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靖 《中外管理》2011,(8):28-28
"重返"中国的奇怪势头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的纠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明显。全球零售巨头百思买最近宣布;10月份将在上海重开两家店面。而今年2月份百思买关停中国所有自有品牌门店的消息还言犹在耳。这次“重返”的速度之快,几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  相似文献   

2.
燕知 《物流时代》2012,(1):46-51
“迪卡依是一家来自法国的运动品牌,到目前为止在体育零售行业是欧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我们在全世界有550家门店,分布在14个国家,而在法国本土有242家门店,在中国目前只有34家门店,2012年迪卡侬的大部分投资可能都会放到中国,预计到2015年底我们在中国的门店数量是100~150家左右,规模是每年增长20~30家。”  相似文献   

3.
张宁  虞立琪 《中国企业家》2009,342(13):94-95
“在未来的两三年,最多五年,我们的发展将会超出行业的正常速度。”湖南老百姓医药连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百姓”)董事长谢子龙对这个目标显得十分有把握,“加速扩张是‘老百姓’2009年的战略重点。”今年初,“老百姓”全盘收购湖南湘潭海诚大药房32家门店,显然,“老百姓”的快速扩张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老百姓”已经摆好了加速快跑的姿势,计划围绕京广线、浙赣线等铁道线,以“Y”字形路线拓展门店。  相似文献   

4.
《企业与文化》2009,(6):23-25
锦江之星旅馆有限公司隶属锦江国际集团,以“锦江之星”品牌的经济型连锁酒店为主打产品。从1997年第一家门店开业、创立中国经济型酒店第一块民族品牌至今,已发展到430多家门店,分布在全国30个省、115个城市。企业先后荣获“全球酒店五星金钻奖”、“中国酒店业拓荒者奖”、“中国饭店业功勋企业”、“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奖”、“上海职工素质品牌工程”等几十项荣誉。公司党委被市国资党委授予“载体创新、文化优秀”基层党建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5.
步步高公司成立于1995年3月。2004年,年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从2000年起,连续5年被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评为“全国连锁百强企业”和“全国超市百强企业“:到2005年9月止.公司旗下已有52家门店,其中3家现代化购物中心、15家大型综合超市和34家社区连锁门店,营业面积达25万平方米,拥有员工16000人。  相似文献   

6.
谭丽雅 《经营者》2008,(2):40-41
她是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中国香港女人,却在内地取得事业的辉煌。她把日本餐饮连锁品牌“味千拉面”引入中国,至今已在全国开设167家门店。2007年,她创办的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在制造90亿刨富神话的同时,也打破内地连锁餐饮食业从未在境外上市的僵局。  相似文献   

7.
永和大王     
红白相间的门店标示,一个和蔼的老年人头像,这个酷似美国快餐巨头肯德基的门面设计已渐渐为人们熟悉,这便是1995年在上海开出第一家店铺的“永和大王”。让“小本”变成“资本”,是执行总裁林猷澳改变命运的关键。大者恒大,是大市场的法则,在中国做生意,一定要有经济规模。  相似文献   

8.
红星美凯龙,不再只是国内家居流通业的一个大卖场、大超市:而是以一个又一个的骄人业绩与出彩的营销策略,成为中国家居的一面“旗帜”、中国民族商业“第一品牌”,以其“销售规模第一、门店总数第一、经营面积第一、经营档次第一、创新举措第一”而为人激赏。  相似文献   

9.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街头巷尾的那种卤味小摊位不常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干净、利落的品牌门店。或许是因为小长假出游的盛行,这种升级版的休闲食品由于携带方便、味道好,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而据业内人士估计,中国每年熟卤制品市场份额超过100亿元,而且未来几年会以20%到30%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0.
<正>这两年,几乎每天都是peekoo的生死存亡瞬间复制瑞幸咖啡成长期的打法,再造一个精品连锁咖啡品牌,还有可能吗?在2021年,曾是瑞幸咖啡前20号员工的李玉峰,给出的是肯定答案。在他看来,“小蓝杯”做的是渠道生意,“打法”可复制,快速将门店铺开,量变即可引起质变。新品牌的差异化则是在产品和品牌调性上,“门店数量可能不会有那么多,但也不会太少”。  相似文献   

