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分散异地劳动的风险和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的劳动立法宗旨,我国应引入劳动合同保证制度,以实现劳动合同双方的利益平衡。劳动合同保证是一般保证的特殊形式,它具有人情性、继续性、不确定性和专属性等。同时,劳动合同保证制度与一般保证有所不同,特别在保证人责任、保证期间、雇佣人之通知义务和保证合同的消灭诸问题上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保证担保有连带责任保证和一般保证两种形式。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是指一般保证担保中,保证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其义务或履行义务不适当,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并就债务人的财产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义务前,可以拒绝债权人请求其承担保证责任的权利,其主要功能在于通过行使抗辩权而使债权人的请求权消灭或效力延期发生。先诉抗辩权的构成要件是:1)主债权人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时才能行使;2)行使先诉抗辩权的主体只能是保证担保中的一般保证的保证人;3)主债权人未能以法定方式证明主债务人丧失履行债务的能力时才能行使。  相似文献   

3.
保证责任是一种或有的债务责任。保证人应否履行保证责任,应以保证合同中规定的条件是否成立为依据。保证合同一经签订,保证人就承担了保证合同项下的或有责任。因此,《担保法》只要规定保证合同的有效期限,不必规定保证期间。  相似文献   

4.
论保证期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般保证与连带责任保证的最基本的特征出发,以债权人与保证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为分析对象,对目前各种有关保证期间法律性质的学说进行了反思;进而指出一般保证中的保证期间,其性质只是一种普通的期间,直接归属与期间。至于连带责任保证,则担保法根本没有规定保证期间的必要,也不可能规定。  相似文献   

5.
对《<担保法>司法解释》的若干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担保法>司法解释》多处条款与《担保法》相抵触,违背了《立法法》的基本精神和司法解释的原则性规定,其效力存在疑问。《<担保法>司法解释》某些条款逻辑不严密,自相矛盾,给司法实践造成混乱,本提出了修改建议。《<担保法>司法解释》对连带共同保证人的责任承担、保证人放弃时间利益后对主债务人的追偿权、共同抵押人之间的追偿权、保证人与物的担保人之间的追偿权、抵押权与质权并存时的受偿顺序、因意外事件免于适用定金罚则等问题仍未解释清楚或解释不尽合理,尚需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28条对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时各担保人的责任范围之规定过于粗略,在适用中出现许多难题。诸如,保证人免责的具体数额如何确定;保证与物的担保非同时,保证人可否就物的担保数额部分主张免除相应的保证责任;物的担保由第三人提供时,保证人是否得以主张免除相应的保证责任,等等。为科学合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对《担保法》第28条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保证合同无效时,保证人的民事责任不再是保证责任,而是缔约过失责任,在不同情况下其责任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8.
物的担保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以其所有或者享有处分权的财产为自己或者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物的担保具有优选清偿债权的品质而优于保证效力,在保证担保与物的担保并存时,债权人在主债务未受清偿时,应首先实现物的担保,保证人享有后序利益,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损害了保证的代位权,保证人免除相应的保证责任。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围绕无效保证合同的认定及法律责任的承担问题 ,阐述保证合同无效的几种情形以及保证合同无效后 ,在不同情况下 ,当事人所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的不同性质和当事人对无效保证合同引起的法律责任的分担  相似文献   

10.
共同侵权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形态,在我国理论界一直为学者们所关注和争论。共同侵权行为的本质、尤其是其构成要件,更是存在着不同的甚至针锋相对的观点。从该制度的基本理论入手,通过对其概念、历史沿革以及该种侵权行为的责任承担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和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行为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对我国共同侵权行为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