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融危机深刻地改变了全球经济增长与贸易格局.金融危机发生前后,新兴国家与西方国家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出现了难以逆转的变化.后危机时代的大多数经济体将逐渐摆脱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与萧条状况,进入新的经济增长周期,国际贸易逐渐摆脱下降态势并进入新的增长阶段.如何妥善协调大国间经贸关系、控制利益冲突与贸易摩擦、妥善处理欧美债务危机、防止经济衰退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末开始的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21世纪初"金砖四国"的共同崛起,引起了经济学界对"大国"的特别关注.理论界在寻觅中国经济增长和"金砖四国"崛起原因的过程中,提出了"大国优势"、"大国战略"、"大国模式"的概念,"大国经济"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2008年,美国发生了席卷全球的次级债危机,殃及到中国的加工贸易,进而导致世界经济危机,最终使得世界经济格局的局面重新调整。而在这新的世界经济格局里,中美贸易的地位至关重要,因此正确处理好中美贸易关系不仅对于中美两国有着重要意义,更是给处于恢复中的全球经济打了一颗强心剂。在后危机时代,中美贸易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新局面,我国应该依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审时度势,在不伤害美国利益的前提下,构建中美贸易合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美两国内外部经济失衡为视角,从政策层面解释了2001~2007年全球经济失衡为何呈扩大趋势,提出了全球经济失衡加剧的"政策引致假说"。从中美两国角度来分析,全球经济失衡即表现为中美两国的外部经济失衡。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分析表明,中国的引进外资政策致使经常账户盈余过多,这种外部经济失衡进一步引起了内部经济失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AENI)分析认为,美国为应对其内部经济失衡,采取的减税政策使其外部失衡加剧。为应对全球经济失衡,中国应调整其引进外资的政策,进行出口部门的产业结构升级;美国应适时调整其税收政策,减少财政赤字,削减贸易壁垒,等等。  相似文献   

5.
现行国际经济秩序具有明显的自由主义特征;从历史演进看,西方强国为维护本国利益会阶段性地从自由主义偏向保护主义,但长期来看自由主义仍是国际经济秩序的主要基调。当前美国对自由主义国际经济秩序的偏离具有矛盾性,表现为在全球发起贸易争端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新的经贸合作,其实质是在政治周期、新兴国家崛起、发展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寻求利益再平衡。在此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将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而且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爆发进一步加剧了中美经贸关系的不确定性。未来世界经济将呈现多元化、多层化和复合化的格局,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国不仅要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还应对国际经济秩序作出顶层设计,贡献中国方案:在多边经贸体系框架下,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发展理念,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实践基础,积极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运行,并通过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改革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向合作共赢升级。  相似文献   

6.
中国在新挑战下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构想.东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板块,而新加坡则堪称重中之重,在"丝绸之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小觑.进一步深化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经贸合作符合新时期新常态的背景要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笔者对《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前后的贸易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两国经济和双边贸易带来了积极的正面效应.要促进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深化发展,应积极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优化投资环境;深入开展政府间合作;优化贸易出口结构.  相似文献   

7.
为摆脱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提出制造业复兴战略来重振制造业体系,寄希望实现制造业的强势回归来巩固美国全球经济领导者地位。由于美国制造业复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可能会带来中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由互补向全面竞争转化,因此我国应密切关注并正确评估美国制造业复兴战略的效果和特征,尽早制定相应的预案来应对可能来自于"美国力量"抑制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各种可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中美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国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和行动也是全球减排成败的关键,本文构建了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从"隐含碳贸易"视角核算比较全球价值链下的中美利益,并从最终需求结构层面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2011年中国对美国隐含碳出口为476.62百万吨(Mt),占中国碳排放量的5.67%,而美国对中国隐含碳出口为51.84Mt,仅占美国碳排放量的0.99%,这一不平衡造成的结果是"美国消费、中国污染"。此外,中美两国的隐含碳出口结构有众多相似之处,但中国对美隐含碳出口行业集中度过高。商品贸易量并非是决定中美隐含碳贸易额的主要因素,其主要原因在于各行业碳排放系数的差异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的差异。因此,中美两国在贸易和气候变化方面应该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共同努力,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走过了60年的辉煌历程.60年,中国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历经三个阶段,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体制和政策也发生了急剧而深刻的变革:由20世纪50年代选择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发展到1978年以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式和政策也由20世纪50年代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区域均衡发展,到1978-2002年间注重农轻重协调发展和"两个大局";再到2003年以后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今天的中国经济正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改变着GDP单兵突进式的增长,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追溯自20世纪初章太炎以来,国学兴替之成败得失的历史,从近现代学术文化变迁大势中,实事求是地论述了王国维作为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的学术实践,从内容到方法都有别于一般"旧式学者";并以其令人折服的学术成就,显示了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新史学的开山,更是20世纪国学新路之引领人。  相似文献   

11.
石燕  朱晨  季红 《嘉兴学院学报》2002,14(Z1):162-164
在古今东西方艺术的碰撞中,我们的艺术正处在一个急剧的继承与创新时期.面对纷乱的、峥嵘的多云艺术场,我们认为艺术的继承应是创新中的继承;艺术的创新不能仅仅是一种盲目的模仿西方,应在民族文化的背景中吸收一切营养、拓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寄簃文存》是中国近代著名法学家、清末法制改革的倡导者沈家本的著作,它系统地表述了沈家本的法学思想。而贯通古今、融会中西是贯穿于其中的重要法律变革思想。关注这种思想,将对我们今天在加入WTO后面临的法律变革问题产生深刻的启示,而且将对在中西文化冲突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向问题提供一种思维模式,即对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战略联盟与核心竞争力之间存在的二难困境——加盟企业以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投入战略联盟,从中受益的同时,也有可能因盟友的学习而丧失其竞争优势——的分析,以战略联盟形态划分和核心竞争力的分类为基础,构建了二者的匹配框架,并提出其对企业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王扬斌,海归人士,曾在美国硅谷成功创业,长潘云鹤的邀请,2001年底回国发展。近日,成长的历程。受当年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和浙江大学校王扬斌接受本刊记者采访,讲述了他创业成长的历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表见代理是我国现行民法中的一项空白。本文借鉴国外立法体例,探讨了表见代理的概念、立法意义、构成要件及其在我国的现实表现。  相似文献   

16.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认为不发达国家走向经济发达的机制就是促使现代工业部门发展,随后将利润投资于农业。同时,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大量转移劳动力,经济实现由传统农业为主转向以现代工业为主。从而实现国家现代化。在这一理论指导下,首先分析中国目前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状况和农民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然后提出应通过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妥善转移安排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发展乡镇经济、改变农村经济结构等措施来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状况,使城乡走上合理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的不同状况 ,劳动者的不同能力等是现阶段我国存在贫富悬殊现象的客观原因。缩小贫富差距 ,必须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近期人口惯性增长势头依然强劲,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等问题。对此,应继续稳定和完善现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建议恢复婚检,加强婚育、保健和教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严惩用B超鉴定性别后有意堕女胎的行为;加强计划外生育的管理,健全城乡基本保障制度,扭转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实证研究出发,运用IAT内隐测验法、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探讨防御性悲观与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之间的关系,旨在拓展防御性悲观研究的文化性,加深对防御性悲观的理解,改变对"悲观"等消极思维模式的认识误区。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生的防御性悲观水平显著高于中位数,同时,其内隐自尊效应显著,外显自尊水平亦显著高于中位数。另外,外显自尊水平可以负性预测防御性悲观水平。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外部性的定义经济学家有不同的看法,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外部性的存在会对经济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不管是正的影响还是负的影响,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所以对外部性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