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派诗人T·S·艾略特是一位基督教意识浓厚的诗人。文章以他的名作《荒原》为材料,从文本本身和诗歌意象等方面讨论“死亡”的主题,以及诗歌中所体现的基督教情结。诗人认为只有皈依上帝,现代西方人才能走出精神的荒漠地带。文章最后比较了《荒原》和《神曲》这两部宗教意识较强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詹姆斯·乔伊斯代表作《尤利西斯》与《奥德赛》的故事情节、框架结构及主要人物的比较分析,揭示其独特的谋篇布局技巧:借助古代欧洲经典文本中的语言、情节和人物,从不同角度展现现代西方社会精神荒原同古代文明间的冲突,突出小说的反讽意义,从而深刻揭示了其鲜明的反英雄主题。  相似文献   

3.
《荒原》是T.S.艾略特的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传世佳作。诗人通过对一战后的精神空虚、爱情枯竭的描写,揭示了西方社会的信仰危机和文明衰落。该诗运用旁征博引、象征、意识流等创作手法和独具匠心的谋篇结构,表现了诗歌主题力度,加强了诗歌效果。  相似文献   

4.
站在生态批评视域下赏析《李尔王》的"自然观"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它能够体现整个环境系统内部的微妙联系,进而使人想到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在《李尔王》中,"自然"是它的关键词,文章是以生态批评的角度去挖掘正文的两种自然观,并以"荒原"意象揭示其中的含义,表述荒原的文化符号和内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荒原在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在哈代的小说《还乡》中亦多次出现荒原主题,荒原是《还乡》的灵魂。哈代通过小说《还乡》表达了回归荒原、回归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6.
夏洛特·勃朗特在《简·爱》中,多次用到了“火”的意象,随着场景及主人公的经历和心态的不同,小说中的“火”也具有不同意义.它是温暖之火、希望之火,是审判之火、复仇之火.“火”的意象极大地增加了小说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哈代在小说《还乡》中引用大量神话原型意象进行环境描写和人物塑造,尤其体现在小说背景埃格敦荒原氛围、男女主人公克林.约布赖特和尤苔沙的命运归属上。通过这些原型的应用,强化了该小说的悲剧性质。  相似文献   

8.
爱尔兰剧作家弗里埃尔在“巴里贝格系列戏剧”中从历史文化层面深刻地呈现了爱尔兰人民的生存困境及其寻求民族文化身份的艰辛历程.在《家乡》中,剧作家通过“家”这一意象再次揭示了英国殖民历史的沉重罪恶感,并拓展和升华了民族文化身份探寻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9.
认知诗学是将认知科学的理论运用于文学作品的评论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图形一背景理论为认知诗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范式。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利用叙事手法上“错时”的技巧,通过前景、背景对比的故事以及爱米丽这一意象等揭示主题。  相似文献   

10.
艾略特诗歌以《荒原》为代表,表现了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堕落,而他的《四个四重奏》则在诗歌的主题、结构等方面融入了对音乐性的思考。这两首作品突出地表现了艾略特对现代派诗歌的理论与实践贡献,也为现代诗歌创作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相似文献   

11.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自始至终散发着浓郁的荒凉与粗犷气息。《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与荒原息息相通,他们把荒原视为乐园,难分难舍,使主人公具有深沉的荒原气质。但荒原远离时代和生活,也使他们的生活和爱情发生变化,在荒原情结的驱使下命运的悲剧便自然发生了。可最终,仍然是荒原的纽带让他们完成了最后的骨肉灵魂结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中国先秦的《诗经·豳风·鸱鸮》与英国诗人的中古英语代表性辩论诗《猫头鹰与夜莺》中的猫头鹰的意象进行了深入比较,根据两篇诗赋中的猫头鹰的文化原型、结合两篇诗赋所处时代背景与中西方文化上的异同对其中的猫头鹰意象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3.
在《红楼梦》中雪意象不仅象征着人物的命运和性格 ,而且表现了作品的悲剧性主题 ,在作品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雪意象的营构过程中 ,我们还可以窥见曹雪芹对中国传统咏雪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14.
赫尔曼.黑塞的小说《荒原狼》发表于1927年,作者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了"荒原狼"哈里.哈勒尔的痛苦绝望,体现了二十世纪整整一代人的精神世界。文章从荣格"原型"的角度包括狼原型、阿尼玛原型、日神和酒神原型来解读《荒原狼》中的现代意识——绝望与拯救。  相似文献   

15.
狄更斯第一部社会小说《雾都孤儿》主要展现了19世纪伦敦底层的社会状况和社会矛盾。其中的"伦敦"意象不仅是一种重现和回忆,也是狄更斯想象中的一种创造。小说将伦敦的各个场所布置成了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使故事情节的发展环环相扣、扣人心弦。狄更斯通过对伦敦不同场所真实客观的描绘以及伦敦各式人物淋漓尽致的刻画,有力揭示了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16.
海明威的《雨中的猫》和《白象似的群山》这两篇短篇小说运用了相似的象征手法,揭示了共同的主题。通过对这两篇小说中象征手法的分析,挖掘其"海面下的八分之七",从而揭示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金庸小说母题及中外比较研究》一书,从多种母题、主题、意象来探讨金庸小说的民族文学特征、民族文化内蕴生成以及外来佛经故事影响。注意在一个武侠文学传统的传承性链条上,发掘金庸小说的多重文化价值。在具体母题、意象的实证探究中,非常重视主题学理论方法的运用,拓展了主题学研究的视阈与空间,进一步验证和提升了主题学研究方法的学术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伊坦·弗洛美》中,伊迪斯·华顿熟练地运用意象的象征意义,成功地营造出一个阴郁、凄凉、与世隔绝的哥特式氛围,运用意象的对比,表现了恶劣的环境对人性的压制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9.
国内的文学批评对莫泊桑作品的研究历时已久,成果不少,然而范围较窄,这篇<爱情>鲜被提及.<爱情>是一篇构思精巧的小说.爱情与人性的双重主题一明一暗贯穿全文.小说通过讲述的视点、意象的象征、结构的安排、气氛的烘托诗意地呈现了小说的双重主题.  相似文献   

20.
《灰白马、灰白骑手》是一则书写具体经验的故事。它运用空间的转换,体现主题——战争的混乱——政治、社会、心理和道德的暗示。在不算长的篇幅中,把素材、主题、结构和风格融为一体,揭示出在疾病、战争和死亡的威胁下西方人的处境和对待人生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