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适应全球化、个性化和信息化的新制造业环境,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文章从制造模式演化和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构建基于异地顾客差异化需求的新的制造模式——移动制造模式.从价值创造视角出发,对制造模式的演变进行分析,讨论了移动制造模式的起源、内涵,构建了移动制造的概念模型.并从价值实现、组织形式、运作模式三个方面研究了移动制造的典型特征,研究表明,移动制造将成为面向跨境跨地域异地顾客差异化需求的适应分布化制造环境的一种新模式.最后,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移动制造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制造企业的服务转型及创新体系转型引发了传统制造企业研发观念落后、组织架构不合理、流程效率低、自主研发能力弱、与市场联系不紧密等研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构建了转型期中国制造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体系,并以研发活动为例,分析了我国制造企业的研发现状,研究了服务型制造下研发活动价值创造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①开展基于服务型制造网络的合作研发与研发外包;②以客户需求为研发导向,实施开放式研发战略;③发展客户和供应商参与研发;④依靠有效的研发成本管理、研发项目管理和研发绩效管理提供辅助支持的合作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工业互联网是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物质载体,是促进制造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驱动要素。本文基于非均衡增长理论模型,利用2015—202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工业互联网、企业成长性与制造企业价值创造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首先,工业互联网对企业成长性与企业价值创造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其次,企业成长性在工业互联网与企业价值间具有中介效应;再次,调节机制检验进一步表明,工业互联网对企业价值创造的作用在公司治理较好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论有效充实了工业互联网的经济后效,也深化了信息特质对企业价值创造的作用机理。因此,提出了促进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企业深度融合的参考性建议:应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对制造企业数智化建设的推动作用,增进企业成长性对制造企业价值创造的正向影响,根据企业成长性发展情况采取差异化的工业互联网实施策略,更好地发挥企业治理机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5.
将GVC因素引入企业价值创造体系中,基于效率视角揭示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机理,以及GVC对该影响的调节机理,构建机理框架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基于效率视角,选择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创造影响的评价方法并构建相应测度模型。基于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测度各无形资产要素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强度,以及GVC对无形资产影响的调节作用。最后,提出GVC下提升中国企业价值创造效率的策略建议。结果发现:品牌资产、知识产权、技术创新、产品功能和人力资源质量对企业价值创造均具有正向影响,而人力资源数量和有形资产则具有负向影响;GVC因素对企业价值创造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强度不大;GVC对无形资本对企业价值创造效率的影响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通过嵌入GVC、重视企业品牌建设、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积累、提升企业人力资源质量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企业价值创造效率。  相似文献   

6.
从新创企业用以创造价值的资源入手,根据企业资源异质性和互补资源可得性两个维度,将新创企业的价值创造路径划分为创业拼凑、聚焦专长、网络整合以及专长联合4个基本类别。利用典型案例验证了这一分类,并结合案例探讨了每种路径的主要特征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服务化转型已成为制造企业应对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其要求企业竞争关键点、价值流程、组织结构和创新模式发生彻底转变。这一巨大挑战催生了“服务化悖论”相关研究。“互联网+”相关研究大多强调互联网对服务化转型的积极影响,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现有“服务化悖论”的研究较为零散,从价值创造视角将其系统地归纳为3个方面;深入阐释“互联网+”模式对“服务化悖论”的缓解机制,强调“脱媒”功能可以克服顾客接近悖论,以同步协同缓解战略一致性悖论,以互联网导致的“单边锁定弱化”克服行业资源能力悖论;设计了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化运行机制,强调制造企业以“平台”模式实现服务化经营,而平台领导者、知识经纪人、模块化供应商借助互联网进行价值协同,通过“产品+服务”组合包实现需求面而非供给面范围经济,以个性化服务推动企业价值创新。  相似文献   

8.
