农业的监督与执法,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激励机制,为生态农业发展塑造和谐有序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5.
优化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环节,对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围绕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生态补偿标准设计、拓宽农业生态补偿筹资渠道等方面,进一步提出优化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策略,以促进我国绿色生态农业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发展绿色高效循环生态农业,要在中央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坚持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协调推进农业结构布局、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和提升,实现农业发展、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三位一体;坚持传统农业功能和新型农业功能并重,不仅要生产和提供农产品,还要提供旅游产品、文化产品、休闲产品和生态产品;坚持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并重,提高光热土肥水的综合利用效率,促进农业资源由平面利用向立体利用转变,由单一利用向复式利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与自然能否和谐相处直接决定着社会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发展农业产业时应同时关注生态问题。与传统的农业营销模式相比,生态农业绿色营销的生态优势表现更为明显。在体验经济背景下,应将绿色理念融入到农业产品的生产、物流以及销售环节,对农产品结构加以优化,构建特有品牌效应,使生态农业绿色营销摆脱现有困境,推动农业产业高效健康发展。文章研究了生态农业绿色营销发展的意义,分析了体验经济视角下生态农业绿色营销面临的困境,探讨了体验经济视角下生态农业绿色营销发展的创新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将循环经济理论引入到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中,不仅可以创新农业生态园发展的新路径,而且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采取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探讨,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采集原始资料、现场实地调研、亲身参与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等方式逐步展开研究工作。文章介绍了循环经济理论,探讨如何在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中引入循环经济的思维,充分发挥循环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促进农业生态园的绿色可持续化发展。该文以青岛市杰丰有机农场的规划设计为例,分析了杰丰有机农场的特点,明确了其渐进式实现集约农场、绿色农场、生态农场、高端生态循环农场的目标,阐述了其"一心二馆八区"的规划设计格局,提出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园的必要性,并为促进循环生态农业园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厘清绿色消费内涵,对使用绿色产品、打造可持续循环生态系统、建立可持续消费机制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绿色消费理论对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并进具有重要意义。理解绿色消费理论的实践意义,不仅有助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费绿色化进程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还可以规范引导消费市场并推动绿色产业链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建设现代都市型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为客观评价天津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解析农业绿色发展的动力因素,探寻进一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对策。[方法]文章利用统计年鉴数据,定量分析天津市农业绿色发展现状。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出高效和乡村发展4个方面,构建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测算天津市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探讨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动力因子。探讨劳动力素质、科技发展、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和城镇化水平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和贡献程度,以期寻找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对策。[结果]2000年以来天津市农业绿色发展总体向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不断提高; 在农业产出高效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方面仍然存在短板,农业绿色生产经营仍需加强,急需寻找推动绿色发展的路径。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稳定财政支农支出,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结论]建议从法律上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设置从事绿色生态农业的门槛,规范农户绿色生产经营行为; 针对从事生态、有机、绿色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创立精准的农业补贴政策; 增强财政对绿色生产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投入; 发挥新型职业农民的作用,加强绿色生产技术传播和培训。  相似文献   

11.
生态农业的经济评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蓬勃兴起发展生态农业的热潮,追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正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总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发展农业生产,就要加强生态、经济、技术、工程、政策等措施的综合开发,对生态农业系统进行科学的农业生态经济评价,为进一步提高系统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进行高效调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本文就生态农业系统评价的类型与辩证程序、系统评价的原则和指标体系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宿迁是传统的农业大市.近年来,我们围绕创建"省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市"的目标,用先进农业技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用工业化理念推动农业产业化,用生态循环方式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着力构建以"优质高效、科技进步、规模集约、绿色低碳"为主要特点的现代生态农业体系.我们在省农科院牵头制定的《宿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市建设规划》的指导下,采取季度观摩、现场评比、考核通报等强有力的行政推动手段,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要素集成等有效措施,集中力量实施四大重点工程,不断探索和实践具有宿迁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农业以及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要求农业从事人员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能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但是就当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农民的生态意识淡薄,资金和技术投入不足等,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态农业发展。因此,新时期如何解决这些生态农业发展问题、实现农业的循环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了关键。本文就生态农业的内涵、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释放生态红利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最佳选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具有三大基本逻辑,一是基于生态经济效益理论和“两山”理论的基本理论逻辑,二是基于政策推动、消费拉动和技术驱动的现实逻辑,三是基于国内大量案例的实践逻辑。乡村生态产业化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经济效率提升,产业生态化有利于形成乡村生态产品品牌溢价,二者共同作用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基于这一内在机理,围绕生态资源开发、农业绿色转型、资源产权流转和生态载体溢价的四种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提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六大路径,即以科技创新为主线发展乡村生态农业,以绿色转型为主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品牌建设为主线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以品质提升为主线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以促进市场交易为主线发展乡村碳汇产业,以“生态+”为主线构建乡村全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15.