11.
“我们不要求公司给别的,只需要公司给我们一个平台,我们都是商人,大家是来做生意的。就像一个商人开的门店一样。中国人寿是总店,我们每一个营销员就是国寿在全国各地开的分店。”这是中国人寿精英俱乐部主席、2007中国百万圆桌精英会议主席刘朝霞在广西南宁与国寿营销精英作分享时掷地有声的“门店理论”。正如刘朝霞主席的“门店理论”所言,很多团队管理者感到管理手段单一,激励措施乏力时,就是因为没有按照“门店”的模式来管理团队,没有跳出行业看问题,从而导致了增员难,找员难,甄选难、培育成长难等“难字当头”的现象出现。如果眺出保险营销框框看问题,就会发现做团队就是开门店,只要像经营自家的门店一样来经营营销事业,就能获得很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句俗语是这样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很明显,这个已经进入中国多年的“老外”家乐福,似乎对这句中国老话领会得太透彻。不然,怎么会在年前价格欺诈被罚之后,在这短短两周时间内,又有11家门店接到罚单。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导刊》2013,(7):83-83
品牌故事:韩国微度有限公司旗下“KKONGDON烤肉”以烤五花肉为基础,辅以硬件烹饪技术和软件优质食料,做出适合现代人胃口的美食。就餐环境、装修、器物均保持韩国风调,是韩国极富青春活力,引领饮食时尚的烤肉连锁企业。足韩国最知名和受欢迎的烧烤连锁店之一,已在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发展了几十家门店。通过众多海外门店积累的销售经验,目前正全力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相似文献   

14.
梁宵 《中国企业家》2023,(10):56-59
<正>“我们看重的不是单一的速度、利润或门店数量,而是要实现高质量的快速增长。”在烈火烹油般的中国咖啡战场,全球连锁咖啡“老大”星巴克也不得不出大招了。9月19日,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投产。这个占地8万平方米、累计投资15亿元的烘焙工厂,一下子刷新了好几项纪录——是星巴克美国之外最大的一笔生产性投资;在星巴克全球7个“工厂”里产能最大、功能最全——包含了从咖啡豆进口、烘焙、包装、储存、物流的完整链条。未来,每年几万吨烘焙完成的咖啡豆将从这里输送到星巴克中国的成千上万家门店。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导刊》2005,(12):94-94
说起祈福新邨,谁都不得不承认它是个奇迹:自从“精英卫星城”的品牌概念被广泛认同并被中国广告界誉为“顶尖策划”和“顶尖方案”之后,它连续四年以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的数字,四次蝉联广州单盘销售第一名,创造了广州乃至中国房地产一个不老的传奇。这个不老传奇就是由天艺广告与祈福集团共同写就的。  相似文献   

16.
沃尔玛中国区的调整在还继续。近日沃尔玛亚洲区总裁兼CEO贝思哲在美国的投资者会议上表示,明年将在中国关闭25家业绩不良的门店。贝思哲称,要关闭门店的销售额只占中国销售总额的2.5%。“将关闭的是那些拖累总体业务表现的门店,这么做能让管理团队把注意力集中到状况良好的核心门店上。”沃尔玛中国区负责人也回应说,沃尔玛在中国发展的主题依然是长期投资和发展,保持有质量的增长。之前宣布的开店计划和升级改造仍在有序进行。除此之外,“我们不断升级在中国的运营效率,继续投资改造现有门店,改进商场运营、商品采购与管理,强化价格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宜家自1998年进入中国以来,在中国的扩张一直不温不火,目前在中国仅有10家门店 宜家自i998年进入中国以来,在中国的扩张一直不温不火,目前在中国仅有i0家门店。尤其与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零售商在中国的扩张相比,宜家显得过于缓慢。但据报道,宜家本财年截止目前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了20%以上。同时,宜家开始加速在中国的扩...  相似文献   

18.
《经营者》2008,(1):118-118
一个从“负债累累”的乡镇毛巾小厂上起步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洁丽雅用20多年时间,从强手如林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中国毛巾行业的龙头企业,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中国环境标志产品”、“国家免检产品”,成为“中国500强最具价值品牌”,并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毛巾行业第一品牌。2007年7月。洁丽雅的品牌价值已经高达16.67亿人民币。  相似文献   

19.
林瑞明 《英才》2010,(7):26-26
收购将导致“药明康德”这个用10年时间筑起的民族品牌,从此在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名录中消失。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可口可乐在中国基本上没有对手。十几年里,中国各地曾经先后出现过十几家“可乐”型饮料企业,最后几乎都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到1995年,我国饮料行业的老八大名牌汽车水厂,七家已与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合资,这种现象曾被饮料业人士称为“水淹七军”。可口可乐与晚三年到中国的百事可乐被指责为众多国产饮料品牌消失的“罪魅祸首”、美国文化入侵中国的“传播者”。90年代末,可口可乐公司做出一个大胆的举措“加快本地化的进程。这个本地化进程包括几乎所有采购都在中国进行,从玻璃瓶、塑料箱、包装、运输工具及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