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我国1987-2004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货币错配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错配减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据此提出了从减轻货币错配的角度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是否应关注资产价格——基于货币稳定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稳定是一个伴随着货币交易范围扩展而不断拓展的概念,资产交易规模使资产价格波动能严重影响货币稳定和社会福利,因此,货币稳定应当包括资产价格稳定。利用中国1998-2009年月度、季度数据,以及协整检验、误差修正估计和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后得出:资产价格与传统通货膨胀指标现值及预期值存在联动性、与经济运行中的货币存量具有显著的数量解释关系,资产价格通过影响消费、投资等经济因素冲击着货币政策效果;货币政策对维护包括资产价格在内的货币稳定并非无能为力,经验表明资产价格往往对货币政策调整做出积极反应。因此,货币稳定指标应根据传统通货膨胀指标和资产价格指标综合计算,即货币政策应根据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精确分析资产价格与货币中介目标的关系,准确采取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围绕货币政策、赍产价格和金融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通过分别研究资产价格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冲击、资产价格波动对货币政策的挑战和我国货币当局在应对资产泡沫,维护金融稳定过程中的政策实践,论述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和破灭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和冲击,最后得出相关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5.
6.
不同经济部门的货币需求差异研究——中国货币需求不稳定的一个新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资金流量表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宏观经济中各部门的货币需求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来说,政府部门具有较大的货币需求,而居民部门的货币需求相对较低,这使得国家宏观政策的松紧变化对总量货币需求形成了一定冲击,货币流通速度也随部门支出结构的调整而出现明显波动。因此,分析不同经济部门的货币需求可以为我国货币需求的不稳定提供一个新的解释,同时也能为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搭配提供一个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7.
金融稳定与物价稳定的货币政策目标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货币政策目标应当根据经济环境和条件约束不同而调整。经济虚拟化给经济发展带来全新挑战,金融稳定日益成为新时期货币政策目标的重点,最终体现在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中介机构能否保持支付体系的顺利运行,使整个金融体系不出现重大系统性风险。理论和实践都表明: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既非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从资产价格各阶段演变历程来看,既要考虑到货币政策当期的刺激作用,也要考虑到其滞后影响,从而相应地做出前瞻性反应,这样才能真正减少资产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从而维护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8.
我国1996年正式将M1的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同时以M0、M2作为观测目标。之后,又以货币供给量M2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这是我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方式的一大进步。然而,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和我国金融管制的放松促使金融创新得到迅猛发展,这使得货币的定义和计量变得日益困难,传 相似文献
9.
金融稳定与货币价格稳定之间的关系,在全球的金融危机之后,已被重新定义,需要更高的利率以抑制金融风险,将金融稳定的内涵纳入到我国的货币政策之内,以降低系统性低估而导致的风险诱因。因此,本文提出了在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将金融稳定纳入其考量范围内,使有效的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构成具有重要意义,并通过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内涵,制定适宜的货币政策和利率政策。 相似文献
10.
维持金融机构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是货币稳定与金融稳定,把握好货币稳定与金融稳定的短期冲突,并保持长期一致性发展,货币保持长期稳定能对金融稳定有促进作用,是金融机构长期稳定经营与发展之保障。文章通过对货币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关系进行分析,对维护货币稳定与金融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货币需求的协整分析及其货币政策建议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5
本文运用协整以及弱外生和短期因果关系检验 ,对我国货币需求的长期稳定性进行实证 ,由此而产生的主要结论为 :我国货币需求的长期稳定性 (协整 )依赖于时间趋势 ,货币政策目标变量为M1,实际货币政策效应主要体现在促进经济增长。我国货币需求和利率是关于协整向量的弱外生变量。基于上述结论所提出的政策建议为 :当前的货币政策重点应转向于防范通胀 相似文献
12.
基于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修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构造了一个四期二叉树模型,对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仅以维护货币稳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无法同时实现金融稳定。基于此,文章对货币政策框架进行了修正,将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纳入统一的货币政策框架予以考察,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VAR检验结果表明,银行信贷增长率和房地产价格指数都是我国货币政策应当关注的金融稳定指标。货币政策应根据金融稳定指标进行逆周期调控,调控重点是金融稳定指标预期,而非稳定指标本身。 相似文献
13.
货币需求稳定性与货币量指标在货币政策框架中的重要性存在紧密的关系。在西方国家,货币需求稳定性下降使货币量指标逐渐从各国货币政策框架中淡出。虽然我国也存在货币需求的不稳定,但转型经济的特殊性以及市场环境的制约,使货币量指标在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在目前,细致分析各类转型因素对我国货币需求稳定性形成的冲击,提高对货币需求的预测能力,才是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新体制逐渐确立下来,对于金融行业来说,行业的发展主要依靠金融创新来推动,金融创新也逐渐成为社会经济机体的中坚力量。同时,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逐渐掀起了一股金融创新潮流,在中央银行的主导下,金融创新对一国的货币政策甚至是整体经济发展态势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对金融创新环境下的货币政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金融体系无法维持平稳运行状态,实体经济也会因其中介功能的失调而受到损害。因此,维护经济金融的双重稳定是当前阶段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议题。本文将金融周期作为金融稳定的衡量依据纳入财政和货币政策规则,通过构建包含金融稳定目标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反应函数模型与数值模拟分析,实证考察了兼顾金融稳定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在维护经济金融双重稳定方面的作用。研究表明,适度盯住金融稳定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有助于降低多个政策目标的波动性,从而促进经济与金融的双重稳定。但多重政策目标的冲突与不同政策目标适度调控区间的差异性突显了单一政策的局限性,如何加强各方政策的统筹与协作、动态平衡不同政策目标与政策反应力度,是决策当局需要权衡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经济开放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运用Karras建立的产出增长率和通货膨胀模型,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框架,分析经济开放度对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无论是以M0作为货币政策的测度指标,还是以M1作为货币政策的测度指标,它们都反映出:在长期,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会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但从短期来看,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不一定会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时反而会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仍方兴未艾的全球大规模全方位的金融创新,使世界金融业发生了深刻而全面的变化.这股金融创新风潮,使得各国中央银行对国际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对货币政策的实施都造成了冲击,提出了挑战.分析了金融创新下对货币供求的影响,确保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金融稳定与价格稳定间存在一个常态化的适度负相关关系,即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有助于维持较好的金融稳定状况.我国金融稳定状况的改善能有效降低通货膨胀的水平值和波动率.我国金融稳定指数与价格指数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联,所产生影响的强度和波动的大小存在显著的不同,这说明我国在维持价格稳定时应该考虑金融稳定,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也应该加入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