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土地是农户重要的生计资本,土地问题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的关键,关乎脱贫成效。基于理性选择理论和“推-拉”理论,本文采用重庆酉阳1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数据,从搬迁户的视角出发探讨农地流转对易地扶贫搬迁户脱贫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农地流转能够通过为搬迁户带来土地租金收入、促进家庭生产要素优化和劳动力合力配置正向促进搬迁户脱贫,非农就业这个逻辑中发挥中介作用,村干部政策执行则在农地流转和非农就业之间起调节作用。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过程中,要激活农村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要素合理流动,加大村干部主动执行政策的力度,不断带动搬迁户非农就业,夯实永续脱贫之本。  相似文献   

2.
易地扶贫搬迁是在扶贫攻坚阶段为解决生态脆弱区深度贫困问题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在理论层面从阻断效应、重构效应、增长效应和社会一体化效应等方面系统研究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意义,同时也从融入障碍、共同体割裂效应、生活成本约束、就业困境和公共服务瓶颈等角度论述了易地扶贫搬迁的约束条件,并着重以广西模式为核心研究了易地扶贫搬迁的“顶层设计-动员激励-统筹协调-监督考核”四位一体核心机制。广西易地扶贫搬迁的核心模式包含基础设施、就业培训、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产业带动、社区重建、文化融入、心理介入、生态恢复等九个方面,从而从“经济-社会-文化”三个维度建立了系统性的制度框架。这些经验具有一定典型性,值得总结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易地扶贫搬迁是开发式扶贫的重要内容,是在贫困地区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专项扶贫工程,通过对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根本改善其生存和发展环境.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并印发了《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了更好的理解《规划》,了解《规划》推出的背景以及实施的思路,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扶贫处有关负责同志.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和自然资源匮乏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使搬迁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对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云南省怒江州贫困农户易地扶贫搬迁准实验数据,采用DID模型对绝对贫困户和相对贫困户在不同易地扶贫搬迁模式前后的生计资本变动状况进行政策评估,发现易地扶贫搬迁总体上有利于提升农户生计资本.其中,依托企业带动安置模式(模式一)和山上搬山下安置模式(模式三)对提高贫困农户生计资本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有利于降低农户易地扶贫搬迁交易成本,并实现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的;依托小城镇集中安置模式(模式二)对纯农型农户生计资本变动不存在显著影响,但有利于提升农兼型和兼农型农户的生计资本;依托退耕还林逐步安置模式(模式四)对易地扶贫搬迁绝对贫困户生计资本不存在显著影响,但却有利于提升农兼型为主的相对贫困户的生计资本,造成“搬富不搬穷”的现象.此外,人力资本提升贫困农户生计资本的作用最为显著,物质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次之.  相似文献   

5.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理论,选择相关指标测度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等生计资本。通过调查数据分析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生计资本现状,研究表明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生计资本值为0.539,说明移民生计具有不可持续特征,需要围绕生计资本内涵培养移民可持续生计的累积能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精准扶贫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有利于针对性地改进扶贫举措以提高贫困户的满意度。文章基于西藏深度贫困地区1091份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剖析贫困户对精准扶贫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研究发现:西藏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户对精准扶贫的总体满意度水平较高;精准识别、产业帮扶、驻村帮扶、易地搬迁的满意度水平有差异,但都对精准扶贫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驻村帮扶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精准识别;同时,精准识别、产业帮扶、驻村帮扶、易地搬迁相互影响。基于上述研究,文章提出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期间,要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加强驻村干部的选派,继续做好驻村帮扶;加强对易返贫人口的识别监测以防止返贫;妥善解决易地搬迁户的生产就业问题;加强产业帮扶针对性,努力提高产业帮扶效果。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正式批复《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重点部署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基础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扩大对内对外开发等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同时针对健全中国西部大开发保障机制的六大举措分别是:国家政策扶持、金融服务支持、企业发展激励、资源合理开发、政府协调服务以及规划有效实施。《规划》提出,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对西部基本失去生存条件地区的农牧民,进行易地扶贫搬迁;加强对边远高寒山区、人口较少少数民族地区、三峡库区等特殊困难人口的社会救助;加快开发式扶贫步伐。  相似文献   

8.
以金融机构为研究样本,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金融机构参与精准扶贫对金融企业价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融机构参与精准扶贫对其绩效有正向影响;从细分业态来看,银行业和保险业影响不显著,证券类金融机构和其他类金融机构正向影响显著;从金融扶贫的方式来看,转移就业与易地搬迁脱贫投入对金融机构的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发展脱贫投入、教育脱贫投入对金融机构的绩效有一定正向影响,健康及生态保护扶贫投入、兜底保障与社会扶贫投入对金融机构的绩效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2011年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由“解决温饱”进入“发展致富”新阶段。市场失灵导致贫困地区要素集聚能力弱、投资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导致扶贫移民数量大、增收难度大,城乡二元制度导致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差距大、农村要素资本化程度低,贫困人群知识技能缺乏导致其人力资本存量低,以及财政扶贫资金总量不足、配置效率低,使贫困地区普遍面临“在贫困中发展、在发展中贫困”的困局;加上贫困标准的提高,新阶段扶贫开发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应加大投入力度,增强贫困地区发展能力;完善政策配套,提升易地搬迁扶贫效率;提升贫困人口人力资本,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加快制度创新,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加快立法研究,为扶贫开发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0.
贫困内涵的多维复杂性和致贫因素的多重叠加性以及贫困是历史性和动态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对立统一,使得中国深度贫困地区反贫困事业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还有很长路要走。设置过渡期将脱贫攻坚的有效模式和业态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架构进行前瞻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科学构建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和脱贫致富长效提升工程,既可以推动国家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也能乘势而上全面开启"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基于此,在归纳深度贫困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使命任务并阐述全球乡村发展趋势及对我国乡村振兴启示基础上,立足深度贫困地区实际,提出了重点从补齐教育短板和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与新型城镇化及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体系、财富创造与财富再分配机制同步成长、生态扶贫引领绿色发展崛起、提升基层内生反贫困能力和团结包容的社会治理能力等领域进行探索实践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