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神玉飞 《经济学家》2007,98(2):15-20
理论界流行着关于马克思与熊彼特的"二分法悖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最终不能继续生存是因为其经济失败",而熊彼特则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被摧毁是因为其创新而取得的经济成功".本文旨在通过比较马克思与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的思想后,探讨了这两位经济学家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金融的角度出发,探寻有助于中等收入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驱动力量.具体来说,本文在一个简单的熊彼特模型基础上引入了金融部门,详细考察了信用约束对于一个国家经济收敛以及非收敛陷阱的可能影响,然后从相反的角度归纳出金融发展对于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金融发展可以系统性地提高经济收敛速度.第二,金融发展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促进创新的策略"所引致的经济收敛程度.第三,金融发展可以撬动非收敛陷阱,将其推后,并同时将增长最大化均衡点提前,拓宽可供企业进行策略转换的过渡区间,即从"促进模仿的策略"转向"促进创新的策略"的过渡区间.第四,金融发展可以有效地推动企业策略内生转换点前移,避免经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3.
一、创新理论探究创新是目前社会普遍使用的一个词汇,就汉语的语意来说,它具有创造、变异、变革等多重含义。然而,作为经济学的创新概念,则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首创的。虽然熊彼特没有单独论述过创新理论,但是他在1912年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及以后一系列著作中,首次将创新视为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经济事实,诠释了创新概念及创新生成机理,并论证了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对创新理论的形成作出重要贡献。熊彼特创新理论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创新与发明有严格区别。熊彼特从生产方式变革角度阐述创新含义:生产手段新组合,或生产…  相似文献   

4.
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发展理论,创立了创新经济学.熊彼特认为,经济本身存在着某种破坏均衡而又恢复均衡的力量,这就是"创新"活动,通过创新可以促使经济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著名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很多城市开始实施创新城市战略.  相似文献   

5.
陈伟军 《经济导刊》2013,(Z1):78-79
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发展理论,创立了创新经济学。熊彼特认为,经济本身存在着某种破坏均衡而又恢复均衡的力量,这就是"创新"活动,通过创新可以促使经济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著名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提出了"国家创新体  相似文献   

6.
熊彼特的企业家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所阐述的企业家理论。他认为 ,企业家不同于资本家 ,企业家的本质是创新 ,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创新的主动力来自于企业家精神 ,其成功取决于企业家素质 ,信用制度是企业家实现创新的经济条件 ,在现代社会中 ,企业家是不可缺少的 ,熊彼特的企业家理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理论》是熊彼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在书中他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并把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他对信贷、资本、利润、利息、经济周期等经济理论的解释和探讨也有独特的见解.受所处时代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的一些理论和观点仍存在偏颇和局限性.但是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不管是在学术贡献还是现实指导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许曦  刘方 《经济师》2004,(7):27-28
熊彼特提出的“创新思想”解释了现代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原因 ,是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文章主要分析了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 ,并对其作了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9.
郭楚 《广东经济》2014,(11):46-49
正当前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全民创业创新是促进我国经济实现提质增效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环节。创业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创业创新始终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掀起过多轮创  相似文献   

10.
胡刚健 《当代经济》2007,(12):41-42
文章首先从三个方面对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进行了解读,包括创新的概念、创新与企业家的关系、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然后介绍了以弗里曼为代表的新熊彼特主义者对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的新发展--国家创新体系理论,最后结合上述理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1.
2010年7月17日,四十余位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海内外学者在北大博雅国际会议中心聚会,以“别求新声——汪晖的学术世界与当代中国思想之进路”为题,召开了一次学术座谈会。会议共设立了四个议题: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问题、二十年来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思想论争与超越左右、当代学术生产与现实关注。  相似文献   

12.
"感物说"和"摹仿说"分别是中西关于文学艺术发生的理论学说,并且都各自对其后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者都反映了文学与自然、社会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不能忽视两者的确存在着更为根本的差异。"感物说"强调的是主客观的融合,而"摹仿说"则强调主客观的分离,这和中西方"天人合一"和"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有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学界对虚拟经济的各种界定,实践中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矛盾运行,其实在《资本论》中早有论述。经过长期的发展,虚拟资本已经演化为多种形态,构成了现代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的加速器。但虚拟经济发展过度,也会变成现代经济泡沫成分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
浙江经济发展迅猛,关键在于浙江人做任何事情都敢于"出发".缺少真山真水,他们敢在发展旅游业上"出发",搞起了宋城、横店影视城等人造景观,效益并不比别人逊色;缺少自然资源,敢于在专业市场建设上"出发",大做"无中生有"文章,硬是把全国的羊毛衫、木材等产业聚集浙江市场,依靠发达的市场体系,培育出地域特色明显、投资主体明确、专业化生产与分工协作相结合的块状经济;规模经济薄弱,敢于在提升经济规模上"出发",依托个私经济,实行产业集聚,形成了小企业、大群体,小商品、大市场,小摊户、大网络,小企业、大集群.一根小小的吸管、一条小小的领带、一个小小的纽扣,都做成了大产业.  相似文献   

15.
在荀子“义分则和”的理念中,“和”、“义”直接继承了孔、孟思想,而“分”主要基于社会现实的考虑。与孔孟以“敬与让”言“礼”不同,荀子则主要以“分”言“礼”。荀子的“分”有四个层面意蕴:何为“分”、为何“分”、如何“分”、向何“分”;“和”则贯穿于其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荀子的“义分则和”思想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论述苏轼在贬官黄州时期的复杂思想:既有政治失意之后的“人生如梦”的悲现消极色彩,又有不能忘怀现实,不能忘怀自己“奋厉有当世志”的理想和抱负。苏轼打破了中国传统人士大夫建立的或“进取”或“退隐”的传统人格,建立了一种把“进取”和“退隐”相融合的自由人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八个方面具体探讨了"rather/和"fairly"的词义差别,以及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18.
试论循环经济与循环型旅游业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循环经济理论非常切合旅游业发展要求和实践属性,旅游业固有特性使其在循环经济中起着不可替代的耦合与促进作用,循环型旅游业将深刻地影响着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发展循环型旅游业可以分为企业、产业和区域等层次,推行循环型旅游业发展模式是实现旅游目的地环境与经济双赢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刍议环境税的"大棒"与"胡萝卜"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环境税是在可持续发展这一理论框架下提出的重要税种,而且在很多西方国家已经实施很多年。目前环境税的开征在我国已经越来越提上日程。鉴于西方实施环境税的经验,本文认为,政府在征收环境税时,应注重其大棒与胡萝卜双重效应,分析其短期与长期效应,权衡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税的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一百多年前,苏格兰人托马斯·卡拉利给经济学贴上"沉闷的科学"的标签,因为经济学看起来令人厌烦,提不起兴趣,文献中充满"一方面,另一方面"。而经济学本身就是"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有效率地配置于多种需求和欲望的科学"。也就是说,选择无处不在。所以,不管对"看得见的手"还是"看不见的手"来说,经济学永远都存在"一方面"和"另一方面",文章就试图从这一角度对经济学原则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