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明清时期中南、西南山区农田水利的发展状况作了综述,文中依不同的地形区域及开发程度分区进行纵横分析,揭示了山区各地农田水利发展的进程、特点和规律。又结合山区的自然特点,分析了明清时期南方山区水利发展与梯田开辟、立体农业、粮食生产和地区发展不平衡之间的关系,以探讨山区水利与农业生产的联系及影响。 相似文献
2.
南方山区开发·环境与发展林业吴静和,沈月琴南方山区是一个特殊的区域。按照中国森林的地理分布为五个林带,南方山区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以及西南高山针叶林。这里的水热条件优越,山地比重大,自然资源特别是森林资源丰富,又是各地的集水区;但是,这里...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南方山区地域广阔,冷水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山区养殖的冷水性鱼类主要有虹鳟、金鳟。受自然条件制约养殖规模一般不大,但养殖冷水性鱼效益十分可观,在有条件的山区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是增加山区农民收入的一个好方法。桂林市水产研究所在桂北山区发展虹鳟养殖已经多年,现就山区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介绍以下几点养殖经验。 相似文献
4.
南方山区龙须草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定元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2,(1):70-72
南方山区龙须草资源蕴藏量丰富,有极大的开发潜力.龙须草人工栽培技术试验与推广成功,为山区开发非农耕地找到一条新途径,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又获得大量的非木材造纸原料。种植龙须草对保持水士、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介绍龙须草的生态经济价值、生产现状、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6.
7.
近年来蔬菜生产中由于过分追求产量,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等现代化学合成物质,导致土壤连作障碍发生严重,造成菜地土壤板结,次生盐渍化程度逐年提高,土壤质量逐渐下降,农业环境状况每况愈下,已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北方山区马铃薯、胡萝卜、大白菜等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8.
<正> 一、问题的提出林地是森林资源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作为不可缺少而又不可再生的生产要素,历来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理论界针对当前农地被侵蚀,农业生产停滞徘徊的现状,提出了土地经营机制的转换问题,土地所有权的变革与完善也是其中的一个中心议题。林业作为大农 相似文献
9.
10.
(接上期)1124 蚕桑辑要 清·胡学阶 1871或此前 存 交通大学图书馆1125 蚕桑辑要 清·叶向荣 1882 佚 叶向荣《农林蚕说》提及1126 蚕桑辑要(一作“农桑辑要”) 清·陈仲昭 不分 1897 存 安徽省图书馆1127 蚕桑辑要 清·郑文同 1898 存 北京图书馆1128 蚕桑辑要 清·谭仲麟 不分 1875—1908 存 浙江省图书馆1129 蚕桑辑要合编 清·尹绍烈 不分 1864 存 农遗室1130 蚕… 相似文献
11.
清代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清代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对南方山区的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由是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本文分析了造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砍伐林木垦荒和陡坡种植扩大耕地是水土流失加剧的主要原因,手工业和采矿业的发展,以及大量樵采和军事行动造成的水土流失也不可忽视。文中还揭示了水土流失的严重危害,总结了山区采取的各种水土保持措施。提出要“以史为鉴”,山区开发应走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协调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接上期)五、大田作物(一)综合383 九谷考 清·程瑶田4 约177-1785 存《安徽丛书》第二期第17册384 五谷辨 清·黄廷鉴3 约1803-1835 存 安徽省图书馆385 谷莱同畛 清·黄可润18世纪中期 存 徐栋《牧令书》卷上《农桑下》386 谷莱宜法 明·宋 诩1504存《三续百川学海》387 沂水桑麻话 清·吴树声1854 存 中国历史博物馆388 疗贫方 题清·遁 庐 不分19世纪中后期 存 农遗室389 种棉花桑麻说 清·周以翰 不分 约1851—1875 存 广州中山图书馆390桑棉辑要 清·不详1868或此前 存 章步青《古今蚕桑书籍辑录》391 释谷 清·刘宝楠 4 184O …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安徽黄山市为例,认为中国南方山区发展农业的国土资源比较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但是,由于人们的浅见和宏观决策的失误以及价值取向的偏差,以致本区农业生态环境下容乐观,农业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所以本区今后必须强化水土保持措施,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唯此,才能实现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16.
南方山区是我国一块很重要的地理经济区域。这一区域的基本特点是人多地少,自然条件差,人地矛盾大,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发展经济困难很多。但是,那里的畜牧业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产业。地处湘黔边界的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自1994年以来畜牧业快速发展。1998年全县养猪62.50万头,养牛10.50万头,养羊7.2万只,养禽146万羽,分别比1994年增长56%、45%、114%和86%;实现农户户均养猪11.8头、养牛1.97头、养羊1.3只和养禽27.5羽,全县人均肉类占有量108.56公斤;畜牧业… 相似文献
17.
(一) 发展农田水利事业或者说建设水利工程,在我国,实质上是国家的一种职能,其目的在于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摆脱靠天吃饭的状况,大大增加农业产量。明朝魏呈润的《水利疏》和清朝慕天颜给皇帝的奏章中都曾分别指出:“圣人之治于世也,其枢在水。”“兴水利,而后有农功,有农功,而后裕国。”都简明地阐述了水利与农业、与富国、强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南方山地丘陵怎样才算利用得合理?我认为应以经济效益作为衡量的标准。现将发展林业与畜牧业的生物、经济效益作一比较。 (1)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的主体。森林植物枝叶繁茂,占有最大的生态空间,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光合面大,根系发达,能充分利用阳光、雨露、土壤等条件,高效捕捉和贮藏太阳能,产生最大的生物量。全世界陆地森林覆被率为22%,而地球上全部森林经过光合作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是山西农业继续发展的时期。境内可耕之地基本上都已开发,达五千多万余亩;农区范围北以外长城为界;引进新的作物种类之多为历代所不及,其中特别是经济作物的引进和种植面积的扩大,引起了商品性农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农业经济领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