农业绿色发展演化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它的外生干预主要以创新形式出现。创新会增强农业绿色发展的自生能力、共生能力与和谐能力: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绿色发展的自生能力;组织创新提高农业绿色发展的共生能力;制度创新激发人们的创新活力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协调人与人、当代人与后代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以现实中的案例,论述创新对生态系统保护以及农业绿色发展自生能力、共生能力与和谐能力演化的影响。中国生态补偿始于中央政府的纵向生态补偿,但横向生态补偿对生态补偿制度的贡献会更大且走得更远。要按市场化、绩效化和社会化原则进行生态补偿创新,解决按面积发放生态补偿资金无法激励参与者的问题。绿色发展伊始阶段需要以政府为主导,但不宜停留在这个阶段。以市场和民众为主导有利于提高权利与责任的对称性和绿色发展的协调性,民众需要有展示他们贡献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优化生态空间结构,超越区域界限,根治城乡环境污染和发展生态大农业,必须构建城乡连体的现代立体化循环大农业体系,全方位充分发挥高端生态农业的功效。城乡环境污染联动,有其共同的根源,要从多方面揭示城乡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深化认识农村、农业尤其是循环大农业支撑广大城乡优化生态环境的作用;实施以科技武装的多层次循环工程,并将城乡多种污染物转化为资源,形成生态农业与生物质能源产业互动关联机制,从根本上提升农业质量和改善能源结构;为循环大农业培育综合性经营载体,实现邓小平所讲的"第二个飞跃",壮大集体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复兴公有制在农村的主体地位,促进农村改革与农民共同富裕,提高城镇化质量。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除了秉承一般意义上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基本内容、实施层次以外,还需要顺应新形势下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发展要求,从农业生态环境的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入手,破解现有制度实施中遇到的难题。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必须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有机统筹起来,这就要求进一步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构建多方主体参与,政府市场互补,市场供求、农民增收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与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8.
生态宜居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农业生产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机制为农业发展与生态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当下,必须要找到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所存在的缺陷,完善农业生态补偿立法与补偿标准、明确补偿主体、打造多部门协同管理监督机制,提升农业生态补偿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农业是实现农业清洁生产、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手段,也是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浙江省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先后建成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100个、示范主体1 000个、生态牧场1万个以上,基本形成了"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格局。研究依据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依照经营主体类型、生产规模、产业组织形式、生产环节物质流程与利益共享机制,结合区域辐射范围和产业融合特点,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循环农业发展实践模式,将浙江省循环农业分为经营主体小循环、园区生态中循环和区域闭合大循环3个层面,进一步探讨和凝练循环农业发展内在机理、运动规律和实践经验,阐明这三类循环模式的形成机制、发展动力与价值链接,选择典型案例剖析了循环产业链条的链接形式、物质流程与价值增值的环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加强产业融合、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约束与激励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贵港市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温暖湿润的气候,农业发展迅速,生态循环农业是一种农产品质量较好,产量较高,而且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友好的新型农业发展方式,贵港市近年来致力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针对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对生态循环农业重要性认识不够,生产设施比较陈旧,缺乏专业人才和先进技术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对生态循环农业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专业人才,建立科学合理的发展机制等,以促进贵港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