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思想、文学主张或者理论追求是文学思潮形成的标志。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坛批量涌现的女性文学理论译介及研究成果,标志着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思潮的形成。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理论研究以翻译介绍世界女性文学及其理论为发端的,并很快就在与本土作家创作研究的结合中走向繁荣。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女性文学理论已显示出向社会、文化、政治等领域的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2.
“愤怒的青年”(TheAngryYoungMan)是指20世纪50-60年代在英国主要由小说家组成的一个文学派别;该派文学发展了19世纪现实主义的叙述风格,从不同的立场和视角表现了战后英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道德、伦理等各个方面。“垮掉的一代”(TheBeatGeneration)作为一种文学、文化乃至社会思潮,也发轫于上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该派青年对于社会和主流文化的反叛较“愤怒的青年”更为深刻和全面。文章结合具体作家、作品简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类似点和差异之处。  相似文献   

3.
横光利一是20世纪20年代末日本新感觉派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短短25年的文学生涯中,他不断探索文学发展和改革之路,为日本近代文学在文学思想与理念的层面,为大正文学向昭和文学的过渡贡献了力量。本文主要对他的《家徽》与《商界家族》两部作品进行分析解读,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横光利一后期文学理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阐述西方现代派文学概念和艺术特征的基础上,剖析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思想内容和文化价值,并分析了西方现代派文学对20世纪20~30年代我国文学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末以来,英国的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一个先缩小后扩大的U型变化过程。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英国居民收入差距开始持续扩大,不过进入20世纪90年代该趋势得到控制,收入差距趋于稳定,当前,英国收入差距并不大,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英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意味着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不会固定不变,也说明政府政策的取向和干预力度对居民收入差距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MBO(Managem entBuyouts)是杠杆收购(LBO)的一种重要形式,20世纪70-80年代风靡欧美,90年代末引入我国企业改革实践,曾一度成为我国产权改革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MBO相关法规不健全,MBO动因背离了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改善经理激励等积极动因理论,管理层利益侵占成为当前我国MBO的重要动因,产生当前这种异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经理人市场的缺失和股权交易市场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7.
孙晔 《新智慧》2005,(7):43-44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自己的理想,但服从国家分配”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大学生开始有了自己选择职业的意识,但大多数青年在找工作时仍然是服从国家分配。当时青年的这种状况与所受的集体主义的教育有很大关系。他们在就业时最看重的是“社会地位”,九成以上的大学生对理工科感兴趣,追求的理想职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  相似文献   

8.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在世界舞台上日益活跃,对外交流日渐频繁。法国释意学派于20世纪60年代末诞生于法国,是一个探讨口译与非文学文本笔译原理与教学的有影响的学派。本研究以释义学派提出的"忠实"概念为切入点,以2009年至2011年"两会"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现场口译实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对比前人研究以及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试探性地为记者招待会的口译策略做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浅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者主体性是文学翻译中的客观存在。我国翻译理论界对译者主体性的关注始于20世纪30年代,80年代以来,翻译理论界对译者主体性的探讨表现出强烈的理论自觉性。本文从译者的主观感受、语言风格、文学文化修养、译者的创造性等角度,研究了译者的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影响,说明译者主体性对于翻译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黑色幽默”派文学是当代世界文学中重要的现代派文学,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盛极一时,它在文学艺术上表现出的特征,既值得我们回味,也值得剖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诗学"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一门将"认知科学"和"诗学"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目前的认知诗学研究主要探讨文学文本阅读过程中的心智活动。这一理论,为文学阅读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同时为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论文试探讨认知诗学理念对高校英美文学教学所产生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次区域经济合作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东亚地区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表现非常活跃,先后出现了新加坡、马来两亚柔佛和印尼的廖内群岛等组成的“新柔廖增长三角”,又被称为“东盟南增长三角”: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相邻部分组成的“东盟北增长三角”;  相似文献   

13.
中国20世纪50-70年代女性文学强调集体意识、政治意识,忽视个体意识和女性意识,其与20世纪50-70年代以公有制商业为唯一主体的高度集中的计划商业体制和重集体、轻个人的商业文化氛围十分契合。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60年代初推行责任田,到70年代末实行"大包干",再到90年代末的农村税费改革,敢为天下先的安徽人,为中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几十年率先农村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有许多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兴起于西方国家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运动,对公共部门管理的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也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公共管理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影响及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房地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这无论对改善我国城镇广大居民住房条件、拓展城市空间、改变城镇面貌,还是对启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都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和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到目前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藏热"在全国的蔓延,西藏文学在整个文坛上的地位随之提升。由于藏文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语言文字之一,是一种具有逻辑格语法体系的拼音文字,所以如何在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准确表达文学作品的真正意图,成为了西藏文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此点,本文对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验证新经济地理理论关于市场一体化与产业地理集中和地区专业化关系的假设,利用基尼系数测算了1985—2008年我国制造业两位数行业的地理集中程度及其变动趋势,发现我国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是制造业空间调整期,趋于空间分散;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5年,制造业地理集中程度快速提高;2005年以后再次出现分散趋势,且分散的主要方向是制造业从东部地区向内陆省份转移。同时,四大板块间的专业化水平也相应降低。但长远看,我国制造业空间结构在新一轮调整完成后,地理集中程度和地区专业化水平仍会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先后出现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与资金短缺的矛盾。因此,作为一种探索解决融资紧张问题的创新模式--ABS模式的产生便具有积极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ABS模式独特点与优势的分析,探索它在我国企业项目融资中的应用价值及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