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经济研究》2018,(1):169-182
本文从增加值贸易的角度,基于WWZ(2013)方法测算了全球40个经济体的服务增加值贸易水平,利用WTO的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数据库构造了衡量协定开放度的服务行业覆盖率指标,运用Anderson&van Wincoop(2003)引力模型分析框架和泊松拟极大似然(PPML)估计技术,研究了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对服务出口的差异化促进效应。结果表明,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对服务总值和增加值出口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于开放水平越高的协定,这种正面促进效应越强;但协定对外国增加值出口的影响程度大于国内增加值出口。进一步地,本文还对各国服务出口的结构特征做了分组分析,并考察了缔约环境异质性对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的服务出口促进效应的不同影响机制。本文为中国进一步推进区域服务自由化,提升在服务贸易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提供了实证支持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贸易协定规则文本,测度不同国家对之间贸易协定环境条款深度,并结合2000—2018年64个国家矩阵50个细分行业的贸易隐含碳数据,实证探究贸易协定环境条款深度对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研究发现,提升贸易协定环境条款深度能够显著降低贸易隐含碳,国家间绿色技术合作、国家内部环境治理能力和碳生产率发挥了重要传导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种类贸易协定环境条款的作用效果具有显著差异,与碳排放相关度较高的条款、贸易联系紧密度较高的国家组合、蕴含在出口产品中的国外碳排放,在提升贸易协定环境条款深度时对贸易隐含碳的削减效果更强;贸易协定环境条款深度提升对减少非技术密集型行业和高碳排放密集度行业贸易隐含碳的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魏昀妍  岳文  韩剑 《当代财经》2023,(4):106-117
区域贸易协定不仅是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危机下稳定贸易发展、保障经济复苏的关键因素。通过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作为研究情境,重点探讨危机之前签订并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对我国企业出口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区域贸易协定是增强企业出口韧性的重要原因,这一结论在经历了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减少企业出口风险和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是区域贸易协定增强企业出口韧性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区域贸易协定更有助于增强融资约束较高以及年龄较大企业的出口韧性;进一步研究揭示了,相对于企业出口恢复程度,区域贸易协定对企业抵御风险程度的促进作用更强。基于上述实证结果,政府应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可将区域贸易协定目的国作为重要的出口市场,以便尽可能降低外部冲击带来的负面效应。此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区域贸易协定对不同企业的影响差异,进而有效增强企业出口韧性。  相似文献   

5.
王博  孙琨  赵锋祥 《财经科学》2022,(3):97-111
本文基于ADB-MRIO增加值数据和WTO-RTA贸易协定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区域贸易协定(RTA)网络中心地位指标,实证检验了一国RTA网络地位对国内增加值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国通过嵌入密集而广泛的RTA “邻居网络”占据中心地位,能够促进国内增加值出口增长;RTA网络中心效应主要集中于发展中经济体的出口增长,具有明显的区域排他性和地理临近偏好;区分行业异质性发现,中心效应主要促进了中间品投入程度较高的制造业和运输服务业国内增加值出口。为此,政策上一是要注重选择高质量的贸易伙伴;二是注重邻近国家在自贸区的优先性;三是注重增加值出口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铁瑛  黄建忠  徐美娜 《经济研究》2021,56(1):155-171
具有水平差异性和垂直自我深化的区域经贸深度一体化正在成为当今国际贸易领域的新现象之一。本文依据自由贸易协定(FTA)条款异质性,构建了完整立体的FTA深度指标测度体系,实证研究了区域贸易协定深化的动因与路径,并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探讨了我国深度参与区域经贸合作的发展战略。实证研究发现,相比于同质性的FTA,第三方效应对于深度FTA缔结和深化同样具有很好的解释力,但因FTA的异质性也会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1)第三方效应对覆盖货物贸易深度自由化或经济合作类条款的FTA缔结与深化具有较强解释力,但对覆盖服务贸易、投资或是政治性、科研合作性质条款的FTA缔结和深化中的作用会受到明显削弱;(2)相较于"北—北"国家对,国家对保有深度FTA数量差异的负面影响在"南—北"国家对中会受到明显削弱;(3)第三方效应随着年份的推移,也表现出逐步弱化的趋势。基于经验研究结论,本文进一步回顾了中国参与区域经贸深度合作的历史与现状,为我国现行的包括"一带一路"倡议在内的近期一系列区域经贸合作重大举措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证据。基于本文的结论,建议在区域经贸合作领域采用"先量后质""以量促质""重点突破"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我国对外签订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中,中国-东盟和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的农产品贸易规则体系最为全面,协议根据我国与对方是否可能发生大量粮食贸易的实际情况,分别针对性地采取了将粮食纳入高度敏感产品进行关税保护和相关特殊保障措施等方式对粮食进行保护.从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出口数据分析,我国缔结的区域协议对我国的粮食贸易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9.
WTO多边贸易体系的成立,目的是实现世界经济贸易的互惠互利,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确保世界经济贸易的安定繁荣。区域贸易协定的出现,是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为目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区域贸易发展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对多边贸易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系的同时存在将会对国家贸易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在分析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系发展状况的情况下,探讨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系的相互影响,并最终提出国际贸易体系在区域协定与多边贸易的影响下可能会出现的两种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从21世纪开始,新型深度区域贸易协定(RTA)的迅速发展削弱了以WTO为核心的传统多边贸易治理体系.本文通过逻辑分析、基本经济学分析和文献述评研究认为新型深度RTA具有性质和影响的两面性:一方面作为“深于”且“广于”WTO的深层协调机制,巩固了跨国生产网络并提升参与国竞争力,另一方面作为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的新型规则制定,“权力导向”明显.为此,本文提出在多边框架内规范新型RTA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进一步讨论在跨区域巨型RTA的冲击下,中国贸易治理多边化与区域化实践的具体选择.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研究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效应,运用协整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就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农产品出口贸易之间存在互补关系,无论是初级农产品贸易还是农产品加工贸易,这种互补关系都是确定的。从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短期内外商直接投资对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促进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3.
14.
增值税属于流转税,其税负具有随同商品转嫁的特性,我国国内增值税征管施行的是生产地原则,这就造成了增值税税负跨区域流转,使区域间增值税税收收入与税收负担错配,导致地方财力不均等问题.而地方财力不均等又会影响企业要素使用和投资生产,进而影响居民收入份额.本文利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增值税跨区域流转度的加剧会扩大区域间居民收入份额的差距,而区域间居民收入份额的差距又会反作用于增值税跨区域流转度,两者存在交互作用.全面营改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增值税跨区域流转度,但又会极化增值税跨区域流转度,同样不利于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这一发现为政企分离、改革增值税分享机制与构建地方税体系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7-2016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QFII持股对创新投入和企业价值的影响,并深入探讨行业特征和高管任职特征对QFII持股与创新投入的调节作用,以及创新投入在QFII持股与企业价值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QFII持股有助于促进企业增加创新投入,行业特征和高管任职特征对两者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另外,QFII持股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创新投入在两者间发挥了中介作用。最后,提出政府和企业应重视QFII的积极作用,通过制定相应政策吸引QFII投资。  相似文献   