文章中针对碳信息披露对于企业价值创造,重点分析了其带来的影响.通过文章的分析,从中可以确定的是,为了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企业需要通过碳信息披露提高自身的公众形象,进而提升企业的价值.但是企业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中以碳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为主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正在冲击着传统商业活动,但很多互联网企业却并未在互联网商业浪潮中崛起。研究了平台、社会化、定制、锁定、专注和技术等因素对于企业价值创造的驱动作用,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对互联网上市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社会化、定制、锁定和专注对于企业价值创造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平台和技术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10.
社交媒体的应用使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创造路径发生改变,使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创造的中介要素的作用过程和作用机理受到影响。为了证明以社交媒体为媒介,可以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创造性。文章采用规范分析法,总结了社交媒体在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采用理论模型建构法,分析了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创造要素的作用路径,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创造机理。为了保障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创造目标的实现,必须注意数据丢失造成的价值损失风险、信息不实造成的网络舆情风险、互动不畅造成的信任缺失风险。通过规范社交媒体应用、完善信息访问渠道、丰富社会化客户体验、增强企业与政府互动等举措可以有效克服存在的风险点。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中国制造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的历史背景下,构建互联网促进制造企业创新理论分析框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揭示互联网促进制造企业创新的机制。结果发现,互联网对制造企业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机制检验表明,互联网可以通过成本和人力资本的中介促进制造企业创新,即互联网能通过加速人力资本积累,降低交易成本和代理、治理成本,成为制造企业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拓展性分析中,制造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和传统公司治理方式显著负向调节互联网对制造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从降低成本和加速人力资本积累两个方面,解释互联网如何激发制造企业创新活力,为解析互联网促进制造企业创新机制的“黑箱”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13.
邵兵  匡贤明  王翚 《技术经济》2023,42(7):109-125
本文从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业务流程数字化的视角,采用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制造业企业数据,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来探索业务流程数字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采购和供应数字化、生产数字化和销售数字化对企业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工具变量法缓解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显著。这种影响主要通过生产效率、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路径发挥作用。适应能力路径发挥了遮掩效应,部分原因在于适应能力对企业价值的二次非线性关系,以及企业资产规模对两者的负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业务流程数字化中,生产数字化通过生产效率提升企业价值的作用最小,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企业价值的作用最大。这一结论不仅深化和拓展数字化转型理论基础,而且对制造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2006—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企业家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两个维度测度区域企业家精神水平,并从互联网资源量和互联网普及度双重视角,全面探究互联网发展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资源和互联网普及不仅能够显著推动企业家精神水平提升,而且有利于缩小区域之间的企业家精神差距,互联网可以成为新时代下激发企业家精神的新动能。由面板门槛模型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发展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具有显著非线性门槛特征且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其中,互联网资源对企业家精神的作用呈现正向边际效率递增规律,具有网络效应;互联网普及与企业家精神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存在高水平陷阱。据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互联网+企业家精神”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一个包含产品技术含量的异质企业贸易模型,从理论上论证了互联网通过促进制造企业出口贸易额的增长,推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这一微观机制,并选取2008—2015年38个典型制造业国家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这一机制的合理性。从全样本结果来看,一国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能显著推动制造业价值链位置的提升,其中出口贸易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将不同国家按收入水平分类,对于中高收入国家而言,互联网发展可以直接推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对于中低收入国家而言,互联网必须通过出口贸易这一中介机制才能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因此,大力推动贸易发展,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当前实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技术兴起,互联网平台逐渐成为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基于平台生态系统理论与价值共创理论,遵循“主体互动融合—跨业价值重塑—环境协同共生”基本框架,探究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内涵及特征。运用嵌入型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究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模式,提炼归纳出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3种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服务型制造的起源、概念和价值创造机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制造与服务的融合,促使传统概念的产品向具有丰富服务内涵的"产品系统"连续谱的演变,以及"新制造业"的涌现。服务型制造是"新制造业"的先进制造模式,是基于制造的服务、面向服务的制造。服务型制造引入顾客成为"合作生产者",通过多企业主体相互提供生产性服务和服务性生产活动,延伸和扩展传统制造价值链,自发实现资源的整合、业务流程的协作和"产品系统"的创新,实现"合作生产者"的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