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面临诸多困境,如非遗项目缺少关注、非遗产品自身优势不足、非遗传承人减少及非遗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应建立健全专有的传承机制,增强非遗传承人的文化自信,丰富非遗项目与民众接触形式,着力培养新一代非遗文化传承人。  相似文献   

2.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不能仅限于政府,要从"活态文化"层面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更好地继承传统、开拓未来。高职院校在立足地方文化建设过程中,更应该发掘自身优势,尤其是在非遗传承人培养实践中,不断拓宽与地方非遗产业的融合范围,解决非遗传承人培养难题。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地方传统手工艺行业、企业、非遗办等主体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需求,开展实地性研究,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服务地方经济文化为使命,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模式中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从2006年开始,我国全面启动了声势浩大的非遗保护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这个新词频频出现在我国的各类媒体上,引起了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的关注。2003年第三十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此作出了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积累、传递和传承人进行传承的.旅游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商业化道路提供了市场平台和新的活动空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明创新带来新的动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积累带来新的形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递活动提供了新的生机.发挥旅游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作用必须正确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转型指导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动的质量评估.  相似文献   

5.
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湘西旅游发展离不开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旅游发展中得到了保护和传承。文章分析了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传承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现有的旅游传承和开发模式,并具体提出了湘西非遗旅游传承和开发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宣笔制作技艺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二千余载,历经起伏,流传至今。但在制作技艺传承和发展中,出现了如传承人老龄化趋势明显、前店后坊的作坊经营模式受限等问题。基于此,应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进程、健全完善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加强对生产性保护的规范与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力度等。  相似文献   

7.
河南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极为可观,现今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抢救和保护,在产业化发展方面涌现出许多典型案例。一些传承人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道路上的开拓者和急先锋,他们作为豫商的典型代表,不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还传承与发展了豫商文化与豫商精神。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支撑,在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精神文化建设同样需要得到切实保障,应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在价值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本文以河北省黄骅市齐家务镇麒麟舞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探析当地麒麟舞非遗保护现状,从人口、文化、资金、产业四个角度进行分析,指出齐家务镇麒麟舞非遗保护存在传承人主体性缺失、多元文化冲击、资金来源有限以及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因此,应立足于现实,通过奠定传承基础、增强文化认同,拓宽资金渠道及产业融合发展来有效保护非遗文化,实现非遗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双向融合。  相似文献   

9.
构建融媒时代非遗文化的科普信息传播,以科普的方式展现非遗文化。通过对黄山毛峰制作工艺的分析,以及媒介融合+信息可视化的全新科普模式,将科技与文化有效融合,普及非物质文化知识以及制作工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地贴进普通大众的生活,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播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社会变迁日益加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群体性智力成果的技能传承与文化表达,体现了历代传承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在总体上符合知识产权制度对其保护客体的精神性、创造性的要求。知识产权保护客体的范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在逐渐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客体有密切联系,在内容和保护机制有一定程度的重合。这就需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对知识产权相关立法进行适当的调整,用知识产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主要方式,辅以其他专门法或者通过行政等手段,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1.
王焯 《全国商情》2011,(4):60-62
本文从旅游人类学视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出台和国家旅游局将2011年确立为"中华文化游"主题年为背景,论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区域旅游的交互关系。非遗对区域旅游的能动性是文化发展内在需求使然,也得力于政府支持和政策倾斜,原生文化资源是现代旅游产业的优势力量。同时,旅游产业之于非遗也是争议已久喜忧参半。为此,需要促动二者的和谐共生,通过处理好原生与现代化的关系,遵循市场规律,实现资源整合,协同发展,以文化强旅游,以旅游传文化,还要加强法律保护,避免非遗资源的变质或流失。  相似文献   

12.
2000年5月,云南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这标志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门立法保护的大门开启.2015年地方立法权的下放,使得各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深化发展.借助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从立法权下放后的非遗保护立法背景、立法的时空分布、文本形式和内容差异等方面,对已经批准通过的17...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与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个国家、民族现存的文化记忆以及区别于其他国家、民族的独特的发展标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下,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快速变异甚至消失。应该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旅游价值,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现状及影响因素,在对其旅游开发时,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调查评估,要注重传承人的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要发挥行政保护作用,建立健全法规和各部门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4.
非遗旅游是建立在非遗资源开发基础上的文化旅游消费形式,对实现非遗价值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勾蓝瑶洗泥节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梳理洗泥节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保护性旅游开发模式,分析其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冲突,并从传承人、政府部门、旅游企业、社区居民、民间组织等利益主体...  相似文献   

15.
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最佳途径,通过旅游开发能够更好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本文以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类别进行了整理和统计,然后分析了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的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开发节事活动可以成为一条有效途径。节事活动的特性决定了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行性。二者可以耦合的动因在于经济与文化的互动,而二者有机结合的意义在于集成多元化的保护主体,促进活性发展与动态保护。节事活动开发与"非遗"融和发展需坚持:本真性原则、社区居民参与同游客体验并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选择科学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在现代信息社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如何传承和创新的困境。保护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利用现代动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这不仅为动画艺术注入新的活力,也是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种很好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尤其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文化建设被提到了新的高度,非遗事业势必需要更好地改革、发展。珠算申遗成功后,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资源总量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未来文化软实力的巨大潜在财富,需要对非遗进行广泛传播。非遗传播过程中的话语权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学术问题,关系到非遗传播未来的主体、内容和走向,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并加以研究。文章结合在福州地区的相关实践考察活动,试图探讨高校学生在非遗传播中的话语权问题,探寻未来非遗传播的主导力量和主力军,以求更好地促进我国非遗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因其蕴涵着丰富的经济价值,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国内外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我国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将通过对目前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运用法律途径对西部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法律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近年来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重大的挑战。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运用数字化技术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全面、系统、真实地纪录这些遗产并建立数据库和档案,全面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