16.
区域贸易安排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结论的调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玉举 《财经研究》2005,31(6):86-95
引力模型为参与区域贸易安排可以有效促进成员国的出口潜力的论断提供了有力证据.文章通过总量和产品类别两个层面的实证分析,得出区域贸易安排对不同产品类别出口潜力的影响效果并不一致.研究认为在指导我国参与区域贸易安排的战略选择上,需要将引力模型得出的贸易不足和贸易过度结论与比较优势和出口收益传导机制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增值税的转型与转型中的增值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税制转型路线入手,分析了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具体转变,比较研究税制转型对各行各业的正负影响。转型之后,我国新的消费型增值税具有重大积极意义,但其本身蕴含的巨大优越性没有得到充分释放。鉴于增值税在调节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中的特殊地位,未来我国增值税转型可以考虑按照三步走的思路分阶段循序渐进改革,打通增值税和营业税之间相互抵扣的渠道,条件成熟时,增值税全面取代营业税,将农业也全面纳入增值税的调整范围。  相似文献   

18.
应用引力模型评判区域贸易安排与出口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举 《财经科学》2005,(3):100-106
引力模型为有效促进参与区域贸易安排成员国的出口增长提供了有力证据.通过总量和产品类别的实证分析表明,区域贸易安排对不同产品类别的出口增长的影响效果并不一致.我国参与区域贸易安排的战略选择上,还需要将引力模型得出的贸易不足和贸易过度的结论,与出口比较优势和出口收益传导机制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谢众  李明广 《技术经济》2021,40(9):146-158
出口增加值的国内份额能够良好地反映企业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状况.基于2000—2013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本文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国内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会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产生双向效应:一方面会提高企业成本加成率与国内中间品投入,进而提高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促进企业参与国内大循环;另一方面则会增加企业从事加工贸易的比重与进口中间品投入,进而降低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推动企业嵌入国际大循环.交通基础设施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总体影响则取决于以上两个效应的相对大小.实证结果显示,负向效应大于正向效应,交通基础设施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总体影响显著为负,且企业异质性特征显著.本文从微观层面上解释了我国"内外循环"联动发展的经济事实,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ocuments the impact of exporting on capital accumulation across heterogeneous manufacturing firms in Indonesia. The findings show that entering export marke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investment behavior during the year of initial entry and for as much as three years after entry. The results imply that the investment rate among new exporters is 37% higher than non‐exporters in the year of entry and 14–26% higher in the three years after entry. Using detailed data on firm ownership, the paper further show that foreign‐owned affiliates invest at systematically higher rates upon entry into export markets. The estimates indicate that domestically owned exporters are potentially credit constrained and suggest that improving credit market access may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rate among domestic exporters by as much as 40% in the year of en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